历史建筑专栏柳林县明清街田家沟北路4

彭洋出诊时间和医院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6328117978671209&wfr=spider&for=pc
历史建筑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中的重要组成,最早正式出现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年)中。年,住建部下发文件要求“用5年左右时间完成所有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截止目前,我省已公布处历史建筑,有些已在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活化利用。即日起,历史文化保护研究中心将编辑推出一期历史建筑保护和活化利用案例,以期将我省部分历史建筑的价值特色、保护利用经验做法等进行推广和分享。案例名称:柳林县明清街田家沟北路44号院活化利用示范方向:活化利用类示范、公共参与类示范供稿单位:历史文化保护研究中心案例供稿人:陈曦、张婕

项目概况

区位:

柳林县紧靠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属于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柳林县明清街所在地柳林镇,始兴于明,鼎盛于清,是晋商通往陕、甘、蒙的交通必经之地和西北与中原商贸往来的重要集散地,清乾隆时期已发展成为手工业兴盛、商贾云集的秦晋码头,享有“小北京”的美誉。现尚存明清街真实反映当时商贸繁荣的景象,田家沟北路44号院位于柳林县明清街历史文化街区北侧,背道街与田家沟北路交叉路口处东北方向,紧邻田家沟北路东侧。

图1区域位置图

来源:《柳林明清街设计师工作营改造设计方案》(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资源概况:

该院落是柳林县年公布的第一批历史建筑名录中的第4号院,最早为民国年间修建,为王家祖宅,原主人王达成,19岁考入燕京大学经济系,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革命。历史上该院落先后由日本人、国民党进驻,后院落成为晋绥边区第一个党支部,共产党在柳林的第一个组织基地。年以前,院落作为柳林县薛家湾公社使用,之后逐渐自然过渡为政府所有,成为柳林县柳林镇人民政府办公地,后一直作为民居使用。院落现为柳林明清街历史文化街区传统院落,作为柳林明清街项目的设计师工作营地进行更新保护。

图2现状鸟瞰图

来源:《柳林明清街设计师工作营改造设计方案》(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图3保护更新方案鸟瞰效果图

来源:《柳林明清街设计师工作营改造设计方案》(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价值特色:

田家沟北路44号院有着典型的晋西民居特色,普通人家的宅院大多为“三三制”,即正房、厢房、下房各为三间的四合院。4号院则是正房五间,院落传统形制保存完整,同时保留有清晰的晋西地域特征的窑洞建筑和装饰,历史文态环境基本保存完整,反映了封建社会“以礼为本”的居住环境,院落古朴典雅精湛,更是晋西传统民居遗存的典范。

作为柳林县明清街传统院落保护更新的一次积极探索,在对该院落活化的设计过程中,重点处理好功能需求与改造形式之间的逻辑关系,寻求二者之间的平衡,形成了一种根植于传统建筑中的新的改造策略。在延续传统院落文脉的同时,寻求场地、空间及材料突破的可能性,以实现其保护价值、使用价值最大化。

实施内容:

院落总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14平方米。保护更新在与明清街传统建筑风貌协调前提下,使用可利用的传统材料进行修缮,对重要的建筑历史记忆进行保留,并且满足了设计师工作营地的使用需求,利用丰富的院落空间形成符合设计师工作营地的功能布局。基于现状保留完整的主次院落空间、主次建筑布局,形成了办公区与后勤服务区的功能划分。主院办公区为设计团队提供日常工作交流空间,同时也具有小型展览、公共活动的功能,东侧偏院为后勤服务区提供餐饮、储物及休憩空间。

图4改造方案总平面图

来源:《柳林明清街设计师工作营改造设计方案》

(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实施成效

基于“少拆多改、注重传承”的原则,采取“留改建”相结合的方式,在改造过程中以保护传承、优化改造为主,拆旧新建为辅。目前,院落更新改造工程已完成,即将作为柳林明清街历史文化街区设计师工作营地投入使用。后续结合项目宣传、学术交流等需求,院落还将作为举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学术论坛、文化展览的空间,发挥其更大的空间效应,在分享与交流的过程中,积累院子里独特的场所记忆。

图5改造后的照片

来源:供稿人自摄

示范经验

整体保护示范示范经验一:最大保留,恰当干预,保留院落建筑、文化记忆院落的历史格局、屋顶、墙体、院门、门窗、木构件、铺地、装饰等是体现传统院落价值的重要特征要素,在修缮要保存了真实的历史信息。传统建筑所携带着的历史信息是我们认识、研究、欣赏古建筑的基础,也是其价值核心,在对院落施加干预前,对建筑物、铺装、排水设施、高程情况、保存现状、整体风格等进行了记录与分析,以确定恰当的干预措施。通过对建筑细部修缮工艺及对历史物件保留和再利用的研究,最终将院落历史文脉、空间肌理得以传承和延续。

图6木门窗修缮

来源:供稿人自摄活化利用示范

示范经验二:赋予新功能,拓宽历史建筑活化利用方向

本次院落更新保护一方面是整旧如旧、恢复原貌——对院落房屋进行整理,保留时间迭代的印记,修复各个建筑界面,加固建筑结构,重现传统建筑的样貌;另一方面是植入新的功能——文化展示功能(展览室),办公功能(接待室、会议室、办公室、档案室),生活功能配备(卫生间、厨房、餐厅等),基础设施(水暖电设备管线)以及新的游憩空间。新与旧相互叠合成为一个新的整体,来满足未来院子作为设计师工作营地的使用要求。

图7改造效果图

来源:《柳林明清街设计师工作营改造设计方案》

(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示范经验三:新旧融合,探寻建筑材料的多元可能

在修缮过程中科学选择建筑材料,充分考虑风貌保护、使用功能、绿色节能等方面要求,注重传统建材和新型建材的有机结合,并根据材料使用年限分级分类,合理使用。此外,在传统院落保护修缮中要确保功能的适应性,延续院落的居住功能,适应现有院落里的居民生活,生活设施的功能提升应在满足现代生活需求的同时保存传统建筑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图8新旧材料结合

来源:供稿人自摄

编辑

综合办公室贾镘玉

审核

综合办公室段一鼎

规划美丽国土

缔造美好人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ulinzx.com/lcxyy/1208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