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之声红色印记高家沟高级军事会议

北京哪能治疗白癜风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detail.html

游山西读历史品吕梁一部《吕梁英雄传》及其电视剧,真实地谱写了吕梁人民浴血奋斗抗战八年的革命历史,让全国人民知道了红色江山如此多娇的英雄吕梁和英勇无畏的吕梁人民。高家沟高级军事会议纪念馆,又是一部浓缩的解放战争时期的展馆式“吕梁英雄传”,它将以全新的视角带您进一步感悟英雄吕梁,追寻红色精神,感受中华脊梁。

高家沟高级军事会议纪念馆讲解员马丽

高家沟会议旧址位于离石区交口街道办的高家沟村马山山麓,距吕梁市区4公里,东与象山遥相呼应,北峙安国寺,西接柳林县,连通陕西吴堡,三川河横贯村前,地理位置重要,从古自今为“晋陕门户”。旧址为典型的清代民居建筑,院落坐西向东,东西长34米,南北宽33米,占地面积平方米,分为上、下院落。正院西面为正窑5间,南北为砖拱窑洞各3间,东北角为单檐悬山式劈墙大门,东面按原样修复的议事厅为军事会议旧址,门窗均为六抹隔扇门和隔扇窗。下院为四合小院,有窑洞6间。年由本地富绅、民主人士高树魁主动提供会议使用,年由其后人全资捐建修复,年开辟为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高家沟会议又称“晋陕联防会议”,是解放战争初期的一次高级军事会议。年12月16日,由彭德怀、习仲勋主持,贺龙、陈赓、李井泉、罗贵波、王震等参加,在此召开的陕甘宁边区和晋绥军区及晋冀鲁豫太岳地区的高级干部会议,就加强统一领导黄河东、西两个解放区的联防作战和密切配合进行了研究部署,是一次迟滞胡宗南集团突袭延安计划、保卫党中央、保卫陕甘宁边区的重要会议,在中国共产党的军事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展馆第一展室这孔窑洞之内,迎面就是“晋陕联防·保卫延安”的前言。

吕梁与陕北,山水相连、隔河相望。抗日战争期间,吕梁是陕甘宁边区财政物资供给的坚强后盾,是阻挡日寇进犯延安党中央的坚固屏障。解放战争初期,牵引国民党军队分散东渡的战场在吕梁,保卫延安的军队主力来自吕梁,保障西北战场的军需物资来自吕梁,中央后委基地以及毛泽东主席北上的路线选择在吕梁。党中央、毛主席高度信赖吕梁军民,彭德怀、习仲勋在此主持高级军事会议,成功地制定实施了晋陕联防、保卫延安的战略,这次会议之后发起的吕梁战役、汾孝战役和保卫延安战役均显示,吕梁军民用他们的赤胆忠心、钢铁躯干始终坚挺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向上滚动浏览全文↑↑↑↑

会议召开之前的军事形势是,年11月,国民党军队在进攻苏北、山东、晋冀鲁豫、晋察冀及东北解放区的同时,蒋介石密令胡宗南调集军队,准备偷袭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为了解除国民党军队对延安的威胁,中央军委审时度势,指示晋绥军区于年11月22日发起了吕梁战役,拉开了延安保卫战的序幕。

这次会议的背景,还可以从抗战胜利后的国内形势、国共两党的战略部署及在离石召开会议的原因,这三个方面来看:

首先,请大家看抗战胜利后的国内形势。

一是内战危机很快出现。请看这幅《抗战胜利时全国军事形势图》。蒋介石迅速调集重兵,企图打通同蒲、平绥、平汉、津浦等铁路线,分割、包围并大举进犯华北解放区,抢夺抗战胜利果实。

在山西,阎锡山听从蒋介石的密令,抢占了太原市和40座县城,并夺占了八路军已收复的20座县城,与胡宗南、傅作义部南北配合、控制全晋。内战阴云很快弥漫全国。

二是重庆谈判,国共两党短暂和平。年8月9日~25日,党中央、毛主席4次发表申明,强调全国人民必须注意制止内战危险,号召全党全军保卫胜利果实,坚持和平、民主、团结,建立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民主联合政府。迫于全国人民反对内战的呼声高涨,美、英、苏等国家不赞成中国内战,特别是调动军队进攻解放区尚需时日,蒋介石被迫装出和平姿态,于年8月14至23日,连续3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年8月28日,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偕周恩来、王若飞赴重庆进行谈判。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12月16日,由周恩来等七人组成的中共代表团飞抵重庆出席政治协商会议。年1月10日,双方代表正式签订“停战协议”,并在随后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上,再次确认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

三是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和停战协议,挑起内战。年6月26日,蒋介石悍然撕毁“双十协定”和“停战协议”,调集30万大军大举进攻解放区,国内到处硝烟弥漫。11月12日,国民党召开了由它一手包办的“国民大会”。至此,一切和平谈判之门都被国民党关闭,国共关系彻底破裂,内战全面爆发。

向上滚动浏览全文↑↑↑↑

(第一展馆第二展室)据《全面内战爆发后的敌我态势图》显示。一是国共两党军事力量对比为3∶1之多。年7月,国民党军队有万人,其中50万为美国训练和装备,装备是“飞机加大炮”,还接收了百余万日伪军装备。人民解放军为万人,均被分割、包围,装备就是“小米加步枪”。凭借军力和经济力的优势,蒋介石声称“速战速决”,企图三至五个月消灭中共军队。

二是国民党军队全面实施战略进攻。以大规模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在大规模进攻苏北、山东、晋冀鲁豫、晋察冀及东北解放区的同时,以胡宗南部10个旅为主力,由南向北;以马鸿逵5个旅由宁夏向东;以阎锡山手下杨澄源所部为策应,准备进攻延安。

三是我党我军的战略部署。除了在政治上建立最广大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经济上自力更生,持久打算之外,军事上“以歼灭敌军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集中兵力打运动战”。具体的作战计划,从这幅《年陕甘宁、晋绥边区军事形势图》上,可以看到毛泽东提出并实施的南北两线战略部署。

南线是“大踏步挺进”。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和山东野战军主力各5万余人、华中野战军主力4万人,分别出击津浦路徐州、蚌埠段及其两侧地区和蚌埠、浦口段及其东侧地区,在野战中消灭敌人有生力量。胜利后,以晋冀鲁豫和山东两军主力南渡淮河,向大别山、安庆、浦口一线挺进。北线是夺取“三路四城”。以晋察冀野战军主力和晋绥野战军主力协同作战,逐一占领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和保定、石门(石家庄)、太原、大同四城,而将冀东、热河作为钳制方向。

年10月12日,时任中共西北局书记、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委员的习仲勋主持召开西北局会议,将边区的工作重点转移到自卫战争的轨道上来。10月29日,边区政府二次会议之后,正式转入战时轨道,保证了在敌人的突然进攻面前始终立于主动地位。

向上滚动浏览全文↑↑↑↑

(第一展馆第三室)第三展室这孔窑洞之内,首先介绍了这次高级军事会议在此召开的两个原因:

一是离石处于吕梁战役核心而且安全的前沿位置。年9月6日~9日,八路军一二零师三五八旅五团在地方武装的配合下,相继解放了当时的离石县柳林镇(今柳林县城)、离石城。离石新解放区与北面的晋绥解放区、西边的陕北解放区连成一片。而中阳县、隰县、永和、大宁以南,吕梁山以东各县仍属闫锡山统治区。离石处于吕梁战役前沿位置,有利于陕北、晋绥和太岳部队的集结与指挥。

二是离石作为革命老区有着很好的基础。“五四”运动以来,离石有许多革命先驱活动。贺昌、张叔平等人很早接受马克思主义,加入中国共产党。年1月建立了离石第一个党支部——柳林党支部。年2月,红军东征路经离石大武镇、上安村、西崖底、马茂庄、交口等地,发动群众,点燃抗日烽火。年2月,成立了离石抗日游击大队,年1月离石县组建了抗日民主政府,年9月成立离石支队和离石县人民武装委员会,从而成为吕梁山作为党中央的屏障、交通线和总后方的重要组成部分。山西省战地总动员委员会、吕梁军区司令部、中共晋西北三地委、晋西北行政公署第三专员公署等党政领导机关先后驻扎在这里。

向上滚动浏览全文↑↑↑↑

第三展室还重点介绍了“红色离石,英雄沃土”的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卓越贡献和涌现出来的英雄模范人物。

八年抗战,吕梁和离石军民总共作战余次,歼灭日伪军12.8万人。其中,离石人民参军、加入地方游击队、武工队多名,先后参加大小战斗次,拔除日伪碉堡35个,歼敌余名,取得了辉煌战绩,有力地打击了敌人,有效地阻止了日军渡河西进的图谋,成为保卫陕甘宁边区的有力屏障。

离石抗日战争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年的“七?七”事变到年冬季,广泛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了抗日根据地。这一位离石开明绅士——刘敬镌(~),大学毕业,精通中医,曾任离石高等小学校长并亲自开课授业,培养了包括张叔平、贺昌、韩昌泰等众多革命志士。日军侵占离石后,举家迁往抗日根据地,为我抗日军民行医看病。年10月,被选为晋绥边区行政公署19名委员之一,与共产党亲密合作,为统战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这是载入离石革命史册的王老婆山(山墕)狙击战。年2月,日军兵分三路向我碛口、军渡进犯,企图切断陕甘宁与晋绥边区的交通线并西渡黄河,进犯我陕甘宁边区政府。离石游击队奉命配合八路军一二O师警备八团一个营,在王老婆山(山墕)袭击来犯之敌,经数小时激战,歼敌余名。

这是著名的“吕梁三捷”战斗。年9月,离石军民与八路军主力部队密切配合,在薛公岭下的汾离公路三战三捷,伏击歼敌1余人,粉碎了西犯日军妄想渡过黄河,向我陕北根据地进犯的企图,保卫了党中央驻地的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离石的早期革命活动家——韩昌泰(~),离石县韩家坡村(今属柳林县)人。他于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10月任离石县抗日游击武装大队二大队大队长,年代理县委书记,亲率游击大队冲锋陷阵,配合八路军歼灭日松井师团一个中队。同年4月16日,日军突袭韩家坡,他的父亲和儿子被杀害,妻子携母带女冲出重围,韩昌泰抗日斗志更加坚定,年3月任中共离石县委书记。年秋因药物中毒、不幸牺牲。

第二阶段,年初~年冬,历史军民对日寇卑鄙的“三光政策”、“蚕食”、“篦梳式”扫荡,连续开展了“挤敌人”的坚强斗争。

第三阶段,年初~年8月日本投降。离石军民一方面坚持抗战到底,不断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另一方面“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劳武结合、度过难关”,实现粮棉增产,自给有余,克服了敌人封锁造成的严重困难,直至最后胜利。年,7天7夜与敌作战21次,特别是官庄垣阻击战的胜利,毙敌余名,击毙日军司令佐藤、情报官阿郎。

向上滚动浏览全文↑↑↑↑

据年统计,全县共组织了纺织、生产、消费合作社38个,参加劳力余人,入股股金元,组织变工队(组)个,参加劳力余人,互助土地亩,节省人工6个,代耕队达个,产粮16.5万石(dan,约斤),人均1.79石,种棉亩,产皮棉斤,人均1.49斤。全县共有名妇女参加了纺花织布,纺花斤,织布匹。

为支援抗日战争,中共离石县委动员组织全县人民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支前运动。据统计,共为部队缝棉衣10万套,做军鞋16万双,做军袜3.6万双,运送粮食5.8万担,送弹药3.5万斤,送柴炭、医药8万斤,运送伤员人次,为了抗战胜利,离石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了延安坚强有力的后勤保障供给基地;也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书写了一页页血泪历史。

据载,日本侵略军在离石施行大小屠杀次,杀死军民0多人。尽在现在的离石境内就屠杀人,抢杀耕牛头、其它牲畜、家禽余头(只),烧毁房屋余间(孔)、各种古庙文物97座、学校10所,其他衣物财产损失,不计其数。

向上滚动浏览全文↑↑↑↑

第二展馆是高家沟高级军事会议召开的现场。结合当时的地图和列表,我们可以回顾会议决策的场景,进一步了解、认识“晋陕联防、三军配合、两翼牵制、保卫延安”的会议主题。

年11月,国民党军队在进攻苏北、山东、晋冀鲁豫、晋察冀及东北解放区的同时,又调集10个旅1个装甲团的兵力,准备偷袭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为了挫败国民党军队偷袭延安的计划,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晋陕联防、三军配合、两翼牵制、保卫延安。

年12月11日,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彭德怀和中共西北局书记、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委员习仲勋受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委托,从延安启程东渡黄河,16日在这处高家大院召开了“陕甘宁边区、晋绥军区和晋冀鲁豫的太岳部队高级干部会议”。贺龙、陈赓、李井泉、王震、罗贵波等参加了会议。

向上滚动浏览全文↑↑↑↑

会上,习仲勋传达了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关于陕甘宁与晋绥联合作战,粉碎国民党军进攻陕甘宁边区的企图,做好战备工作的决定。同时传达了关于陕甘宁边区与晋绥军区、晋冀鲁豫部队要统一指挥、统一作战,迅速集中兵力于蒲县地区,准备连续作战,争取再歼灭敌两个旅亦即“吕梁战役”的决定。

彭德怀在会上指出:发展吕梁山区,对吸引胡宗南部于山西,保卫陕甘宁,巩固太岳和晋绥根据地都有重要意义。要把陕甘宁、晋绥看成一个整体。陕甘宁兵力不多,晋绥军区随时有出兵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的任务,陈赓纵队也有支援西北的任务。总之,要密切配合,打好仗,这是全党全军的愿望。

根据中央军委的决定,彭德怀、贺龙、习仲勋与晋绥、晋冀鲁豫军区的领导人一道制定了作战计划,研究部署了加强统一领导黄河东西两个解放区的联防部署和密切配合作战。会议决定在正在进行的吕梁战役的基础上,连续作战,发起“汾孝战役”。总之,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有四个:

1.传达了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关于陕甘宁与晋绥联合作战的决定;关于粉碎国民党军进攻陕甘宁边区的企图、做好战备工作的指示精神。

2.会议透彻地分析了吕梁战役(又称“晋西南战役”)以来晋西南地区的敌我态势,并制定了作战计划。

3.研究部署了加强统一领导黄河东西两个解放区的联防部署和密切配合作战,开辟吕梁战区,吸引胡宗南部队于黄河东岸,以巩固太行、保卫陕甘宁边区等问题。

4.商定在吕梁地区作战的太岳区四纵队和二十四旅、晋绥吕梁独四旅和三五九旅,统归陈赓(司令员)、王震(副司令员)、谢富治(政治委员)指挥。粮食、武器、弹药、服装等分别由晋绥、陕甘宁边区供应。

通过这次会议,我党我军把晋绥、陕北作为一个战区,晋陕联防、三军配合、两翼牵制、保卫延安;吕梁战役,调动了敌人兵力,减轻陕北压力;牵着敌人鼻子走,变被动为主动,在运动战中消灭了大量敌人的有生力量。

向上滚动浏览全文↑↑↑↑

(第三展馆第一展室)第一展室这孔窑洞展出的内容是吕梁战役,亦称“晋西南战役”。年11月上旬,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集团企图偷袭延安。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同从离石南下的晋绥野战军第二纵队,和集结待命的太岳军区第二十四旅相配合,发动了阻止胡宗南等部偷袭延安的“吕梁战役”。从11月22日发起战役到年1月1日结束,拉开了“延安保卫战”的序幕。

吕梁战役共毙伤阎军3余人,俘虏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及粮食,解放了北起中阳、南至吉县城郊、西至黄河、东至同蒲路包括汾西、永和、大宁、隰县、石楼、蒲县、中阳7座县城在内,人口29万多、面积达3.7万余平方公里的地区。12月16日高家沟军事会议的召开,使得吕梁战役进入纵深阶段,晋西北、晋西南、太岳区和陕甘宁延长、清涧地区联成了一片,成功地实现了晋陕联防牵制敌军,保卫延安的战略部署。因此,毛泽东主席在12月19日的一份电报中指出:“此次作战,不但保卫吕梁,而且有保卫延安意义”。

向上滚动浏览全文↑↑↑↑

(第三展馆第二展室)第二展室这孔窑洞展出的内容是“汾孝战役”。这是“吕梁战役”结束后,根据高家沟高级军事会议连续作战、再歼敌军的指示精神,年1月17日由陈赓、王震等为牵制敌军,减缓延安压力而发起的又一次战役,也是“延安保卫战”的有机组成部分。

汾孝战役从1月17日发起到29日止,我军先打孝义,围困汾阳,歼敌援兵,令独二旅主攻,独四旅配合,成功实现诱敌增援,分割围歼的战法,最终全线大捷。13天共歼灭阎军第六十九师余人,缴获山炮12门、迫击炮19门、轻重机枪挺、长短枪余支、各种炮弹余发、子弹26万余发、汽车5辆、骡马匹及其他军需用品若干。

向上滚动浏览全文↑↑↑↑

由此看来,解放战争初期的“延安保卫战”不仅仅发生在陕北延安,而是发生在包括吕梁为主的晋绥解放区等全国战场上。我党我军以及各个解放区的人民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夺取解放战争胜利的士气民心特别高涨,而距离红色圣地延安最近的吕梁战役、汾孝战役尤其凸显重大意义:

1.吕梁战役、汾孝战役均是解放战争初期党中央牵制陕北敌军、保卫延安总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两个战役较好地完成了中央军委赋予的发展吕梁山区、解除陕甘宁边区东侧威胁的任务,推迟了国民党进攻延安的计划,为陕甘宁边区我军粉碎敌人进攻赢得了充裕的准备时间。

2.两个战役充分展示了高家沟高级军事会议的重要价值和作用。把山西的国民党军压制到同蒲铁路沿线和晋中盆地,使晋南解放区和晋绥解放区连成一片,大大拓展了与陕甘宁边区接壤的地域面积,有力地迟滞了胡宗南集团突袭延安的计划。

3.扩大了晋绥解放区与陕甘宁边区的联系,巩固和发展了晋绥解放区,为以后我军在陕北作战建立了巩固的后方。

4.两个战役短时间消灭了敌人大量有生力量。两个多月歼敌2.7万余人,解放9座城市及3.7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向上滚动浏览全文↑↑↑↑

最后我们再回到这所宅院,会议旧址所在的高家宅院,房东为高树魁。他是清末武生,曾经参加过义和团,具有强烈的抵抗外族侵略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据高树魁的后人介绍,高家宅院为典型的晋西民居四合院。这是高树魁当时为了使自家院子高于旁边的天主教堂,卖了自家二亩水浇地换来的宅基地,并修建了该院落。离石当地“为了一口气,卖了二亩地”的谚语至今广为流传和称道。高家当时属离石本地名流,家产丰厚。他本人育有三子:长子高升堂务农;次子高玉堂的儿子高能信,参加决死二纵队,曾任连长,后因负伤回家教书;高能信妻子李谷香,曾任高家沟妇救会副主任;三子高明堂,山西大学矿业系毕业,曾任太钢西山煤矿所所长、总工程师。

会议地点选在高树魁家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高家沟村过去紧靠离石到柳林、陕西的交通要道上。抗战时期就有共产党领导的地下党、武工队频繁活动,全村群众基础好。二是高树魁家是武工队经常会聚的秘密据点,高树魁孙媳当时在村里任职妇救会副主任,政治安全性好。三是大院坐落在沟内村里民居最高处,接近山顶,相对隐蔽。遇到紧急情况,可以从后门退至后山上。后山顶还便于观察周边人员活动情况。

游山西读历史品吕梁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ulinzx.com/lcxzp/1205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