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康巴什·情系康巴什”喜迎建党百年康巴什酒厂采风活动文艺作品系列(三)
康巴什酒业采风
文/王柳
谈笑不觉已进厂,
突地馥郁扑鼻腔。
心痒难耐急要尝,
果是醇酿满口香。
满上康巴什酒
文/李清宇
先是那脸蛋儿一红,
我猜你或许醉了,
极像谷中的兰草,
在微风里暗暗摇晃。
云团穿过曲的长廊,
分不清谁的影子,
仰头想起了仙人,
夜凉得只剩下星光。
荷叶载着魂魄悠荡,
露珠缓缓地滑落,
白鹤也展开翅膀,
起飞向乌何有之乡。
天亮了,杯已倾空,
再把康巴什酒满上……
沉醉的文化
文/王宏亮
明代诗人王世贞曾写过这样一首诗:
壶公篇
昔有汝南白头翁,
手提玉壶称壶公。
壶中美酒十万斛,
桃花树树骄春风。
长房小儿错狡狯,
三试不过同沙虫。
我今但入不肯出,
一醉天地无终穷。
诗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东汉时汝南郡有个管理市场的人叫费长房,他偶然看到一个卖药的老人,在街头悬挂一壶。每当市场的买卖结束,这个老人就跳到这个壶里。费长房很好奇,就诚心诚意的摆了酒席款待老人,老人于是带他一同跳到壶中。原来里面亭台楼阁宛如仙境,酒香四溢佳肴齐备,他与老人饮毕而出。费长房没有听从老人的话,将这个事讲了出去。老人就告诉他楼下有一个酒壶,让他拿上来,可他下去取这个充其量只能装一升酒的壶时,却怎么也拿不起来,叫了十几个人去取,还是拿不动。只见老人轻轻地伸出一个手指头,毫不费力就把酒壶拎了上去,喝了多少天,酒壶里的酒总是满的。费长房最终因为世俗观念太深而没能得道。王世贞认为,是他太过狡猾了,明明看到了比现实世界更好的神仙世界,却还是不能脱俗,如果换作了是王世贞自己,一定会长醉在那个没有终穷的美好世界里,再也不出来了。正所谓“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这就像是在劝说古今中外的那些喜欢饮酒之人,喝酒不只是为了买醉,更重要的是醉在哪里?醉往何方?在我看来,人喝酒易醉,酒却是化于文化之中的,是活跃在文化里的。如果酒不化于文化之中,恐怕酒就会渐渐地淡出我们的视野,渐渐地,人世间就再也不会有酒的沉醉的艺术了。
如果你身处康巴什,自然而然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