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林镇各村史王水坑村

南宁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211111/9674349.html
巨野人点上面(免费订阅)

王水坑村

明朝万历年间(约公元年),王氏族人由山西省临清县大王营迁此定居,原名永和村,因遭水灾,取名王水坑村,沿用至今。

王水坑村位于柳林镇的东南部,东与柳林镇刘楼村为邻,南与义和集村接壤,西与柳林镇孟庄村相连,北与前陈楼村相接。

全村辖区总面积62公顷,其中耕地54公顷,坑塘2公顷,企业占地1公顷。辖区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源丰富,发展农业具有良好的条件。盛产小麦、棉花、花生、大豆、地瓜,是全县有名的棉花种植村。

境内交通便利,紧邻柳丰(柳林—万丰)公路,医院一处,是投资建厂的黄金地段。

年,全村共有户,总人口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现有王、陈2个姓氏,均为汉族。

年,全村经济总收入万元,其中农业收入万元,畜牧业收入21万元,林果业收入9.5万元,其

它收入10万元。人均纯收入元。

大事记

年,连降暴雨,造成涝灾,淹没良田亩,倒塌房屋45间,直接经济损失11万元。

年8月,王学成以优异成绩考入贵州师范大学,属该村第一个大学生。

年10月,安装50千伏安变压器一台,全村用上高压电。

解放初期,粮食亩产60公斤,棉花亩产皮棉35公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村民的生产积极性,粮棉产量大幅度提高。特别是近几年来,市场经济的发展,再次推动农村改革开放的步伐,农村经济突飞猛进,农业科技含量愈来愈高,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力度愈来愈大,多元化立体种植模式迅速形成。年,全村粮食种植面积为40公顷,皮棉单产首次突破公斤,其它经济作物面积6.67公顷,亩效益均超过元,真正实现了科学化管理,机械化作业。

农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二、三产业迅速崛起,截止年,二、三产业收人达到5万元,全村人均增收元,从业人员达到人。

建国前,群众文化科技落后,学龄儿童入学率占3%。建国后,逐步改善办学条件,投资30万元对村小学进行了3次扩建,目前已达到国家"六配套"办学标准,适龄儿童入学率达%,有22名学生考入大中专院校。举办科技培训班20期,参加培训的群众达多人。

解放前,大多村民过着食不饱腹,衣不遮体的生活。解放后,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年人均纯收入元,人均年末存款余额0元,村民住上了新瓦房。全村拥有各种机动车60辆,摩托车17辆,基本上户户通电话。

人物简介

王德成年8月生,年8月参军,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专文化,师级干部。

王德存年出生,大学文化,高级经济师。现任巨野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医保处主任。

-end-

转发到“圈子”里,让老乡们也了解一下吧

各村史持续更新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ulinzx.com/lcxyy/1206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