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慢蜗牛第篇原创文字)
阿佛
阅读上海童书展(1)
阿佛
阅读上海童书展(2)
11月18日,上海童书展第二天。从半夜开始,窗外就呼啦呼啦吹起了西北风,降温了。早上起来,道路上满是绿的、半绿的、黄的梧桐树叶。一叶知秋,何况满地落叶。已是江南的深秋季节,银杏叶又变黄了。走进展馆,依然热气扑面。在人头攒动中寻找自己的心爱。
在展馆里泡了一天,和很多网络上沟通过的朋友见面。大家都热情地说:来我们展台吧!除这些深耕童书的编辑、作家、画家外,还有懂行、勤奋的老板,也遇到过热情有余、实在外行的人。还有对大型文化公司进行投资调研的年轻的金融研究员、迷茫的家长和刚入童书圈的从业者。当然,也有个别嘉宾在站台的过程中并没有表现出应有的水准。童书貌似简单,实则是个大坑,每个人需要用一生的精力才能努力把大坑填掉一点。否则,几十年,原地踏步,就只能在台上说一些有失偏颇的话了。
在各大展台间“流窜”,忙的不亦乐乎。全天最大的收获是两本书:《桃花鱼婆婆》和《麦淇淋王子失窃案》。
(感谢马鹏浩深夜签名)
《桃花鱼婆婆》是中国儿童作家彭学军老师20多年前出版过的《你是我的妹》中一位阿香婆故事的延展,《你是我的妹》曾获得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小说大奖。作为出生在湖南吉首的作家,“是中国最好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文字有沈从文的味道,简约而节制,可以反复咀嚼。《你是我的妹》是她最好的作品之一”——殷健灵。20年前,颜小鹂老师是《你是我的妹》的编辑,隔了这么长时间,阿香婆(苗寨里一位离群索居的巫婆)的形象依然被牵挂着。于是,就有了这部图画书《桃花鱼婆婆》。阿香婆是苗寨里令人恐怖的另类,她擅长腌制桃花鱼,小朋友们极喜欢她又害怕她。于是,她与儿童之间发生了一些感人的故事。这是一部充满人情味和故事张力的作品,先不剧透,具体感想会在随后的书评中表达,敬请期待。
好的图书一定是编辑、作家、画家反复磨合出来的结果。《桃花鱼婆婆》创作了三年,从原稿多字压缩到了几百字。在图画书中,文字尽量给图画让出表达的空间。这一点,作为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彭学军能够删减自己最满意的文字,足见对这部作品的期待。
看过了几千册图画书,能够愿意一看再看的,必定是经得起推敲、充满细节诱惑、有无限想象空间的优秀作品。《桃花鱼婆婆》的画稿反复修改,特别是“整蛊手势”这个元素,前后出现了四次。看到这个细节,大致能猜出这不仅是画家的表现,更可能是编辑的点拨。后来在交流中,这个推论果然得到了证实。
凌晨三点,在呼啸的北风中醒来,把《桃花鱼婆婆》翻了几遍,然后安然入睡。在展位活动中,又翻了三遍,觉得画面中至少有小老鼠、整蛊手势这两处隐藏的线索。没想到,深夜与插画师马鹏浩交流,一下子又看明白了好多处更加细微、更有连贯性的细节。这是马鹏浩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图画书,画了整整一年,背后的故事一大箩筐。很幸运,能够有机会在北风呼啸的深秋与编辑、插画师深度探讨这部优秀的作品。就像好多年轻的凯迪克奖获得者那样,有了这部优秀作品作为基石,插画师一定能够越来越有信心。
年轻的插画师,始终是图画书界的一股清流。年凯迪克金奖《阿莫的生病日》的插画作家埃琳·斯蒂德获奖时年仅28岁,文字作者菲利普·斯蒂德是她的丈夫,作为高中同学,两人酷爱写作和画画。
《麦淇淋王子失窃案》的图文作者就是这一对天才夫妇。梅子涵、余治滢、李一慢、常立、张弘这些业界大咖为这本书进行站台推荐。导读是由阿甲和常立两位老师撰写的。这是一部从故纸堆里重新发现的新故事。一百多年前马克·吐温只是写了个梗概,被当作食谱、视作无意义的材料而存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档案室里。直到有一天,被无意发现。
年代,著名的文豪马克·吐温在巴黎寓所写下了这部手稿。每一天,当他完成写作任务后,总会给孩子讲故事。“就像泰晤士河上小船中诞生的《爱丽丝漫游奇境》、爸爸写给儿子的信组成的《柳林风声》那样,随性而讲的故事不一定严密,却充满了家长里短的味道”——梅子涵。马克·吐温喜欢把最新奇的事物编进故事中。当年,人造黄油(麦淇淋)刚刚出现,美国人还很不接受,所以马克·吐温就把它作为故事中重要的内容讲给孩子们听。也正因为如此,这部手稿被当作食谱贴上了“封印”。当这颗明珠蒙尘百年后,终于重见天日。这部作品由著名的兰登公司出品,交给富有童心和创造力的斯蒂德夫妇手中,经过三年在密歇根郊外的潜心创作,终于把当年的小纸片重新演绎成了很厚的一本书。如同《阿莫的生病日》,木刻水印加彩铅,淡淡的画风,向读者表达出对人性美的追求。
文学博士、儿童文学作家、儿童文学副教授常立说:“这是一个善良的人在一个混乱的世界上获得好运的故事。”“这部书,要读的不是故事,而是怎么写故事。这是一个反故事的故事,读完后一定说说:原来还可以这样随心所欲地讲故事!”“人类本来是有虚构、幻想的能力的,在史诗与神话中,一直在强调善良的人可以获得好运。”“马克·吐温文学最核心的理念是:面对突发的困难,我是否做好了心理准备。”的确,当今被物质财富功名利禄包围了的人们,还有虚构、想象的能力吗?
在上海童书展的第二天,有幸遇到“一位婆婆”、“一位王子”,能够在繁杂、沸腾的空间里做一些深度思考,这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优秀的儿童文学,应该也必须给予读者充分想象的空间。不仅仅在表面告诉读者,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更需要留出大片的空白——无论是形式上的图像留白,还是内在的文本内容的简约克制——这样,读者才能在文与图的奇幻森林中自由穿行。
(本文写于年11月19日,从7:30到9:00,写完,看上海童书展去,最后一天,期待新的收获)
END
慢蜗牛文字目录
慢
目录拥抱真实快乐
慢
目录首先,要有一个小目标
慢
目录生活的节奏
慢︱书评19在教堂钟楼上面——读《柑橘与柠檬啊》随感
慢
书评6送给童年的我——写在《小王子》观影之前
慢
书评22在每个坏死的器官内发现生命的规律
慢
书评40殊途不同归——读黑塞《悉达多》随感
慢
书评37自卑的男人鱼——读《安徒生自传——月亮上的人》随感
慢
书评17站在时代的门槛前——读《书、儿童与成人》随感
慢
书评25把童书作为终身的快乐——读《欢欣岁月》随感
慢
书评27无限接近童年——读《重返10岁》随感
慢
书评31寻找朗读的意义——读完《朗读手册Ⅰ》后的吐槽
慢
书评28抉择的艰难与朗读的快乐——读《朗读者》观《生死朗读》随感
慢
书评35被歧视的漫画——读《日本漫画60年》随感
慢
书评48由“读经教主”联想到“用裹脚布来缠头”的运动
慢
书评49童年总要有一次出走——读《独生小孩》有感
慢
书评50总有一个空间给多一个人——读《雨中的小岛》有感
慢
书评美国非裔的彩虹梦——读《约翰·亨利》随感
慢
书评15痛与通——读《斯通纳》随感
慢
影剧38谁也不能救赎谁,改变只能依靠自己——观《地心营救》随感
慢
书评39生活可以快,心情应该慢——读两书观两影随感
慢
书评41成人为什么要了解儿童哲学——读马修斯“儿童哲学三部曲”偶得
慢
悦读#佛晓#51纽约公共图书馆游记1——坐在台阶上吃面包圈
慢
悦读52纽约公共图书馆游记2——走廊中的丰碑
慢
悦读53纽约公共图书馆游记3——殿堂般的阅览室
慢
悦读54纽约公共图书馆游记4——养在深闺少人识的绘本馆
慢
悦读55读懂无字书的“三根线”——《不可思议的旅程》精读
慢
阅读56率性伟大的童书作家兼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慢
阅读44始于儿童,走向成人——读《温尼科特——儿童精神分析实践者》随感
慢
阅读57从你的全世界走过——读《雪人的愿望》随感
慢
悦读万只包子——读《总有一个吃包子的理由》随感
慢
悦读59在童书中寻找生命的意义——以李欧·李奥尼的《田鼠阿佛》为例
慢
书评60为了自由而飞翔——读《一次荣耀的飞行》随感
慢
悦读01从垃圾站出发——读《兔之眼》随感
慢
悦读03童话,折射童年的梦境——乱翻《童话的心理分析》随感
慢
悦读61追随直觉之路——读漫画版《史蒂夫·乔布斯传》随感
阿佛
阅读63做孩子信仰的协助者——读《道在童书》随感
阿佛
阅读64童话开始的地方——读《英伦童话地图》随感
阿佛
阅读65深入方能浅出——读《浅语的艺术》随感
阿佛
阅读66半书名页、附书名页、扉页——读《亲爱的天才》后给自己挖的坑
阿佛
阅读67曼哈顿童书地图
阿佛
阅读68艺术家中最著名的儿童文学大师——托芙·扬松(一)
阿佛
阅读69艺术家中最著名的儿童文学大师——托芙·扬松(二)
阿佛
阅读70艺术家中最著名的儿童文学大师——托芙·扬松(三)
阿佛
阅读71每个人心中都有黑暗——读《当颜色被禁止时》随感
阿佛
阅读72也来说说假课文——写在之际
阿佛
阅读73饭碗与杯子——读《擦亮路牌的人》随感
阿佛
阅读74俄狄浦斯最新的化身续写美女与野兽的浪漫故事——观影《美女与野兽》后的一些联想
阿佛
阅读75识途老马的童心——读《我吃拉面的时候》随感
阿佛
阅读76从面包出发看世界——读《面包,面包,面包》随感
阿佛
阅读77做一个快乐的“书僮”——关于伴读的一些体会
阿佛
阅读78了解一种更高级的语言——读诺德曼《话图》随感
阿佛
阅读79从童书的视角看老电影《电子情书》
阿佛
阅读80在更广阔的视野里观察童书——重读《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
阿佛
阅读81绝望之地的希望之愿——读《切尔诺贝利之花》有感
阿佛
阅读82修殿节的蜡烛是7头还是9头
阿佛
阅读83世界插画大展上海站观展实录:兴奋中的一点点遗憾
阿佛
阅读84一部44个字的反讽大片——《母鸡萝丝去散步》分享后的感受
阿佛
阅读85陀螺飞起来——辛格作品中的陀螺
阿佛
阅读86跟着童书游世界——以《玛德琳》为例
阿佛
阅读87大人眼中的和小孩眼中的野兽国——精读《野兽国》札记
阿佛
阅读88发现细节的魅力——超大号无字书《推土机年年作响,乡村变了》
阿佛
阅读89家长眼中的“宝典”——《图画书宝典》推荐
阿佛
阅读90阅读人眼中的“宝典”——《图画书宝典》推荐
阿佛
阅读91献给六一节的礼物——朗读版《孩子的权利》
阿佛
阅读92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黑与白》
阿佛
阅读93北京童书行(一)
阿佛
阅读94北京童书行(二)
阿佛
阅读95北京童书行(三)
阿佛
阅读96北京童书行(四)
阿佛
阅读97北京童书行(五)
阿佛
阅读98从历史中寻找未来的路——夏日里的一次讲座
阿佛
阅读99这是一篇读后感,不是书评——读《敲门小熊》
阿佛
阅读这场讲座把温度计给爆了——《亲历美国教育:三十年的体验与思考》随感
阿佛
阅读谁打谁的脸?——观影《冈仁波齐》有感
阿佛
阅读酷暑中的“中国故事”——记一苇其人其书
阿佛
阅读从神话中观察人类社会的发展——读袁珂《中国神话传说》有感
阿佛
阅读神话故事与民间故事的差异——读袁珂《中国神话传说》和一苇《中国故事》有感
阿佛
阅读蓬山此去无多路——读《草木缘情: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植物世界》
阿佛
阅读辛格童书插画比较——读年北京出版社版《山羊兹拉特》
阿佛
阅读钱锺书的遗憾与钱锺书女婿弟弟的辉煌——听谢泳老师讲钱锺书,思考时代的改变
阿佛
阅读蓬山此去无多路——读《追寻青鸟——莫里斯·桑达克作品里的儿童》
阿佛
阅读在英国儿童文学黄金时代的历史背景下观察《柳林风声》
阿佛
阅读从月圆之夜开始的华美乐章——《午夜园丁》导读
阿佛
阅读在每一个“第一次”中长大——《小熊的第一次冬眠》导读
阿佛
阅读上海童书展(1)
阿佛
阅读上海童书展(2)
如果您是iPhone用户,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可以点击下面的治白癜风最好的方法北京最正规看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