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在读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是英国资深心理咨询师罗伯特·戴博德撰写,凝聚了作者多年的心理咨询工作心得。
编辑
切换为居中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字(可选)
前言中是这样介绍这本书:
蛤蟆本是一个热情、时尚又爱冒险的家伙,惹出过不少麻烦和笑话。可他现在陷入抑郁,不能自拔。他的朋友们决定出手相助,其中包括智慧又威严的獾、关心朋友但有点絮叨的河鼠,还有体贴善良的鼹鼠。他们商量来商量去,决定督促蛤蟆重视这个问题,并带他去接受心理咨询。于是本书故事就此展开。
简单来说,这本书借用英国作家肯尼斯·格雷厄姆的经典著作《柳林风声》中的人物形象,演绎心理咨询疗程的过程。蛤蟆先生经过与咨询师苍鹭的十次面谈,在蛤蟆心中,一些变化终于悄无声息地发生了……是一次次心理疗愈,也是一次次摆脱抑郁的过程。
编辑
切换为居中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字(可选)
我很喜欢关于自我状态的描述:我们有“儿童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成人自我状态”。
我们一出生就拥有喜怒哀乐和恐惧等最原始的情感冲动,伴随着成长,除了在经验中学习知识,还学会一种生存策略,发展成一系列行为应对他人。在不知不觉中,就将一些本能的情感隐藏起来,忘记了原始的情感表达。可以通过“儿童自我状态”逐步挖掘被我们掩藏起来的难以表达的情感。
我们从出生起,受到父母的影响。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对生活评判的标准。当遇到某些困境时,会不由自主地激活早期对外界的反应,用原有的思想处理各种问题。
脱离“儿童状态”和“父母状态”,还有一个”成人状态“。在这个状态下,我们可以理性而不是情绪化对处理此时此地正在发生的现实情况。理智地思考当下的情形,基于事实决定如何行事。
换句话来说,情感受感性和理性共同控制,维持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就一个比较健康的心理状态。
编辑
切换为居中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字(可选)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没有过于干涩难以理解的大段纯理论。很生动地描写蛤蟆先生与咨询师苍鹭的面谈过程。在面谈中,融入了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剖析,自我疗愈。让原本乌云密布的心灵,透过些许光明。
即使不喜欢了解心理学知识的人,也可以读的下去。可以把他当作一本成人童话故事来读。除了蛤蟆和苍鹭,獾的智慧又威严、河鼠的絮叨,鼹鼠的体贴善良,都有很鲜明的体现。读一读故事,消遣一下,忘记一天的烦心事,这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编辑
切换为居中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字(可选)
”该不该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会给你答案。”自我疗愈,自我成长,这个效果时间会给你答案。
用一本书来治愈自我,还是挺值得的。这值得拥有哦!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蛤蟆先生看心理医生心理学心理咨询入门书心理学畅销读物京东好评率98%无理由退换旗舰店¥19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