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江第一湾”美景
“江流到此成逆转,奔入中原壮大观。”浩浩荡荡的金沙江奔腾而下,经过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石鼓镇,陡然来了个大拐弯,形成“万里长江第一湾”的自然奇观。这里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石鼓镇柳林带局部图
从前这里的金沙江岸,柳树未成林,风吹一嘴沙。汛期一来,江水夹杂着泥沙,肆意冲刷农田。出于保护家园的考虑,自上世纪60年代沿线群众开始小范围种植柳树。之后政府扶持、干部带头,经过一代又一代种柳人的辛勤耕耘,滩涂聚“木”成“林”,如今,石鼓镇及周围镇子30公里左右的平缓流域地带中,有20公里的柳林成为江边农田的保护伞,也成为金沙江一道防风固沙的天然屏障。
11月24日,航拍被洪水冲刷后的柳林
11月的石鼓镇阳光明媚,一位皮肤黝黑、身穿羊皮坎肩的纳西族小伙笑脸盈盈地从阳光中走来:“看,我们种的那片柳林”。
种树7年,成活4万余株,这是这位当代种柳的青年代表、石鼓镇林工站站长和朝明及其团队的心血。
和朝明带领团队在江边栽种柳树
石鼓镇金沙江岸边种植柳林前后对比图
冬季防火、开春种树,是他们最重要的也是最普通的日常工作。起初,和朝明带着13位党员开始种柳树。年,玉龙县林业局在石鼓镇组建了一支20人的专业扑火队,和朝明就带着这个特殊的团队开始聚“木”成“林”。
石鼓镇金沙江岸边种植柳林前后对比图
种柳树说起来简单,但种活一片柳林绝非易事。年,和朝明栽下的多株柳树苗,眼见着生根、发芽,可一个雨季就冲走了他大半的心血。“虽然还是留下不少,但太心痛了”,和朝明皱着眉头说。砍柳条、泡水发根发芽、栽种……种了冲、冲了种,7年种下来,曾经的柳树苗现在已成林了,金沙江柳林的面积扩大了多亩。
柳条泡水发根发芽后运到岸边种植
和朝明不仅身体力行,他意识到种柳成林光靠自己和团队是不行的。一有空他就跑到集市人多的地方做宣传,去周边学校开设保护母亲河专题课,组织学生体验种树,带动一切可以带动的力量参与到种植柳树保护母亲河的队伍来。
11月24日,航拍被洪水冲刷后的柳林
11月24日,航拍被洪水冲刷后的柳林
今年11月,金沙江堰塞湖泄流使石鼓镇多处受灾,而这些年种柳形成的柳林带有效地缓解了洪水的侵袭,减少了百姓带的损失。“我家种了50亩蒜,洪水淹了三分之一,还能收三分之二,如果没柳林挡着,还不全淹了。”村民杨丽英说。
11月24日,航拍金沙江岸柳林
成片的柳林,不仅有效地保护了沿岸亩良田不受江水危害,还把金沙江点缀得更加美丽。自然好了,风景有了,游客自然来了。“杨柳两行绿,水天一色清”的金沙江沿岸柳林带已成为新的景点,加上当地的红色旅游项目,每年来石鼓观光旅游的游客达10多万人次。
“哪能想到当年大家种的柳树,现在还成了旅游景点了。”来江岸遛弯的老人面露喜色。
11月24日,航拍金沙江岸石鼓镇
来源:云南省人民政府网
编辑:李卫丹统筹:李卫丹
法律顾问:李志春营销:胡云
新闻李卫丹:
胡云:
熊正堂:(香格里拉金江,迪庆开发区)
加盟、商务:-
投稿邮箱:
qq.河南白癜风医院哪家好白癜风用什么药膏好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