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不要在生活的回忆

白癜风怎么医治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620/6341411.html

导语:《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不要在生活的回忆里模糊了自己

“但共生性则体现出成熟和自我接纳,还包括求同存异的接纳他人。”——《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本书借用了英国童话《柳林风声》的故事,讲述了一个找回自我的故事。这本书让人很耐读,书里的内容一步步地探索,一步步地感受,一步步挖掘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与需求。这本书凝聚了作者多年心理咨询工作的心得,也是英国畅销20多年的国民级心理咨询入门书。

作者罗伯特-戴博德(RobrtdBoard)毕业于剑桥大学塞尔文学院,曾任教于英国亨利商学院,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学研究者和临床实践者。她的两本书专业著作《咨询技巧》和《组织的心理分析》都是英国畅销的心理学类教科书。本书是他最著名、最畅销的一本大众心理学著作。

本书讲述了一位热情、时尚又爱冒险的蛤蟆先生,惹出了不少麻烦和笑话。现在他陷入了抑郁,不能自拔。于是找到了咨询师苍鹭,在经过10次面谈后,蛤蟆先生的内心在悄无声息地发生着变化。

1、当我们不能独立思考的时候,只能依赖与他人

第一次见到心理咨询师,蛤蟆先生问他:“你认为我会好起来吗?”咨询师站定了,直视着蛤蟆先生的眼睛说:“如果我不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变得更好,我就不会做这份工作了。”

我们在发生事情的时候,都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我想直接知道结果是什么?根据事情的结果去推算我们的胜负,再由我们自己推算的胜负,去决定我们是不是有能力去解决问题。

还有很多时候,我们更多的是依赖他人给出的理论,而不是自己去验证的结果。

对于依赖有一部分原因出自于原生家庭,当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没有能力照顾自己,没有能力养活自己的时候,我们更多是依赖我们最亲的人,例如:父母。

而很多的父母也会使用其独有的身份和权威来制约小时候的我们。然后我们在这种环境中潜意识地形成了依赖性人格。

依赖人格让我们不会思考,能量不足,更看不见自己的存在。

2、当你能量不够的时候只能顺从,才能生存下去

当咨询师问到蛤蟆先生:“你的童年里谁对你的影响最大?”

蛤蟆先生毫不犹豫地回答:“我的父亲,严厉而正直。他总是为这为那训斥我,他会用非常不满的眼神看着我并叫我的大名说:“西奥菲勒斯,要我跟你说多少遍?不准这么做!”他总是在批评我、责备我,慢慢地我也会认为,他永远是对的,而我永远是错的,似乎这么想的话,他对我的训斥就变得合理了。”

而蛤蟆先生的妈妈总是受制于她的父亲,她会和蛤蟆先生说:“亲爱的,别犯傻,我肯定他不是故意这样对你的。”

苍鹭医生每次在倾听蛤蟆先生讲述的时候,都做到了最大程度上的共情,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感同身受,这给了蛤蟆先生很大的安慰,感受自己被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ulinzx.com/lcxzp/1398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