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说地名的来历。
坞墙:
要说坞墙首先要追溯到北宋时期。北宋时期,坞墙临涣水,是东京,就是现在的开封到江淮水路要冲,当时船来船往十分繁华。在此设置船坞,并筑墙防风,故名坞墙。
年设置坞墙区、乡。年至年隶属谷熟县。年废区留乡。年建坞墙人民公社。年复设区,年撤区留公社。年改乡,年建镇。
坞墙境内有杨大河,芦河,小洪河,白河,自西北流向东南。古遗址有龙山文化遗址,还有晋庄、鲁庄二处汉墓群。
包公庙:
提起包公庙,小编总是想起包公庙的骨科,还有那个大沙河,大沙河上的红旗水闸。说起包公庙,要从北宋说起,宋朝的包拯还乡经此为当地百姓伸冤,当地百姓建庙祭祀,遂村以庙名为包公庙。
唐宋时名王家集。宋仁宗庆历六年(公元年),这年大旱,从东京(开封)到南京(商丘)沿汴河各县,焦土千里,五谷不收,民不聊生,爱民如子的包拯深入民间体察民情。
宋城(商丘)县4省接合部的永定乡,灾情最重,“饥民拦轿喊冤”,求包大人救命,包拯要求各县富户和官吏开仓放粮救济灾民,后又依法处死了欺压百姓、罪恶滔天的“南霸天”,免去大灾之年的赋税。
庆历七年,包拯由五品升为三品,红袍变紫袍,迁任陕西路转运使。宋城(商丘)县“民感其德,自发捐钱捐物,拦轿处立祠以祀”,人称“包公庙”,后来包公庙就成了地方名,至今已有余年的历史。
包公庙年设乡,属高辛区,年并入高辛乡。
年建包公庙人民公社,复属高辛区。年并入高辛人民公社。
年建包公庙人民公社,年改乡。
包公庙境内有大沙河,鸿雁沟,林河,安民沟,进水沟,大坡河,洮河。
十字河:
十字河属包公庙乡,唐代建村,因涡水,涣水交汇此处,故名十字河。
冯桥:
说起冯桥,印象很模糊,冯桥原本一个自然村,乡政府驻李油坊。如今的冯桥镇是冯桥和李油坊的结合体。冯桥的名是怎么来的?小编没找到,不过李油坊的名字来历却是有,李油坊,清初建村,因这里有香油作坊,故名李油坊。这样说,冯桥是不是有家卖香油的已传承百年。
点击蓝字阅读更多冯桥信息:
1、冯桥镇:这条热闹的菜市街有生活,有故事,有传承,还有淡淡乡愁
2、口述历史:冯桥乡镇的变化,从77年建公社,83年开街起集
3、冯桥街头的剃头匠,再过十几年这样剃头肯定见不到
年建人民公社。
年改乡,年建镇。
冯桥的历史虽然不长,但是如今乡镇经济发展确实相当不错,尤其是众多雨披厂如雨后春笋一般,茁壮成长。
冯桥境内有蔡河,杨大河,芦河。
柳林集:
柳林属冯桥镇,向上追溯可以追溯到唐朝,其时柳林成荫,故名柳林。元代的时候曾属谷熟县,明洪武年间改属归德州,嘉靖年间隶属商丘县。年复属谷熟县,年划为商丘县。村落曾考古发现唐代的砖瓦,陶器片。
年,这里曾发生血案,日本侵略者在此杀居民37人。坞墙、宋集、冯桥一带经常有人说烧的给柳林的驴样词语,就是根据此事件而来。
小编曾与魏大一起去魏崮堆伊尹墓祭拜,伊尹墓负责人讲述:当时日本人本来要来魏崮堆的,但是看到郁郁葱葱的松柏怕有埋伏才转向柳林集的。
点击蓝色字体可以阅读更多柳林的故事:
1、烧的给柳林集的驴样?让小编给你讲讲柳林阻击战
2、日军侵占商丘城:烧的跟柳林集的驴样,又一证明
南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