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美食那么多
哪一款是你的最爱?
而说到下面这几款
相信不管是谁都会忍不住流口水!
山西刀削面
山西刀削面准确来讲叫大同刀削面,对于大同刀削面来说应该是在全国知名度最大的,正宗的刀削面一端上来,碗里的香气会扑鼻而来,食欲大增,在放点辣椒油,香葱香菜点缀,色相味形俱全,刀削面筋道,肉块入味,汤浓郁让人印象深刻。
平遥牛肉
说道平遥牛肉要先说平遥古城,平遥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5A景区,是山西的一张代表名片。而平遥牛肉就是平遥文化下催生出的美食。
平遥牛肉久负盛名,起源年代无考,清代时已誉满三晋。清嘉庆年间,邑人雷金宁及其子孙三代,在城内文庙街设有兴盛雷牛肉店,长达百余年。到光绪末年,又有任大才与其子任仰文在城内西大街设立自立成牛肉铺,所制牛肉可与兴盛雷牛肉相媲美,均为正宗产品。
平遥牛肉口感细腻,肉质鲜美,不咸不淡蘸上山西陈醋和辣椒调的料汁简直是绝配。
莜面栲栳栳
莜面栲栳栳是山西吕梁地区的传统美食,这道美食靠其独特的外形和让人记忆深刻的名字迅速在山西的美食榜上夺得一席之位。
如果是一个爱吃莜面栲栳栳的人一份一定不够量,首先是莜面蒸出来有一种特殊的味道,让人一闻就忍不住想要吃一卷,料汁也多种多样,有辣的、咸鲜的也可以和小菜卷着一起吃。
如果是爱吃酥脆类的食物,一定要点一个土豆片栲栳栳,作为一个资深的山西吃货,隆重向大家推荐这道菜。
羊杂割
羊杂割是山西的一种地方小吃。据传,山西人吃杂割始于元朝,杂割一名是忽必烈之母所赐。羊杂最开始是怀仁的名吃,在雁北一带小有名气。过去怀仁和内蒙人吃羊肉的习惯不一样,内蒙人只吃肉,而怀仁人却在羊下水上做了一些文章,创造了一种美食叫“羊杂”。
把羊的心,肺、肝、肠、血等洗净、煮熟切碎、配上花椒、辣椒、盐、大蒜、葱、姜等作料,加上一些煮肉汤,做成“羊杂”,加上粉条一起吃。现在发展成为山西地方美食。
羊杂汤配脆饼,羊杂割最讲究的是大锅汤,热腾腾的,都是浓浓的白汤,锅里放料都是很足的,大葱都是整根蒸根地往里放,加上辣椒油、胡椒、点些醋、撒上香菜和葱花,羊汤里的的羊肉也很多,在寒冷的冬天喝上两大碗,立刻元气满满,真是痛快。
剔尖
剔尖又称拨鱼、剔拨股,是发源于山西运城、晋中等地,流行于晋、蒙、陕、冀等地的一种传统面食。剔尖的制作方便快捷,口感香滑筋道,又容易消化,因而广受大众青睐,是山西面食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
剔尖两端细长,中间部分稍宽厚,白细光滑,软而有筋,浇上浇头,再配以调味佐料,食之十分可口。一般来说,白面、高粱面(一般要加榆皮面)、杂粮面、红面等都可以用来制作剔尖。一名高手,利用特制拨板、铁筷剔出的红面剔拨股,粗细只有0.5厘米左右,半个小时即可供十几个年轻后生同时进餐。剔尖技艺之高,速度之快,令人咂舌。白面剔尖,更是中部家庭妇女的拿手好戏,较红面剔尖速度更快,变化更大。
碗秃
碗秃发源于吕梁市柳林县看上去和凉粉差不多,其实完全没有关系,是两种毫无关系的食物。碗秃是荞面同水和在一起,加热熬成面糊,晾凉后做成的。
在山西柳林碗秃很有名,柳林碗秃通常是冷拌的,通常会用刀把碗秃切成条状或者块状,就碗用竹签扎着吃。用蒜泥、辣椒、陈醋配好,也还可以配姜末、香油。香味扑鼻,酸辣可口。
(整理自:各地美食、百度百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