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各县区著名老八景,你知道吗

白癜风精细诊疗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778256.html

近期与一些老友晤谈,常常提及榆林的“老八景”,且对一些景点津津乐道。还有人说:“你如将咱榆林市各县区的‘老八景’写出很有看点”。最近翻检诸多资料有一些收获。据说,在明朝末年和清朝初期陕北一些地方官员和文人出于对乡土的热爱,或写诗或写专文,拟出当地的老八景,如清人李熙龄纂修的《榆林府志?舆地志》中即点出榆林(今榆阳区)、神木、府谷、葭州、怀远(即横山)五地之“景致”——“老八景”。其余七县我依据志书和网上及有关文本所得,整理如下:

榆林(今榆阳区)老八景

驼峰拥翠龙穴藏珍芹涧春色柳河秋色寒泉冬蒸红山夕照西河漱月南塔凌霄

南塔凌霄

榆林老八景中除“龙穴藏珍”在镇川黑龙潭外,其余老八景均在榆林古城内或周边地带。“龙穴藏珍”,据说黑龙潭石崖处有一泉眼,“祈雨”则灵,且泉眼中曾有古钱流出。驼峰,指城内东山。柳河,即今沙河。红山,指红石峡。寒泉,指普惠泉。西河,即榆溪河。

神木老八景

龙眼透日虎头吼风笔架蒸霞香炉伴月纱帽舒云锦屏叠雪屈野轰雷杏滩濯雨

二郎山

“龙眼透日”,县城东侧岭脉逶迤九重,游走如龙,故名九龙山。南向一岭,高耸矗立,中穿两孔如目,叫龙眼山,每当旭日东升,阳光穿透为奇观。明武宗朱厚照驻跸神木将二郎山赐名为笔架山。窟野河环绕山下,霞光映天,呈现山形,文人吟咏为“笔架蒸霞”。杏滩,即杏花滩,今名单家滩。清康熙年间神木道张衡因该村多红杏为之起名。春夏之交霏雨纷纷,杏花红艳,人多喜游。

府谷老八景

峡口天桥河中仙寺火峡朝烟香炉暮霭石鼓和声花山奇胜玉柱凌云虎山拥秀

府谷县东有天桥峡口,两岸皆石崖,前有米长石直立河中,上有寺庙夹河中流,遇奇寒结冰若桥。峡口天桥,《府谷县志》称“峡口惊涛”。因河水下跌之时其声如雷,气蒸似雾。“玉柱”即石柱,在县城东门外悬空寺东河岸下,石柱高50米,由岸观之,柱入云端。《府谷县志》亦载“玉柱凌霄”。“五虎山”位于县东5公里处,其山东有高梁墩山、南为十里墩山,再南五里墩山,稍东为柳林碛山,稍西方台山,山势腾跃,故称“五虎山”。《府谷县志》亦有“虎山拥秀”。《府谷县志》中还将风景名胜百花坞称为十景之一的“花坞步月”;桃花洞称为十景之一的桃洞披花。

佳县老八景

滴水观鱼飞来踏雪白云晨钟香炉晚照横岭秋月南河春柳鹿洞寻幽雁塔凌云

香炉寺

据《佳县志》载:“滴水观鱼”,县城西佳芦河中挂一小瀑布,下有一泓碧水。夏日水中有鱼游泳......“飞来踏雪”,县城北有块巨石,“长丈余......相传以为飞来石......冬日雪后登临此处,气象万千”。“白云晨钟”,白云观钟楼悬一巨钟,每日凌晨,钟声噌吰,风光独特。“香炉晚照”,夕阳映红香炉古刹......风景如画。“横冷秋月”,横岭北隔佳芦河与县城对峙,在秋月映照下,愈显高峻如屏。“南河春柳”,县城有南河底村,初春雪融,柳枝吐绿,春意盎然。“鹿洞寻幽”,县城北龙头岗下有一石窟,相传有仙鹿栖此......“雁塔凌云”,佳县山城的凌云鼎(塔)高耸入云,登临其上,“一览众山小”。

怀远(今横山)老八景

龙山耸秀鸳水萦波碧海波腾锦屏云灿响水天桥波罗足迹凤峪秋青龙洞泉冽

波罗古堡

“龙山耸秀”,城东有乌龙山,山势挺拔,如五龙聚会。每至夏季,风景秀丽,因之称“龙山耸秀”。“鸳水萦波”,鸳鸯池在县城西十余里许,常有碧波荡漾。“锦屏云灿”,小理河一派清流,两岸峭壁,屹立如屏,玲珑变化,如云生花。“响水天桥”,在响水堡东无定河上,有石崖高数丈,河水从石崖流下。明成化年间有人在石崖上凿三洞,水由洞泻出,行人在石崖上通行如桥,历代名人多有赞诗。“波罗足迹”,《怀远县志》载,波罗堡西“山石峻起,上有足形,一显一晦,俗传如来入东土返西天之所”,上建寺,供其像。“凤峪秋青”,县城南芦河东岸有龙凤山,山势雄伟,春秋之际风光宜人。怀远县令苏其炤称此胜景为“凤峪秋青”,并题诗赞之。“龙洞泉冽”,在县城东北一百余里处柴家河村,相传有乌龙洞,洞在河西半山石壁中,有瀑布从洞中流出,堪称一大胜景。

定边老八景

北塞层沙奎星楼耸元帝高台红柳映岸砖井涌泉花马名池南山积雪石峡流水

盐池

“北塞层沙”,塞外沙漠,风卷层涌,遂成坡堤。“奎星楼耸”,县城内有奎星楼,共三层,配合角楼,巍然耸峙。“元帝高台”,县城北街有元帝庙,“复筑崇台镇之”,形势完固。“红柳映岸”,指镇治,有诗云:“本是苏堤柳,栽来此地同。连村疑杏媚,夹岸讶桃红”。“砖井涌泉”,砖井堡城西有古井,井泉汲之不竭,其味甘美。“花马名池”,盐场堡北有花马大盐池。知县黄沛以“花马名池”赋诗云:“池也何名马,池开贸易通......鱼盐昭画一,岁献五花马骢”。“南山积雪”,县城南有山“最峻,山北积雪,春融始消......”“石峡流水”,新安边镇西古有琉璃庙,石缝中有水流出。

清涧老十景

东峰晴空文昌春阳石台壁立济桥霜天钟冈皓月佛岩凉夏笔架远眺草场冬雪官山奇耸无定洪涛

笔架山

“东峰晴空”,城东山有寺庙,松柏林立,“雨霁天晴,畅人心目”。“文昌春阳”,文昌祠在种公(种世衡)将台之上,春阳下祠台巍然,古柏参天,倍感奇丽。“石台壁立”,石台寺魁星楼高耸入云,称城南胜景。“济桥霜天”,普济桥在城南,初冬有霜,游子登程,记忆尤深。“钟冈皓月”,清涧河西有钟楼山,楼前秋霜月朗。“佛岩凉夏”,钟楼山西北有观音阁,涧水萦下,炎夏清凉,又称清凉岩。“笔架远眺”,笔架山在城西,登临远望,城内景致历历在目。“草场冬雪”,城内草场山,冬雪后景观甚佳。“官山奇耸”,官山即九里山,高峻,上有烽火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无定洪涛”,无定河口遇洪水涌涨“其流横截黄河”,如有狂风,涛声如雷。

绥德老八景

雕山春社理水秋声峨峁晴晖古台凉月云岩朝爽龙洞清流西山钟磐戍垒闲耕

天下名州

“雕山春社”,在县城西南,大理河西,“其形望如雕刻”,故名。“古台”,县城内东疏属山,上有扶苏墓,清朝建清云寺。“云岩”,指城西北刻“天下名州”之石崖。“龙洞清流”,年6月国民党84师师长高柱滋在龙湾龙洞石崖上题此四字,为行书阴刻。“西山钟磐”,城西有西山寺(又称天宁寺)建于宋代,时有钟磐之声,传之甚远。“峨峁”,疑为嵯峨山,在城内东南,高.6米,山势嵯峨,上原有巽地楼。《绥德县志?艺文志》载有清?沈与燧《绥州八景诗》,限于篇幅,兹录“戍垒闲耕”:“西河冬夏古闲关,壁垒犹殷战血斑。一自烽烟消朔漠,欣看耒耜遍佳山。春深塞草花争发,雨足沙田犊放闲,如此太平未曾有,寒云陇树亦开颜。”

米脂老八景

文屏晓钟西楼望野翔凤晶波盘龙矗影华严古刹灵应萧寺东阁凌霄仙洞夕照

万佛洞

“文屏”,即文屏山,在旧县城,罗列如屏,山顶原有文昌阁。“盘龙”,即盘龙山,原名马鞍山,位于县城北,山上有李自成行宫。“翔凤”,即翔凤山,在城东南,上有娘娘庙。“西楼”疑为西城上的西角楼,元世祖降旨所建,楼高三层。“仙洞”,即米脂万佛洞。“华严古刹”,即华严寺,位于老城凤凰岭下,元代至正年间创修,为佛道合一寺庙群。“灵应寺”在城北石崖下供奉佛祖、观音等。“东阁”,疑为米脂东门拱极门(迎旭门)有瓮城、城楼。有赞“文屏晓钟”诗:“文山高耸势崚嶒,九日游人乘兴登。朝听钟声开万户,夕暄人语灿千灯”。

靖边老八景

黄花古戍红柳方洲龙潭映月绿海鹳云卢子雄关龙州古城南浦青霞红崖晓镜

丹霞地貌

“黄花古戌”,黄花城在新城乡南十里地,深秋野菊盛开,有范仲淹庙碑和秦明长城等古迹。“红柳芳洲”,靖边县东坑乡原金鸡沙村遍长红柳,清水如镜。“龙潭映月”,靖边龙州河岸有红石崖,崖下潭水清沏,明月荡漾其中。“绿海鹳云”,在靖边沙漠腹地张家畔有沙丘滩地和“海子”(湖泊),夏季水草茂盛,水鸟翔集,成为天然绿洲。“芦子雄关”,县城东天赐湾乡有芦关岭,其芦子关为古代险关,唐代诗人杜甫《塞芦子》诗即描绘芦关之险要。“龙州古城”,在靖边县城东南龙州乡大涧,汉时置龙州,北宋时为范仲淹哨马营。唐人王昌龄诗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龙城”即“龙州古城”。“红崖”,指龙州土桥水库红砂岩地貌,地质学家称丹霞地貌,有极具观赏的丹霞石墙、丹霞石柱,丹霞岩穴等,险峻处为悬崖峭壁。“南浦”疑为县城南芦靖湖,该景区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吴堡老八景

松霞古洞邑枕黄河妙峰耸翠马跑涌泉玉川晓月龙岩映日湖眼风霜古寺晚钟

吴堡古城

“邑枕黄河”,邑指吴堡城,紧靠黄河。“妙峰耸翠”,妙峰山在岔上乡丁家梁与佳县分界处,清时庙宇堂皇,松柏苍翠。“马跑涌泉”,吴堡中部东西塬之间夹有马跑泉沟,有泉涌出。“龙岩”即龙岩寺,在县城北40公里处寺沟村,建于宋代,建筑宏伟,日照光彩夺目。“古寺”即县城南石塔寺,初建金元时期,寺内原有一巨钟,上镌吴堡八景,该寺为一景,名“古寺晚钟”。“湖眼”疑为“海眼寺”(即西峰寺)。“松霞古洞”,吴堡太平寺俗称洞子门(寺),在郭家沟乡四龙山间。始建北宋大观年间,寺建山间,寺下有穿山而过的石洞,寺周与洞周松柏成荫。“玉川晓月”,指县城西王家川清河沟口的那条小溪月亮映照的美景。

子洲景致

佛殿堂

子洲建县时间不长,年为纪念先烈李子洲,经陕甘宁边区政府批准,由绥德、米脂、横山划出部分地区成立子洲县,故无“老八景”之说。但子洲县也有许多名胜古迹:诸如双湖峪西的佛山,年县上规划建“佛殿堂生态公园”,列出八大景点,即殿堂古意、八亭聚秀、天池映月、坛纳天雨、佛塔玲珑、神龙擎天、双狮雄镇、千山呈翠。马蹄沟镇有“四大景观”:即马蹄古印、马蹄古寨、月台钟声、十里盐湾。周家崄镇有八大自然景观:即龙岗山寨、朱砂神洞、文屏书案、笔架凌云、走马平川、古寨月宫、高峰山耸、北方塬平。我认为县上应通观县境拟定公认的县城古老的八大景观为妥。

榆林市县区“老八景”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宣传“老八景”其一有助于研究各县区历史背景、地理特征和古迹遗存;其二有助于激励各县区本土各界人士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保护名胜古迹;其三有助于推进旅游事业和发展地方经济。因之,如子洲可追认“老八景。”为了促进各县区的建设,也可以拟定“新八景”。我的拙见谨供有识之士参考。

来源:榆林日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ulinzx.com/lcxzp/1018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