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林全县15个乡镇、个行政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历届县委县政府抓“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大以来,县委县政府进一步把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作为脱贫攻坚,加强“三基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通过政府引领搭台、发挥区位优势、挖掘资源潜力、盘活集体资产、典型示范引领等手段,相互支撑,形成合力,为全县村级集体经济“破零”提供坚实的保障。目前全县已有个行政村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收益“破零”任务,有收益的村占到了行政村总数的93%。
政府资金助推,发展保障型经济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地位,强化村级组织服务功能,提升农村治理能力的根本举措。柳林县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助推产业发展的优势,推动全县73个村集体发展起保障型经济。该经济模式占到有收益村的31%,其中最为典型的是该县纯农业大镇留誉镇。留誉镇作为柳林县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县委、县政府有关领导多次深入现场指导、政策扶持和热心服务,推动留誉镇成立起了寨子湾扶贫攻坚种养合作社。合作社采用与山西新大象公司合作模式,共投资万元,其中公司出资万元,合作社利用贫困户贷款和财政扶贫资金入股万元。规划建设存栏头的大型生猪养殖规模,形成了以新大象生猪养殖为依托的全县生猪规模化,集约化,公寓化饲养基地。项目投产后,在确保贫困户保底分红的基础上,村集体经济收益每年可实现10万元。三年后,随着贫困户的稳定脱贫和合作社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村集体经济收益将实现整体翻番。
柳林县还指导留誉镇新成立了9个扶贫造林专业合作社和4个农机合作社。合作社充分依靠惠农政策和产业专项扶贫资金,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供一个强有力的支撑平台。留誉镇还紧紧抓住光伏发电扶贫政策,带动12个村引进光伏发电项目,投资总规模达千伏,项目全部投产后能带动每个村集体增加10万余元的经济收益。
开发利用资源,发展特色型经济
我县紧紧围绕“三基”建设,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主抓手,多次深入基层详细了解农村集体经济收益现状,针对村集体可开发利用资源,指导农村发展特色型经济。目前,柳林县发展起特色型经济的有48个村,占到了有收益村的20%。其中:该县高家沟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建起了占地面积约6余平方米车道沟农贸市场,建筑面积达.25平方米。该项目由财政扶贫资金、村集体和贫困户共同投资修建,第一期预计投资万元。项目建成后,优先吸收贫困户入驻经营,并把国庆节时设定为该市场的集会日,政府将把农贸市场打造成为无公害农特产品、农用物资、生产物资、生活消费品的集散地;农村电商基地;联系城乡资源共享的纽带;美丽乡村的旅游胜地。此外,市场运作可以为高家沟乡白家塔村集体每年带来3万多元的承包收益,不仅带动了本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更为全县村级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形成了辐射带动作用。
立足区位优势,发展服务型经济
根据该县部分农村具有交通便利、企业进驻、商业繁荣等区位优势的特点,县委、县政府针对性地提出发展服务型经济的具体措施,引导基层党建在农村经济发展壮大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县服务型经济的村有63个,占到了有收益村的26%。如:我县薛村镇焉哉村国道穿村而过,柳林县发电厂紧挨村旁,发展服务型经济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在县委、县政府的指导扶持下,该村党支部和全体党员干部率先带头,召开民主会议将村集体空闲场地发包给附近的企业生产经营使用,企业为村集体每年支付7.1万元的承包费用。村集体又利用10万元财政产业扶贫资金投资建设长25.6米、宽5.6米、高3.1米的彩钢门面房3间。门面房优先出租给本村贫困户发展农产品经营,村集体每年可获得1.5万元的租金收益,两项收益加起来共计8.6元。焉哉村的这一模式,成为我县城中村、城郊村、交通便利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引领典范,为全县农村发展服务型经济提供了借鉴和榜样。
盘活集体资产,发展物业型经济
结合该县农村闲置资产众多,可利用价值巨大,县委、县政府多次引导村集体要通过盘活集体资产来发展物业经济。截止目前,全县已有55个村,占到有收益村的23%。我县要求村集体要充分利用集体土地、闲置办公用房、校舍等资产,通过对外发包、投资或入股模式增加集体经济收益。贾家垣乡刘家垣村率先将盘活的集体资产承包给附近的凌志煤矿经营,每年可获得60万元的承包费收益。同样,贾家垣乡的车家峁村每年也可取得29万的承包费。该乡董家山村通过盘活集体闲置资产旧学校,把学校出租给柳林县永盛石磨合作社搞面粉生产经营,合作社为村集体每年支付1万元的租赁费。枣林村将集体闲置的资产流转给柳林县枣林农业园区使用,村集体每年可实现经济收益20万。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