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阴美景江湖尾间古城湘阴

江湖尾间古城湘阴

湖鹰

湘阴位于湖南省东北部、岳阳市西南部,居湘、资两水尾间,濒南洞庭湖。东邻汨罗市、西接益阳市,南界长沙市望城区,北抵沅江市、屈原管理区,县城南距省会长沙市60公里,南北长61公里,东西宽51.3公里,面积.5平方公里,约占岳阳市总面积的10.5%、全省总面积的0.75%。地理坐标:东经°30′—°02′,北纬28°30′—29°03′之间。

湘江自南向北贯穿全境,将全县分为东西两部,东部为丘陵岗地,西部为滨湖平原。全县辖19个乡镇,个行政村,总面积.5平方公里,人口75万。城区规划控制面积达5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6平方公里。城区人口15万。湘阴县最南部平均宽度约米的柳林江从铁角嘴镇最南部自西向东流入湘江,与南岸的长沙市望城区的乔口镇形成天然而又明显的分界线。

  湘阴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即有先民在此开拓。至夏代,为三苗部落所居。周代,成王分封诸侯,湘阴地属楚国。文王徙罗子国遗民至湘水之南,县境为罗子国地。秦始皇废封、行郡县,改罗子国为罗县,隶长沙郡。西汉高祖刘邦徙衡山王吴芮为长沙王,吴改长沙为国,东汉建武七年复长沙郡。或国或郡,罗国均其属地。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年),刘备徇定荆州的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罗县属刘。刘备、孙权以湘水为界分治荆州后,罗县归孙,仍隶长沙郡。至晋代隶属未变。南朝宋元徽二年(年),湘州刺史王僧虔为安置巴峡流民,上表割罗县、益阳、湘西三县部分地置一新县,名湘阴,属长沙内史,县治设琴棋望(今县芦苇场鲇鱼洲中部)。南朝梁天监元年(年)县治迁黄花城(今濠河口镇黄花岭)。隋开皇九年(年)湘阴入岳阳县,县治迁长乐古城(今汨罗市长乐镇)。开皇十一年(年)改岳阳县为湘阴县,县治又迁至春秋罗子国都城、秦代的罗县县治古罗城(今屈原行政区马头槽)。唐武德八年(年),并罗县入湘阴。此时县域广阔,地墨守成规今湘阴、汨罗、平江三县(市)。

唐中宗神龙三年(年)因地域太广,难于治理,遂析湘阴县东部地置昌江县(今平江县),同属岳州。同年湘阴县治迁城江城(汨罗市川山坪镇常公村)。五代后周广顺三年(年)县治再迁白茅城(今汨罗市川山坪镇石桥村)。宋太宗淳化四年(年),湘阴改属潭州(今长沙市)。南宋高宗建炎四年(0年),县治迁湘江之畔的瓦碎潭,即县城(文星镇)。元成宗元贞年间升湘阴为州,属潭州路,文宗时又改属天临路。明洪武二年(年)降州为县,属长沙府。清朝仍属长沙府。民国初年湘阴直属湖南省,民国26年(年)底,湖南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29年(年)设行政督察区,湘阴均属第一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湘阴属长沙专署,年属湘潭专署,年属岳阳专署。年,因县域宽、人口多,划出湘阴县东部5个区建汨罗县(后改市),年2月,与浏阳、宁乡县一道,湘阴划归长沙市管辖,但随即湘阴县又划归岳阳地区。年,地改市后隶属岳阳市。

湘阴地块属新华夏构造体系的第二隆地带。地貌呈低山、岗地、平原三种形态,并具有三大特征:

1、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位居幕阜山余脉走向洞庭湖凹陷处的过渡带上,地势自东南向西北递降,形成一个微向洞庭湖盆中心的倾斜面。最高处青山庵,海拔.4米,最低处濠河口河底,低于黄海水平面4.3米。

2、以滨湖平原为主体,呈块状分布。地处湘江大断裂带,构成低山、岗地;西盘下切,形成滨湖平原。除去江河湖泊及其它水面,滨湖、江河、溪谷3种平原共.11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44.4%,岗地占13.59%,低山占1.51%。

3、河湖交汇,水域广阔。山岗地区水系发育不良,北部平原、湖洲地区河湖交汇。主要河流有湘江、资江和白水江,主要外湖有横岭湖、团林湖、淳湖和荷叶湖等,主要内湖有鹤龙湖、洋沙湖、范家坝、白洋湖和南湖垸哑河等。水域面积98.56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41.56%。湘阴位处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湿润多雨,具有春温变幅大,初夏雨水多,伏秋天热易旱,冬季严寒不多的特点。

  湘阴位于季风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日照长,气温高,夏季长达4个月,同时降水集中在春夏暖热季节,高温期同多雨期一致。年平均气温为17.1℃,日极端高气温为40.1℃,极端低气温为-14.7℃。全年无霜期为-天。年日照.9-.9小时。年太阳辐射总量97千卡-.38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雨量.62毫米,雨季(3-9月)降雨平均量可占年平均总量的54.4%。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1.37%。全年主导风向为北风、南风、西北风,年平均风速3.5米/秒。

  湘阴资源丰富,物产富饶,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湖南省境内的湘、资、两水流经湘阴,境内河沟纵横,湖泊塘堰星罗棋布。湘资两水在县内流经长度达余公里,内江流经长度70余公里,计有外湖81个,内湖78个,塘堰个,水坝座。主要河流有湘江、资江、柳林江和白水江,主要外湖有横岭湖、团林湖、淳湖和荷叶湖等,主要内湖有鹤龙湖、洋沙湖、范家坝、白洋湖和南湖垸哑河等。水域面积80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35%,可利用率在45%以上,为养殖、捕捞、灌溉、航运提供了丰富水源。境内自然水域水产品种类达种,其中常见的名贵品种有鲤、青、草、鲫、鳊、鳜鱼和龟、鳖、蟹等30余种。水生植物有湘莲、芦苇等10余种。

境内植被繁茂,农副业发达。矿产主要有重砂矿、细芝麻石、陶土、砂卵石等。

  湘阴县是全国商品粮、商品鱼基地县,水产品总量连续13年居湖南省第一。全国粮食生产标兵县,全国粮食、渔业百强县,湖南省名特优水产养殖示范县。

  湘阴区位优越。处长沙、岳阳、益阳三市五县中心,县城至省会长沙仅60公里,位于长沙市区长株潭1小时经济圈内,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紧密圈层,是长株潭城市群向洞庭湖南岸拓展空间,带动“3+5”城市群发展,连接武汉城市圈的核心节点。湘阴已成为“长株潭”城市群全国“两型社会”建设实验区五大示范区之一的滨湖示范区。同时,也是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实验区,湖南省5个最具投资吸引力县之一。

由于紧挨长沙,长湘路、湘樟路、新乔路多点对接省会。长沙的芙蓉北路直接修通至湘阴。居家,置业,休闲,湘阴已成为长沙的后花园。

  湘阴对外交通便捷。距京广铁路复线25公里,距京珠高速公路30公里,即将动工建设的京珠高速公路复线纵贯南北。省道S线横贯东西。县城距黄花国际机场仅有1小时车程。长江主要支流湘江、资水贯穿全境,通航里程公里,沿湘江上溯40多公里可达长沙霞凝新港,下经洞庭湖,入长江,出吴淞,通江达海。湘江航道常年可通航吨船舶。县城之滨的漕溪港深水码头是全省地理条件最优越的港口之一,成为长沙霞凝港和金霞物流园水上运输的重要支撑点。

  湘阴人杰地灵,是湖湘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自南朝刘宋元徽二年正式置县至今,已有多年历史。千百年来,县境内不仅留下了“规模甲通省”的宋代湘阴文庙、岳州窑遗址、南泉古刹、“双塔凌云”的文星塔和乌龙塔、清朝中兴名臣左宗棠故居等一大批文物古迹,更有任弼时纪念碑、陈毅安烈士纪念馆、辛亥革命元老郑照熙故居、陈嘉佑将军墓、抗日阵亡烈士纪念塔等近代中国峥嵘岁月的历史见证,湘阴县造就了宋代名儒周式、历相五朝的明代户部尚书夏元吉、清朝“中兴名臣”左宗棠、首任中国驻英法公使郭嵩焘、中国近代化学工业先导范旭东、著名教育家民国教育总长原北京大学校长范源濂、著名作家康濯、抗洪英雄高建成等一大批先哲时贤,建国后,原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同志曾任第一任县委书记。

湘阴不仅史脉悠长、人文荟萃,而且山水相映,风景秀丽。郁郁葱葱的东部丘陵区被誉为“天然氧吧”,绿树成荫的西部水乡被称为“负离子仓”,横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珍禽云集,极具湖乡特色的“湘阴八景”久负盛名。

 湘阴生态环境良好。集湖光、山色、水韵于一体,空气清新、水质优良、景色优美。湘阴以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为主线,已形成了“左宗棠故里游”和“横岭湖湿地游”两大品牌;依托山水资源优势,以青龙湖、鹤龙湖为基地,集垂钓、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户外休闲业日渐兴旺。

远浦楼

湖南风景秀丽,有著名的“潇湘八景”之说。北宋远佑年间,著名书画家米芾作《潇湘八景图》并配以诗。潇湘八景描绘的是湘江流域的自然景观,即远浦归帆、潇湘夜雨、洞庭秋月、平沙落雁、烟寺晚钟、渔村夕照、山市晴岚、江天暮雪。千余年来,潇湘八景蜚声中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湖南厅,还陈列着潇湘八景粉彩瓷瓶。

而潇湘八景之一的“远浦归帆”就在湘阴。据说,古代在湘阴的湘江入洞庭湖口处建有“远浦楼”,后被水冲毁。为了恢复昔日景致,年动工复建远浦楼,并于年竣工。远浦楼建立于湘江湘阴城区段东岸,毗邻湘江大桥旁边,占地面积.88平方米。

远浦楼整体为三层四檐楼阁式。一层周围设石栏,游人可凭栏远眺。前后顶层中间位置以及门楼悬挂由名人题写的“远浦楼”和“远浦归帆”牌匾;前后底层两边的圆柱上挂着清代湛道心《湘阴》诗中的开头两句:“五岳惟衡麓,三湘独此清”。独具匠心的远浦楼,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仿古建筑艺术壮丽画卷,成为我县标志性景点之一。

  重修的远浦楼由原中共中央主席、建国后中共湘阴县第一任县委书记华国锋同志题写楼名:“远浦归帆”。

南泉古刹

  南泉寺位于湘阴县城东南郊,北距县城3公里。据康熙三十三年()《潭州南泉山双林禅寺中兴记》记载:南泉寺系潭州四十余刹之一。宋绍兴间(年左右)普庵祖师去游憩此,凿井得泉,泉水清冽,乃诛茅建法,创立双林禅寺。因泉在寺南,故命名为“南泉寺”。

  建寺以来,由宋而元至明成化(年左右)凡三百余年,几经风雨沧桑。正德至明嘉靖辛亥年间(年左右)因年久失修,殿舍倾颓,几雨侵蚀,有黄庭铠者主持募捐及显达的赞助,将寺殿僧堂门修理一新,并还立了碑记。明清改朝换代之际,复遭兵燹,终于再次荡为灰烬。清康熙甲戌年()有大龙主崇山德鼎禅师嗣楚薄玉崖上方天目开老人,在县令唐际的帮助下重修。并创立重门宝殿,广厦修廊,使佛像灿然,紫金光聚,金鼓交参。从而,十方檀越近悦远来,湖海高贤云奔水赴。钟鼓之声,远闻数里,常年烟火不绝。

  从康熙重修后,主持僧可考者有:崇山德鼎禅师嗣法门人行和、本山法养行见、祜玉、祜鉴、宗容、宗林、宗兰等。

南泉寺原有自产:樊家洲水田三·四石,寺冲里一·四石,宋家垅0·二五石。解放前每年收租谷五十——六十石。此外寺后塔山园、吴家坡等山地广阔,每年可砍茅柴作寺内烧柴。年,尚见寺的头门,望有“双林古刹”横额,二门刻有“南泉山”横额,二门两侧为通道,前面供有弥勒佛,后面有韦陀神像。第三进为一宽广院落,两旁设有钟楼鼓楼,正中为大雄宝殿,正殿有三尊佛菩萨:阿弥陀佛、消灾延寿药师,释迦牟尼。二十四诸天、四十八罗汉分列两傍,塑像金光夺目,姿态栩栩如生,正殿有对联一幅云:

  者个佛,者个菩萨,到底不离者个钟声鼓声,谁能于有声里听无声,静观自在;

  什么我,什么人天,究竟是个什么樵梦蝶梦,吾欲于大梦中求不梦,清静如来。

  方丈室,禅房设在正厅后面。正厅之西还设有庶务室、寝室以及饭厅杂屋等。向西延伸为观音堂,再西为客厅。无论远近游人或同门僧侣来此,寺僧接待均极殷勤,沏茶煮茗,清香可口。

  寺院环境幽雅,前有洋沙湖,碧波荡漾,后山,茂林修竹四季皆春。林中多是数人合抱的大树,其中有枫树四十八棵,槠树二十四棵。一树垸遮天蔽日。那里除了树就是竹子,楠竹密密丛丛人都走不进去。在丛林深邃之处,人迹罕至。夏季炎热之时,如到树荫下去休息,不多时,顿觉暑气全消,精神清爽。不由吟诵清代南泉寺僧德鼎《咏南泉》的那首七律:

  古刹名垂数百秋,废兴不一记碑留。

  云随鹤梦魂无定,月冷松枝翠欲流。

  灯火烁开千圣眼,钟声敲破古今愁。

  临风愧我空惆怅,未识谁人护祖猷。

  年元月,释来修和尚慕南泉寺名,云游至此,结茅庵作庙堂,广结善缘,千百善男信女慕名参拜,一时香火盛旺。

湘阴文庙

  湘阴文庙始建于北宋庆历八年(),几经兴废,现有建筑为清乾隆九年()重建,则“玉振金声”冲天坊、泮池、状元桥、“太和元气”坊、大城门、大成殿及厢房组成,是一座保存较为完整的县级文庙,建筑艺术精湛、风格独特,属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已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点推荐名单。

  大成殿是文庙中的主体建筑,为须弥座式台基,櫪麻石铺砌,坐北向南,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21.5米,南北深17米,高櫩1.5米,共占地平方米。台基四周环以石栏杆,栏板上雕有各种花纹图案。台基四周环以石栏,栏板上雕有各种花纹图案。

  殿内由16根金柱和20根檐柱支撑,鼓形柱础。金殿三进三开间,梁枋构架坚固,顶为重檐歇山式。重檐正面檐额中竖大成殿字匾。穿插坊上作卷棚,设斗拱,翘首饰凤及鱼。正脊中心置刹利,垂脊和钱脊有动物图案装饰。殿内放置清康熙二十五年()与二十八年()的刻碑两具。殿中屏风嵌年大修后康濯撰文的青石碑一块,增塑孔子及四配像,年竣工对外开放。~1年又恢复大成门、乡贤祠和名宦祠。

岳州窑遗址博物馆

  岳州窑位于湘阴县文星镇马王勘,为唐代六大名窑之一,属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湘阴岳州窑窑址发现于年,年又在窑头山、梨园等地发现了早期窑址,年出土了大量晋至初唐的青瓷器和窑具。特别是年在滨江大道文星镇马王堪地段清理出隋代龙窑一座,出土大量青瓷器物和匣钵,其中完整和比较完整的多件,可修复的数千件;同时出土的南朝时期“太官”青瓷碗残片,证明岳州窑带有官窑性质。年在古窑址附近修建了“岳州窑遗址博物馆”。博物馆陈列大量精美青瓷,并有通道连接到隋代龙窑窑址。

岳州窑历史久远,烧造的时间,可上溯至汉代、三国。唐代陆羽在《茶经》中品定六大名窑的茶碗时说:“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寿州、洪州次。”“越州瓷、岳瓷皆青,青则益茶。”从饮茶所需的器具角度来看,茶圣陆羽把岳州窑排在第四位。岳州窑器物丰富多彩,有碗、盘、瓶、高足盘、四系罐、八棱短流壶等。岳州窑瓷胎在唐五代时较为轻薄,胎质不如越窑青瓷紧密,胎色早期呈红或米黄色,晚期为灰白色。釉色以青绿色居多,也有青黄色的。釉薄而质细,釉泡较小,玻璃质感很强。

  古代岳州窑地处湖南省湘阴县文星镇堤院一带,北起水门,南至洞庭庙旧址,全长余米的范围内。湘阴县旧属岳州,故名。当地居民中至今流传“湘阴是个万窑窝,未有湘阴先有窑”。

  岳州窑在中国陶瓷史上的地位比较重要,上承江浙越窑青瓷,下启长沙铜官窑,这里是华中地区先民用瓷的主要产地。

左宗棠故居:柳庄及左太傅祠   

左宗棠(—)湘阴县界头铺左家段人。晚清名臣,著名爱国主义将领。年近古稀仍率部西征,粉碎了西方列强企图分割我新疆的阴谋,力保国家领土完整。

  柳庄,位于县城南樟树镇柳家村。是清道光二十三年()左宗棠自已设计建造的一座庄园。左公曾在此度过了六年的隐居生活,白天勤于农事,晚上苦读诗书,为他今后的仕途生涯作了充分准备。

  左太傅祠,左宗棠的另一故居,位于县城南界头铺镇新光村(左家段)。它是一座三栋三进三合土筑墙、青砖青瓦的建筑。该祠是左宗棠生前嘱其子左孝同修建的。供左氏子弟读书和祭祖的一所义塾,始名“留青学堂”,年建成。

  祠为两进两厢,前进为太傅祠,后进为孔子堂,两厢为两层楼房,分设教室、礼堂,东边建有宿舍、杂屋,占地约0平方米。祠坐北朝南,为泥木结构与三合土筑墙,小青瓦屋面。

  前栋一字形排开,大门顶上有一块长四尺、宽二尺、慈禧太后题写的“左太傅公祠”牌匾。走进大门,东西各有两间住房,中间是一个大厅,大厅由八根五尺围的大木柱支撑,栋梁上雕龙画凤。前栋与中栋左右有两个麻石砌的池,前后的檐水从池地下水管流出。

  跨入中门,东西两边是二层砖木结构的八间教室,中间是一个长方形的天井,四周台阶,用整齐归一的条形麻石砌成。造型别致的“孔子堂”,上方紧靠中栋后墙,其余三方均用麻石砌成、台基高于天井五尺,整个亭阁由四根木柱支撑,孔子画像安放在亭内上方,两侧木壁雕有人物画像。

在祠的西面上葬有左章夫人墓。

为了纪念左宗棠,并发展文化事业,兴建了以左太傅祠为基础的左宗棠文化园。进行了扩建。名为“左文襄公祠”,占地亩。主要建筑有左宗棠纪念馆、天地正气广场、左宗棠雕像、功德石柱、烽火台、年谱大道等。其中左宗棠纪念馆总面积0平方米,内设八个展厅和一个多媒体影视厅;天地正气广场总面积平方米;左宗棠雕像总高11.10米,采用花岗岩材质重达吨。文化园还将按晚清风格恢复建设八甲古街、文星塔广场、南岳行宫、仰高书院等。

文化园紧临洋沙湖河流湿地生态保护保育区,文化野趣相得溢彰。

青山岛湿地生态公园

青山岛又名青潭,位于湘阴县城北部,是南洞庭湖中的一座自然孤岛,距县城北20公里。全岛陆地面积11.2平方公里,内湖亩,似一只巨大的龙虾,呈南北丘陵带状布局。南北长约m,东西宽约m,平均海拔38m,最高处为50m。南为横岭湖,北为上荷叶湖,东为梅子湖和湘江。青山岛是全国仅存的三座渔村之一,也是湖南最后一座渔村。

青山岛四面环水,湖面烟波浩渺,常有渔歌互答。洞庭湖有名的潇湘八景之一“远浦归帆”,当年指的就是青山岛。清诗人李庆成“锦帆遥映石榴裙,一曲渔歌两岸闻,现浦落霞归雁亟,好赊明月吊湘君”就是青山岛的真实写照。宋朝的米芾也有“晴岚漾漾,落霞照水,有叶其舟,捷于飞羽,幸济洪涛,将以宁处,家人侯门,观笑容与”的经典描述。

青山岛以湿地生态成名,山岛耸峙,芦苇荡漾,春夏秋冬景色各异,时值深秋,但见芦花漫天飞舞,一点也不欠诗情画意。这里位于世界三大鸟类迁徙飞行线的亚太飞行线上,四周有约五百平方公里的广阔水域,湖洲、杨柳、芦苇面积约六十万亩,由于洞庭湖特殊的地理条件和优越的湿地环境。大量北方鸟群迁至洞庭湖越冬,冬春之交成千上万的候鸟在这里繁衍栖息,冬季候鸟迁徙高峰期,鸟类总量可达20多万只。冬春时节,“鸟飞遮住半边天,鸟落占去半边湖”的场景十分壮观。

青山岛历史文化底蕴厚重,名胜古物颇多。青山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渔业文化遗址多处。“青山天下渔”,有关专家称,青山是我国南方淡水渔业文化的发祥之地,也是现代淡水渔业文化的繁荣之地。据唐《通典》、《刮地载志》、《元和郡图志》及清郭蒿焘编《湘阴县图志》等史料记载,舜帝二妃从帝南巡,后投湖殉帝而去,葬于青山。原建有黄陵二妃墓,唐时称湘灵庙,黄陵二妃墓自古为湘阴县第一胜迹,历代文人墨客如杜甫、李白、韩愈、张说、李贺、刘禹锡、苏东坡、夏元吉等都在此留下了不朽的诗文。杨幺起义也曾驻扎于此。抗日战争时期,日寇曾3次入侵青山,制造了“青山惨案”。

鹤龙湖国家湿地公园

鹤龙湖位于县城以西,面积近万亩,是湘阴境内最大的天然湖泊,为传说中的鹤舞龙吟的胜地。年鹤龙湖被列入“国家湿地重点自然保护区”。

  鹤龙湖是与县城隔江相望,是一个风景优美的近乎原生态的鹤龙湖泊。这里,春有万顷碧波,夏有映日荷花,秋有当空皓月,冬有翔集候鸟。犹有鹤舞龙吟万千象,任人来看四时花。鹤龙湖的荷花天然野生,夏风摇曳,满湖飘香。所产莲藕,脆粉,绵长,丝丝不断。

  鹤龙湖水草丰茂,物产丰饶。多少年来,其鲜鱼一直享誉湘北。该湖盛产闸蟹、中华鳖、河鳗、鳜鱼、肥头鱼、湘云鲫、美国大口胭脂鱼、白鱼、叉尾肥、黄尾刁等20多种名贵鱼种。其中,河蟹、云鲫、七彩龟被誉为“鹤龙湖三宝”。河蟹产品品质可与阳澄湖大闸蟹媲美,远销全国各大城市。湘云鲫鲤是湘阴县与湖南师大生物研究所联合开发的鱼类新品种。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体形好,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等特点,深受生产者和消费者欢迎。七彩龟色彩艳丽,肉质细嫩鲜美,富含人体所需的7种氨基酸,有补阴血、励精气之功效,富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

鹅形山森林公园

公园位于湘阴县东南部与汨罗市、望城县交界处,主峰海拔米,为全县最高点。因山状似鹅形而得名。山岭逶迤地,绵延十余公里,山上峰峦叠嶂,云雾缭绕,翠竹飘逸,水流潺潺,充溢湖湘地域的灵性与纯朴。

鹅形山森林公园与胡鼻山风景区毗连。公园山腰悬一巨石,上刻,“福”、“寿”二字,其大如盘,笔姿洒脱,龙飞凤舞。巨石相邻“水石壁”,石壁嶙峋,长年水流,有“水泻金喷”之称。园内有一名为“花石岩”的著名岩洞,相传系“华光天王”修炼处,洞口刻有“华光天王”四字,洞内亦有石刻。,据清《湘阴县图志》载:“其洞深幽险曲,渐人渐宽,阴气逼人,土人以石板掩于洞口,山花丛映石坞问,故名‘花石岩’。”年道士甘罗在此建有华光道观。山中还有于年建的“决心水库”,水库水平如镜,山花翠竹倒映其中,与周围林木掩映成趣。园区内自然景点众多,诸如:玉笋峰、含珠岩、仙人脚、蝙蝠洞、春蚕问天、鲨鱼峰、眼板印、左公避难洞、仙人洞、蛤蟆石等景观各具神态,似天工雕琢。

据记载,鹅形山古称“青山”,明嘉靖志载:“青山在县南三十里、高五里,即仙坛岭,其峰青秀故名”。因山上建有草庵,乡民称之为青山庵。清《图志》载:“此山比诸峰特秀,多巨石,如大小牯牛石、斗蓬石、猴子石,宛肖其形。山上有‘龙潭’、‘霞峰’、皆祈雨处。”

  鹅形山森林公园已辟为旅游风景区。公园资源丰富,集休闲观光避暑、宗教朝拜于一体,是人们回归自然,享受自然的理想去处。登上此山,东侧可见京广铁路复线,西侧遥望湘江如带,湘阴县城及县属大片村镇历历在目。

著名的景点还有文星塔、状元桥、郭嵩涛故居、陈毅安烈士故居、陈嘉佑将军墓等。还有那辣味特色的樟树古镇。

文星塔

状元桥

湘阴,泽国湖乡,山水相汇,自然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爱山有山,乐水有水。智者,仁者,何不来此一游?

点击本文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东湖边上百科论坛?

赞赏

长按







































表皮转移因子胶囊能不能治好白癜风
表皮转移因子胶囊能不能治好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ulinzx.com/lcxxw/406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