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林县位于山西省西部,吕梁山西麓,东邻离石,西滨黄河,北接临县,南邻中阳、石楼,总面积平方千米,总人口30万人。
柳林县系年始建的新县,由原离石县西部的十三个公社、一个镇和原中阳县西北部的十二个公社组成,因县址驻柳林镇而得名。柳林县地处黄河中游东岸,吕梁山中段西侧,属西北黄土高原地带,黄土丘陵沟壑区,整个地势东高西低,三川河横贯全境,由于流水切割,黄土丘陵地形破碎,沟谷走向多由东向西,南北羽毛状排列。境内较大的垣面有东部龙门垣乡的东垣、中垣、西垣;西部石西乡的呼家垣、刘家垣等,其余大部分为梁峁沟壑地形。只有三川河两岸有狭小川地,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为该县主要蔬菜产区。县东北王老婆山海拔米,为该县最高点。境内主要河流有三川河、金家庄河等,均向西注入黄河。柳林县是无产阶级革命家贺昌烈士的故乡,年红军东征时,周恩来、彭德怀、毛泽东、宋任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柳林境内部署和指挥过红军战斗。柳林县城内的香严寺,相传为古离石县唐朝八大寺庙之一,地处山腰,苍松环绕,翠柏成荫,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该县著名古迹之一。柳林红枣,最高年产万斤,其中三交等沿黄河岸的木枣以其皮厚核小,油大含糖高而驰名全国,三交被命名为“中国红枣第一镇”,副产品乌孝(熏枣)、蜜枣、糖枣已打入国际市场,享有很高的声誉。
行政区划
柳林县现辖有8个镇、7个乡:柳林镇、穆村镇、薛村镇、孟门镇、成家庄镇、庄上镇、留誉镇、三交镇、陈家湾乡、金家庄乡、李家湾乡、贾家垣乡、高家沟乡、石西乡、西王家沟乡。
地理气候
柳林县地处黄河中游东岸,吕梁山中段西侧,属西北黄土高原地带,黄土丘陵沟壑区,整个地势东高西低,三川河横贯全境,由于流水切割,黄土丘陵地形破碎,沟谷走向多由东向西,南北羽毛状排列。境内较大的垣面有东部龙门垣乡的东垣、中垣、西垣;西部石西乡的呼家垣、刘家垣等,其余大部分为梁峁沟壑地形。只有三川河两岸有狭小川地,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为该县主要蔬菜产区。县东北王老婆山海拔米,为该县最高点。境内主要河流有三川河、金家庄河等,均向西注入黄河。该县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年均气温9.2度,一月均温--7度,七月均温22.7度,年降雨量毫米,霜冻期为九月下旬至次年四月下旬,无霜期天至天。
历史沿革
柳林县的孟门为大禹治水第一门。今县境域春秋时为晋国领地,战国属赵之边邑离石。《史记·赵世家》载:“武灵王二十三年秦拔我蔺”。赵国之蔺邑在今本县之孟门镇。
秦时属太原郡。汉武帝元朔三年(前年)封其代共王子熹为蔺侯(古治在今之孟门镇)、忠为隰城侯(治所遗址在本县今之穆村镇与杨家坪之间),绾为离石候。时今县境域分属离石、蔺、隰城等侯国。元朔四年(前年)置西河郡,各侯国皆属之。
东汉建安十八年(年)废西河郡,其地并入太原郡。三国魏黄初二年(年)复置西河郡,西晋时西河郡改为西河国,今县境域分属西河国辖下的离石、隰城、中阳三县。
北朝时期,北齐置西汾州,北周大象元年(年)西汾州下设定胡郡,兼置定胡县,郡县治所皆在今孟门镇,本县今之境域大部分属之。后西汾州改称石州。
隋大业元年(年),石州改为离石郡,唐武德元年(年)复称石州。武德三年(年)置西定州,治所在今之孟门镇。贞观二年(年)废西定州,改定胡县为孟门县,县属石州。贞观七年(年)废孟门县,置孟门镇。贞观八年(年)废镇,复置定胡县。
北宋时期,本县今境域先属石州治下的离石、定胡等县,后期部分地区隶属晋宁军。金时县境大部属石州治下的孟门县,县治仍在今之孟门镇。
元朝初年,孟门、方山二县并入离石,今县境分属离石、宁乡二县。明初离石县并入石州,隆庆元年(年)石州改称永宁州,今县境属之。明代后期,今县境属山西承宣布政司太原府治下之永宁州。清朝时期,今县境分属汾州府治下的永宁州、宁乡县。民国元年(年),实行省道县建置,今县境属山西省冀宁道辖下的永宁、宁乡二县。民国3年(年),永宁改称离石,宁乡改称中阳,今县境隶属未变。民国26年(),山西省划为七个行政区,离石、中阳属第四行政区。民国28年(),全省下设四个行政公署,离石、中阳改属第二行政公署,今县境仍属离石、中阳两县。民国29年()1月,离石县抗日民主政府在蛤蟆塌(今孟门镇石安村)成立,属晋西北抗日民主政权之山西省第二游击区行政公署四专区;阎锡山政权之离石县政府移、驻冀家峪(今贺家坡乡冀家峪)。4月,中共代表王若飞、肖劲光与阎锡山达成以太(原)军(渡)公路为界南北分治的协议,今县境北部遂属离石县抗日民主政府管辖,县境南部遂属阎锡山政权之山西省第四行政区。民国30年()8月,第二游击区行署改名为晋西北行政公署,11月改名为晋绥边区行政公署,离石、中阳属行署辖下的三分区。民国34年(),日本侵略者投降,柳林、离石相继解放。民国35年(年)中阳县解放,今县境仍分属吕梁地区四专区辖下的离石、中阳两县。民国37年(),离石、中阳改属三专区。民国38年()2月,离石、中阳改属晋西北行政公署。9月,离石改属兴县专区,中阳改属汾阳专区。年,中阳县改属兴县专区。年7月,离石、中阳改属榆次专区。年7月,方山县与离石县合并为离山县,今县境域隶属关系一直未变。年11月,离山、中阳两县合并,复称离石县。年9月离石、中阳分治,今县境又分属离石、中阳两县。年4月,从离石县西部划出柳林、薛村、军渡、龙花垣、吉家塔、成家庄、孟门、西王家沟、刘家山、贾家垣、结绳嫣、枣林、东窳、交口1镇13个公社,从中阳县西部划出龙门垣、庄上、陈家湾、金家庄、留誉、张家圪台、苇园沟、三交、高家沟、石西、贺家坡、杨家峪12个公社组建成新的离石县(原离石县城关及划剩的公社组建成离石郊区)。5月离石县革命委员会移驻柳林镇,7月5日,正式定名为柳林县(离石郊区定名为离石县),隶属吕梁地区。年10月23日起属吕梁市至今未变。
特产小吃
芝麻饼芝麻饼以其香酥的特色而誉满秦晋,成为人们访亲问友的必备佳品。它选料讲究,工序复杂,工艺精湛,十分讲究色、香、味形,在全国饼类中独具特色。因其饼面遍撒芝麻,故而得名。柳林芝麻饼以上好白面为主料,配以芝麻、酥油、碱面等副料,上炉烘烤而成。酥油是将麻油入锅烧沸,取白面适量入油炒之,成稠糊状,变成黄色即可。芝麻要选用颗粒饱满者,并要事先处理,冷水浸泡发涨,捞出后空掉水,放在笸箩内用掌揉搓,使其皮脱,簸去脱下的皮,趁湿使用。搭色用好醋上锅烧热,加适量面粉搅成稠糊状,再烧沸,继续加醋,掺湿开水成稀糊糊。芝麻饼趁热吃坚韧、鲜香,烤干吃酥脆可口。不仅是访亲问友的礼品,而且多做长途旅行、老人孩子、孕妇的干粮,长期食用干芝麻饼有开胃健脾之功效。
碗团碗团是荞麦制品,营养丰富,食用简便,口感极佳,是驰名秦晋的一种物美价廉的风味小吃。因其用小碗蒸,熟后晾晾,可以从碗中脱下,故而得名。碗团制作前先要净化麦粒,将干荞麦碾脱落杂质,将两次脱皮后的麦粒共入磨机,筛面即可。面粉内和入适量的食盐、姜粉,用凉水和为硬面团,然后,稍加冷水,揉为均匀的面条硬度,不断用力揉搓,使其盘“性”。待面团光亮利手,“性”盘好后,以些许冷水不断搓揉,使其稀释,变成稠糊浆,再用手朝同一方面不时加水连续搅动,稀释到面糊能挂住杓碗为宜。面糊调好后,入碗上锅。蒸约二十分钟即熟。碗团多为冷食,切条,就碗刀扎而食均可,以蒜泥、辣椒、好醋为主要调料,尚配以姜末、香油。碗团四季食用,老幼皆宜,吃起来坚韧、醇香,已成为人们招待亲友的必备佳品。
经济发展
柳林县的主要工业有煤炭、电力、机械、化肥、水泥、石灰、陶瓷、制砖、食品加工等行业。
柳林县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铝、石英、云母、石膏、花岗岩等,其中煤炭储量最多,分布最广,且质量特优。农业资源有红枣、核桃、大豆、玉米、高梁、土豆等。
全县的储煤面积约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62%,储量达亿吨。21世纪以来,全县狠抓了多种经济成分煤炭企业的创办,重点企业的技术改造、煤炭的对外开放力度,使煤焦产业蓬勃发展为第一大主导产业。
年底,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3.38亿元,比“十五”初的8.99亿元增加了4.8倍,年均递增19.8%;人均GDP达到元,超过全国和全省的平均水平;财政总收入从1.44亿元增加到8.58亿元,净增7.14亿元,年均增幅达42.9%;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了24%、17.5%,达到元、元。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亿元,同比增长13.8%;财政总收入完成72.2亿元,同比增长39.4%;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6.7亿元,同比增长34.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亿元,同比增长13%;财政总收入完成86.35亿元,同比增长19.57%,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5.34亿元,同比增长51.91%,这两项指标位居全省实质性双第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同比增长19.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同比增长25.4%;城镇化率达到35.3%;森林覆盖率达到32%;其他经济指标也实现了稳步增长,成功跻身年度全国最具投资潜力和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县行列。 柳林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了“全力抓好三件大事,努力实现五个建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新思路,形成具有柳林特色的“产业化推动,工业化支撑,城镇化带动”的经济发展新格局。按照这一既定思路与目标,县委、县政府逐步形成了工业、城市建设、农业、教育等一系列的具体工作思路,在全省率先完成了以“一退两置换”为核心的国有、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以工补农、以财扶农、以农养农”、“一矿一企开发治理一山一沟”等做法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特别是在经济结构调整工作中,几年来全县新上各类项目个,总投资.8亿元,完成投资51.06亿元,有个项目完工并投入运行,年荣获省政府“三年经济结构调整先进县”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