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林民间传统秧歌文化

秧歌

柳林秧歌是柳林民间传统的舞蹈、歌咏、社火活动形式之一。秧歌具有自己的风格特色,一般由十多人至百人组成,扮成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和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边舞边走,随着鼓点节奏,善于变换各种队形,再加上舞姿丰富多彩,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新中国建立前,扭秧歌仅在春节期间进行,县城一带有的多在元宵节前后,故有闹元宵之称。80年代以来,扭秧歌逐渐发展为广大群众欢庆佳节的主要形式,春节、元旦、国庆和教师节等,机关、厂矿、学校经常举办。现在已发展为城区人民健身锻炼的一种形式。本县秧歌民俗源远流长,爱好者众多,大体上可分为四大流派:

水船秧歌

水船秧歌以戏锣鼓板伴奏唢呐为音乐,男女老艄各驾花船为领队,船内载有倩男或俏女,大班队员踏着鼓点节奏,翩翩起舞。有的着古装,有的穿时服,各式打扮,一应所演角色之需,诸如古装戏“白蛇传”中的许仙、白娘子、小青,“济公传”中的济公和尚以及现代的医生、教师、大头娃娃等。秧歌队穿街过巷,到达预定地点演出,观众甚多。水船秧歌跑而不唱,俗称跑场秧歌。以装束华丽和跑场神采为特色。但也有尾随大班之后坐场“弹唱”者,演唱者1—3人,不化妆,伴奏乐器有二胡、小笛、管子等。演唱内容多为民间流传古曲,诸如“审录”、“唤妹子”等传统曲子连唱。水船秧歌多见于柳林城区及沿川一带。

高跷秧歌

高跷秧歌的特点是表演者腿腿绑有木棍钉着安踏板的“拐则”进行表演,属于广场艺术,可以“踩街头”沿街表演,也可以“打场”进行套路表演。由于舞者脚踩高跷,就如同站在舞台上表演一样,便于观众观看,不必拥挤,远近都能看得真切,是颇受广大群众欢迎的艺术表演形式,在本县境内唯锄沟村有高跷秧歌,堪称秧歌艺术中的一枝奇葩。

鼓则秧歌

三交鼓则秧歌以其锣鼓而闻名于秦晋,有“黄河擂鼓响秦晋”之说。鼓则秧歌以擂鼓为主,每队必备腰鼓数十面,大钹数十对,队员头扎英雄巾,身着武士装,表演与击奏合一,边扭边前进,往往几十只鼓齐声擂响,声调简单,节奏慢悠,铿锵有力,声闻数里,犹如黄河的张腰大浪,气魄宏大,振奋力强,展示力黄河汉子们雄浑坚毅的气概。柳林三交镇的“黄河旋鼓”曾在全国民间艺术比赛中获奖。

伞头秧歌

伞头秧歌流行于本县北山一带。全套打击乐器陪衬唢呐吹奏为声乐,伞头带队,以唱秧歌的内容与声调而取胜。秧歌队员分别扮演“会子”(节目)角色,依次排队跟随伞头之后,踏着鼓点回环蹈场,舞步蹁跹。伞头是大班秧歌领队,停止蹈场时,在打击乐器伴奏下,应情应景即兴编唱各种秧歌,曲调固定,唱词各异。传统秧歌会子有“李延贵卖水”、“钉缸”、“刘三推车”、“千里送京娘”、“鲁郑恩吃瓜”、“小放牛”等;新编会子有“拥军”、“卖菜”、“住娘家”等。表演会子,均以唢呐伴奏为主,因唱词不一,曲调不能雷同。大班蹈场秧歌与会子表演相间进行。蹈场有固定的阵图路线,诸如“十二连灯”、“天地牌子”、“双葫芦”、“蛇盘九颗蛋”等。

推荐阅读:

■不可不知的旅游达人技巧,收藏。

■欠父母的那场旅行是时候还了。

■黄土高坡上的“小北京”——柳林特色游!

■九月,愿卿以梦为马,不负昭华。

赞赏

长按







































治疗白癜风哪的医院好些啊
治疗白癜风哪的医院好些啊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ulinzx.com/lcxxx/494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