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步福同志年提前离岗后,婉言谢绝了企业家高薪聘请,不顾家人反对和亲友劝说,毅然回到自己的家乡孟门镇后冯家沟村,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他使后冯家沟村发生了三大变化:一是由人称永扶不起的特困村,变成了人均收入近万元的富裕村;二是由集体没收入、干部没人当、村事无人管、欠款十几万的烂摊子村,变成了全县知名的先进村;三是由山高、沟深、土地瘠薄、水源不足、道路不通的环境恶劣村,变成了水清、路明、村绿的环境优美村。
舍小家顾大家艰苦奋斗变村貌
老李一上任,就带领本村留守的16位老弟兄挖土、凿石、筑坝、修渠、修路,一干就是十多年。年,在工程进展最关键时候,村里大坝被洪水冲垮,村民处在悲观失望中,干部们对再次修复大坝心存疑虑。而此时李步福的妻子被检查出患上宫颈癌。在事业与家庭两难中,他选择了舍小家顾大家,只给家里打了个电话,将妻子托付给妻妹护理,自己继续坚守在工地上。他一边与干部争执不休,立下了生死誓言,一边向村民说情,拿自己的工资做承诺,同时亲自带头参加劳动。妻子做手术的那天,他带着双重任务到了太原。首先到省新闻出版局向扶贫工作队汇报坝塌事因,汇报之时,他伤痛难忍、泪水下落、哽咽难言。新闻出版局领导得知他的处境后,迅速安医院看望病人,并留下了30万元大坝补修资金。医院,看到病床上陷入昏迷、面色苍白的老伴时,他紧握妻子的手,流下了内疚的泪水。就在这年,由于长时间过度劳累,他严重贫血,体重降到82斤,几次晕倒在工地上。村支书背着他通知家人,妻子带病来看他,儿子也想接他回家,但由于工程未完工,老李大发脾气执意不回,最后母子俩落泪而归。望着妻子远去的身影,老李才意识到,她是患有癌症的病人啊!又坚持了几天,老李因贫血呼吸困难,头晕眼黑,医院。年镇村公路拓宽改造时,为争时间抢速度,他从早到晚不离工地,哪里最艰苦老李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有危险哪里就留下他的足迹。在20多米高的悬崖半空砌石,工人不敢下崖,老李第一个冒险下崖。在开山凿石现场,老李埋头干活时,突然出现塌方,他连人带石被翻滚到4米多高的乱石坡下,当即昏迷过去。十余年间,他先后筹资多万元,完成了“三项”工程:在村前一条烂石深沟内打石坝7座,以坝代路,改变了村路分割的历史状况;在又窄又陡的一条红砂石岩路上,又开山凿石、拓宽改造了一条长两公里宽4.5米的镇村公路,并将镇村公路、户户通路面硬化工程一次性完成;开通了全长米的排洪渠,有效维护了沟中的各项建筑体。三项工程的完成,使该村由坑坑洼洼、沟壑纵横的景象换上坝棱整齐有序、路面宽阔平坦的新面貌,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问题,推动了全村的经济发展。
抓产业重造林为民务实绿家园
根据本村情况,老李提出了发展三大产业的思路:眼前富输劳务,长远富栽枣树,弱势群众养畜牧。把劳务输出作为主导产业,全村多名青壮年劳力全部外出打工,人均收入达2万余元;把以红枣林为主的经济林建设作为基础产业,在村的多人发展红枣林亩,年又发展核桃林亩,实现了人均百株树,宜林面积覆盖率90%以上的奋斗目标,把畜牧业作为辅助产业,集体新建标准化猪舍28间,成立专业合作社,实行股份养殖。年,老李又在发展旅游业上动起了脑子。他根据村里经济林覆盖率高,古村落建筑集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的优势,决定把旅游业作为一项产业来抓,增加村民的收入。经过几年的逐级申报、评审,年该村被列为全国第三批传统村落名录,年列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通过老李的不懈努力,投资万元的古村落建筑工程已经启动。通过不断努力,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1万元。
顺民心解民忧惠民工程惠民生
后冯家沟村是历史上严重缺水的村庄,年由扶贫工作队兴建提水工程,由于村里困难拖欠承包人11.3万元,承包人又拖欠村民的劳务工费近5万元,十多年未能兑现,村民怨声载道,工程半途而废。年,村委会把此项工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出资4.73万,将拖欠村民的工资全部付清。又与承包人协商,提水工程再次上马。到年底,水塔、截潜流水窑、供水点、上下水管道全部兴建和安装完毕,彻底解决了村民吃水难问题。同时,完成了“五项”惠民工程:新建了红白理事厅、碾磨房、停车场、路灯安装、人畜饮水等。
不要权不为利清清白白做奉献
多年来,老李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工程建设上。他刚回村时,新建班子的同时,针对村务、财务不公开,经费收支不记账的局面,制定了两项制度:一是村务公开实行集体领导制,凡是村里的大事都由集体领导决策。二是财务公开实行民主监督制,凡是村里的支出,都由支书、主任、民主监督组长三人联签。
定制度容易,执行制度难。新班子上任不到半年,村委会主任私自扣下万元资金,偿还自己的银行贷款。老李当即进行严肃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毫不留情地撤销其经费支出审批权。从此,村财务管理进一步规范。
要使大家走的正,必须自己行的端。十多年来,老李坚持支书、主任让别人去当,干部补助让别人去拿,经费支出让别人去管。自己长年吃住在办公室,一切生活用品都从家里拿,不吃集体饭,不拿集体土特产,从家里背粮自己做饭,水煮青菜、稀饭拌汤是他的家常便饭,“单身汉”生活是他的自愿选择。
多年来,李步福同志先后获得了省市县“优秀党员”、“离退休干部优秀党员标兵”,吕梁市“道德模范”、“最美吕梁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等荣誉。十多年来,李步福同志全身心投入农村建设事业,体现了为民务实清廉的人生价值。他常说:“作为一名受党培养多年的党员,要永远对党忠诚,要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退休干部,要始终把农民的疾苦放在心上,要为家乡建设事业奋斗不息、奉献到底!”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