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恩阳扎实推动乡村振兴把饭碗牢牢端在自

陈万超封面新闻记者谢颖

时序更替,华章日新。刚刚过去的年,巴中市恩阳农业发展交出了极不平凡的答卷。

从空中俯瞰,恩阳区下八庙镇楼房村余亩魔芋产业基地即将迎来新的生机,再往东,位于恩阳区柳林镇海山村的恩阳区优质粮油现代农业园区俨然成型……在恩阳,一个又一个农业园区焕发出勃勃生机。

农民,笑容满面;农业,质效双增;农村,新颜尽展。在青山绿水之间,乡村振兴的五彩画卷正徐徐铺展……

牢记国之大者

筑牢粮食安全生产底线

农业稳则天下安。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曾经杂草丛生的撂荒地,如今稻穗飘香、油菜繁密……

“这些年随着村里青壮年外出求学务工,许多庄稼地日渐荒芜。如今,撂荒地又焕发了新活力。”看着成片的高标准农田,柳林镇海山村党支部书记韩渭才不禁心生感慨。

柳林镇“海山情缘”

年以来,海山村掀起撂荒地整治、复耕生产工作热潮,通过“农户自种、亲朋代种、党员帮种、村集体或大户流转种”等形式,全村余亩撂荒地种上了大豆、玉米、油菜等各类农作物。

稳住粮食安全“压舱石”。恩阳区立足撂荒地治理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全区范围内推行良种良法,加强主导品种筛选和高产栽培配套技术推广,推广水稻、小麦、油菜等优势品种60个,建成大豆产业园2个1.1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达到5.51万亩。

农业兴则基础牢,仓廪实则民心安。年以来,恩阳区加快推进年度4.7万亩任务,管护营运已建高标农田31.48万亩,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5.63万亩;种植大豆7.45万亩、超任务12%,全年播种粮食92.69万亩、产量35.03万吨,超任务分别增加2.05万亩、增产0.63万吨。

一组组数据,一项项指标,是恩阳人上下团结一心、共同努力的结晶。每一位恩阳人,都是聚焦国之大者的实践者和推动者。

延长产业链条

助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产业兴带动百业旺,恩阳大地,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步履铿锵。

一个小小的魔芋,蕴藏着农业现代化的密码。

在恩阳区下八庙镇楼房村魔芋基地,村民们正在基地里忙碌着,打理好的魔芋将直接送到好彩头食品公司进行深加工。“完全不愁销售,因为我们与公司签订了订单合同。”下八庙镇楼房村村民陈秀兰说。

离基地不远的四川好彩头食品公司鲜魔芋深加工生产线上也是一派忙碌景象:清洗、烘干、分选……经过一系列操作,土魔芋摇身一变,成了素毛肚、酸辣粉等系列休闲食品,身价倍增,好吃嘴啧啧称道。

聚焦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和销售等重点环节,恩阳区加强与胡婆婆、天果农业等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对魔芋、道地药材开展订单收购和精深加工,搭建电商销售网点6个、品牌旗舰店10处,农产品电商交易额突破余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产投集团、哈工大西南食品研究院等资源优势,做响“恩阳大米”“恩阳菜籽油”等品牌,培育“种加销食养研”全产业链,把优势资源转化为更多优势产业。”恩阳区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强化要素支撑

激发特色产业内生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和技术培训,把种粮大户组织起来,积极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

实现乡村振兴,必然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在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发展的过程中,科技力量不可缺位、人才队伍不可缺席,科技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不失为乡村振兴需要的一股重要力量。

近年来,恩阳区创新外引内育人才激励机制,建立科技特派员选派、支持、使用制度,集聚农业科技人才资源,实施一批乡村振兴专项和农业领域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农业企业科技人才培养。

不畏山高路远的跋涉者,山川回馈以最奇绝的景色。

“接下来,我们将持续完善高素质农民培育制度体系,完善“带土移植”多元化人才共享模式,促进人才向园区流动。”恩阳区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利用政策红利引导新吸引一批懂项目、懂管理、懂技术、懂经营的高层次人才,为全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新生力量。

崭新蓝图,激发昂扬干劲;希望田野,涌动蓬勃生机。

在建区10周年的时空坐标点上,恩阳区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全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朝着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奋力奔跑。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ulinzx.com/lcxxx/1410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