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紫关古镇的红色历史

荆紫关,位于鄂西北、豫西南、陕南三区交界处,曾在土地革命时期、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发挥着重要的战略要地作用。

荆紫关革命军事纪念馆,位于荆紫关文化站院内,共有房舍18间。内设"首长室、指挥中心、参谋室、作战室、机要室等,并有毛主席和中原军区李先念、王震等首长的照片、军令手迹等珍贵资料若干份。纪念馆主题以历史资料为基础,融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我党我军在荆紫关开展的革命军事活动为一体,再现了革命前辈的戎马风采和荆紫关战略要地的历史地位。

荆紫关这片土地上,不仅古建筑遍地,它的红色历史,也是源远流长。据记载,在土地革命时期,年6月,由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率领的红二十五军奇袭荆紫关,取得了第二次反“围剿”的第一个重大胜利,为最终粉碎敌人对鄂豫陕根据地的“围剿”立下了首功,致使蒋介石限令“三个月消灭红25军”的计划破产。

抗战时期,年2月,鄂豫陕地区(即鄂西北、豫西南、陕南三区交界处的荆紫关延边地区),被毛主席列为全国六个抗战战略要地之一。

解放战争时期,年6月,由李先念、王震领导的中原军区部队强渡丹江河,冲破荆紫关,取得了中原突围的胜利,为拉开全国解放战争的序幕起到决定性作用。

中原突围,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鄂豫皖边突破国民党军围攻的战略转移行动。当时,军区司令员李先念、政治委员郑位三率部于26日突围,主力分两路从信阳以南柳林、孝感以北王家店附近,越过平汉铁路西进,沿途粉碎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于7月下旬分别进入陕南和鄂西北地区,组成鄂豫陕、鄂西北军区。中原突围的具体细节以及历史意义,网上有很多资料,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搜索。

中原军区胜利突围,歼敌余人,保存了力量,牵制国民党军30余个旅,有力配合了其他解放区的作战。这中间,最为人熟知的,恐怕就是后来有名的“皮有功,少晋中”了。

这边展厅里有很多战争年代的文物,清晰记录了那段峥嵘岁月。

荆紫关作为具有革命优良传统的三省边区,在革命战争年代涌现出了大批的仁人志士,他们为革命舍小家、顾大家,抛头颅、洒热血。这图片中介绍的荆紫关段氏,就是红色传奇代表之一。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ulinzx.com/lcxtq/131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