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看到一段视频,竹溪向坝女孩小花解说奥运会的菲律宾跳水赛事。太搞笑了,看得肚子都笑疼了……
没wifi也得看完啦!
真是好听好玩的向坝腔、柳林腔啊
而且,关于柳林话还有一篇不错的美文呢!
[散文]
闲说柳林话
作者:侯金玉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环境,会形成不同的乡音。
据专家说,一个人的习惯有两种最难改变,一种是乡音,另一种是口味。“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是很好的佐证。
几十年前,国家开始推广普通话,下了很大功夫,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否则,我们和广东人、上海人、浙江人是无法用语言充分交流的。现在,出门在外,必须会将普通话,哪怕是非常蹩脚的,也要会讲。
不管说了听了多少年的普通话,就算说惯了听惯了,一旦遇到老乡,家乡话还是会脱口而出,而且会有一股发自内心的惊喜和亲切。一群老乡,吃着家乡菜,说着家乡话,对游子而言,是一种享受。
柳林话,在竹山来说,是比较特别的。前不久,竹山电视台做了一期节目,三个本乡本土的竹山人用三种方言讲“女娲的故事”,其中就有柳林话。
柳林话,从大的方言区来讲,属于北方方言中的西南方言,和普通话比较接近,不像广东话、上海话、浙江话等方言,和普通话差别巨大。会普通话的人,应该都能听懂柳林话,想学几句也不难。
柳林话,从口音来看,和房县九道、竹溪向坝、神农架大九湖的方言几乎一样,和重庆巫溪、巫山、宜昌兴山、恩施巴东、建始等地的方言非常接近,和竹山其他乡镇的方言区别却比较大。
柳林话,和普通话相比,语音区别最大,语汇次之,语法基本没有区别。
从语音来说,柳林话和普通话区别很大。
柳林话没有普通话那么多的声调变化。平声较多,多高平;有上声,但没有普通话上声变化幅度大,只是拐了小弯儿;有去声,但很短促。
柳林话中,“f”“h”不分,“n”“l”不分,前鼻韵和后鼻韵分不清,介音使用较混。柳林话中没有“f”,只有“h”;没有“n”,只有“l”;没有“ing”,只有“in”;“团”“谈”不分,“贼”“最”不分,“忒”“退”不分,“三”“算”不分。
读师范时,教我们普通话的是张老师,我们三个柳林的自然成了他特别照顾对象,几乎每节课都要叫我们起来“汇报”。在学习“f”“h”时,一段“粉红墙上画凤凰,凤凰画在粉红墙。红凤凰、粉凤凰,红粉凤凰、花凤凰。红凤凰,黄凤凰,红粉凤凰,粉红凤凰,花粉花凤凰。”叫我出了大洋相,我读的结结巴巴,满头大汗,班上同学笑得前仰后合,张老师也被逗得哈哈大笑。
在学习“n”“l”时,绕口令“牛奶奶有个孙子叫流流,刘奶奶有个孙子叫牛牛,流流爱喝牛奶,牛牛爱吃牛柳,有天流流偷吃牛牛的牛柳,牛牛偷喝流流的牛奶,流流牛牛打成团,牛奶奶打了牛牛,刘奶奶打了流流,牛奶奶刘奶奶牛牛流流到底谁最牛?”也叫我们几个柳林人大伤脑筋,吃尽苦头。到现在,还有同学取笑我们,“你们柳林的回肉(肥肉)太好吃了,你们真享湖(享福)啊。”
从语汇看,柳林话也和普通话有许多不同。和普通话比较,读一读,瞒有趣。
人称名词区别很大。先辈叫先人,曾祖父、曾祖母叫祖祖,外祖父叫男嘎嘎,外祖母叫女嘎嘎,父亲叫牙或者爷,岳父叫老丈人,岳母叫老丈母,父亲的姊妹叫幺幺,母亲的姊妹叫娘娘,自己叫国人,小孩叫细娃儿,男孩叫儿娃子,女孩叫女丫子,乞丐是告花子。
事物名词变化较多。向日葵叫葵花子,面粉叫灰面,豆腐乳叫霉豆腐,饺子叫包面,肉叫嘎嘎;蝙蝠叫檐老鼠,青蛙叫克马子,蛤蟆叫癞克包,乌鸦叫老娃子,喜鹊叫鸦鹊子,狐狸叫毛狗子,果子狸叫百米子,种公猪叫脚猪,公猪叫伢猪或者狼豹子,公狗叫牙狗子,母狗叫草狗子,公羊叫骚羊子,公鸡叫鸡公,母鸡叫鸡母,蝉叫叽啦子,蜻蜓叫羊丁丁,蚯蚓叫曲肠子,马蜂叫葫芦包;冰棍叫令勾子,冰雹叫冷子,雾叫罩子,毒药叫闹哟子,山崖叫碍堡;头叫脑阔,脖子叫颈康,踝骨叫螺丝骨,肘关节叫倒拐子,膝盖叫客膝包,腿叫胯胯,拳头叫定子;客厅叫堂屋,厨房叫灶屋,厕所叫茅私,木料叫料当,被子叫铺盖,工具叫家业,斧子叫毛留,手套叫手笼子,水瓢叫瓢瓜。
时间、方位名词有些怪。后来叫摸鸟儿,前天叫且儿天,前三天叫大前天,后四天叫外后天,瞬间叫眨个眼儿,一会儿叫一哈哈儿,黎明叫麻麻亮;上面叫皮头,下面叫底哈,角落叫门嘎位儿。
动词、形容词生动形象。说谎叫日白,吹牛叫善经,放纵叫惯施,劝架叫改交,休息叫歇稍,思考叫蔑经,谢谢叫劳为,闪电叫扯闪,骂人叫决人,开始叫嘎试,笨叫苕,吝啬叫扣马眼儿,差点叫稀乎儿,整齐叫称投,很小叫滴嘎儿,想念叫欠,特别疼叫青疼,小心叫招架,不正经叫幺而邪法,湿透了叫缺湿,无聊叫无哒撒,结果令人失望叫秧场合,占便宜叫捡香赢,可怜叫遭业,爽快叫撇妥,肮脏叫罗宋,冰凉叫给人。
副词、疑问词很特别。无论如何叫横真,悄悄、偷偷叫阴倒,经常叫扯长,赶紧叫连忙,很叫蛮,一直叫一路来,故意叫吊顾子。什么叫么里,哪里去叫哪里课,怎么做叫哪门搞。
柳林话中,助词使用较多,特别爱用“啊”、“哒”(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了”)。比如,你吃啊没得(你吃了没有)?我吃哒(我吃了)。你来啊没得(你来了没有)?我来哒(我来了)。你给我一个苹果啥(你给我一个苹果啊),不给散哒(不给算了)。
柳林话中,还有许多和普通话不一样。不穿衣叫打董董,不穿裤子叫打挑卡,小儿开裆裤叫叉叉裤,小儿睡觉叫睡告告,劈柴叫花柴,高嗓门的人叫张巴老,自吹自擂的人叫煽经老,喜欢撒谎的人叫日白老,胡说乱道叫嚼牙包骨,造谣生事叫嚼舌根子,无事找事叫无达撒,不讲卫生叫喇垮,巴结奉承叫舔勾子,半干半湿叫秧八干,形容很差叫日不弄耸,弯弯拐拐叫弯里格僵,不干脆利索叫连糊拉机,差一点点叫西大忽,开玩笑叫涮坛子,很倒霉叫背万年时,注意力不集中叫打张花实,不知道叫找不到,偶尔叫三不知儿,差一点叫西大花儿,想方设法叫想进盗花。
语义方面,柳林话和普通话基本相同,极少有不同的。柳林话中“不咋地”表示“还好,比较好”,和普通话完全不一样。柳林话中“不很实”相当于普通话的“不咋地”。
柳林话有许多特别的地方,柳林人对柳林话也有一份特殊的感情。
出门在外,大都讲普通话;回到家乡,都说柳林话。不管你在外面闯荡得怎么样,回到家乡,不忘一口地道的柳林话,家乡人就会对你客客气气。相反,如果你回老家,说半生不熟的普通话,或者其他方言,人们会笑话你“阴阳怪气”“南腔北调”。
时代在发展,随着年轻人受教育程度的逐步提高,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逐年增加,柳林话也在逐年发生微妙变化,柳林话中的许多词汇已经被普通话词汇代替。原汁原味的柳林话,只有从几乎没有出过远门的老辈子口中才能听到了。
我是柳林人,我说的是柳林话。
如果觉得文章不错就分享一下吧。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