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柳林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如今,走进距离柳林县城约20公里的五里后村,曾经的贫困面貌一去不复返,扑面而来的和谐场景令人耳目一新:道路修到家门口,自来水送到院里头;图书馆、幼儿园、便民活动室应有尽有……村民脸上洋溢着的幸福笑容,更是见证了柳林县检察院精准扶贫的新成就。

道路修到家门口自来水送到院里头

“天旱漫天土,有水遍地泥;晴天人骑车,雨天车骑人,靠天吃饭,拉水生活……”就在几年前,五里后村还是一个常住人口不足人,以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主,80%青壮年外流的贫困村。加之村里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村民又缺乏长期稳定的增收致富渠道,该村成为当地政府脱贫攻坚工作中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柳林县检察院开展驻村扶贫工作后,从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所需入手,带领村民开始了漫漫脱贫致富路。

年,一场大雨又冲毁了村中的一条主路,车辆不能通行,村民出行也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修缮道路的工作迫在眉睫。要修路,资金缺乏成了最大的“拦路虎”。即便如此,干警们还是一边想办法一边积极申报,最终向交通局争取到道路提质改造项目,投资余万元,改造排洪渠,新建道路,很快一条长3.4公里,宽4.5米的硬化路面呈现在老百姓的面前。路通了,村民们的心也舒畅了,“现在好了,到哪里都方便了。”“再也不用担心因为道路坑洼不平,摔倒老人小孩了……”村民们每每提起修路的事,都对检察官连连称赞。

在修路的同时,扶贫队干警也在为百姓的吃水问题来回奔波。经多方奔走协调,柳林县检察院向水利局争取项目资金,打深井、购水泵、铺管道、装水表……共投资万元完成了人畜安全饮水工程,实现了自来水入户,村民们再也不用为吃水而犯愁。

适宜产业+特色产业走出致富新路子

扶贫不仅要输血,更要造血,柳林县检察院深谙其中道理。结合五里后村的地理条件和优势,该院确定了发展适宜产业与特色产业相结合的思路,带领村民走出致富新路子。

“光伏扶贫”这个新鲜的词语,好多人闻所未闻。在项目建设初期,老百姓对光伏发电项目认识不够,参与度不高,在光伏电站征地的过程中,甚至遭到了部分村民的强烈抵触和阻拦,他们怕光伏发电影响自家的窑顶,怕光伏发电对身体有危害,工作的开展一度陷入困境。为了做通村民的思想工作,该院干警走村入户为村民普及光伏发电知识,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耐心讲解,村民渐渐了解、认识了光伏发电的好处。同时,该院还根据占用窑顶面积对村民进行了适当补偿,与村民签订了20年的租赁协议,让占用窑顶的村民基本实现了不用再出电费的权益。思想工作做通以后,工程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征地、拆迁、清障等问题迎刃而解,前期工作如期完成。“这个项目建成投产后,每年可收入5万元,除部分分给贫困户之外,剩余的则留给集体统筹发展产业,打破了五里后村没有产业基础,没有地理优势的瓶颈,通过发展适宜产业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一位干警说。

红枣一直以来是五里后村发展的传统产业之一,但由于其品质较低而鲜有市场,这个棘手的问题成为五里后村特色产业健康发展最大的羁绊。柳林县检察院经过多方研究,决定通过实施亩红枣林体质改造工程,加强对红枣林的管护,提高红枣的品质和产量。随后,干警又积极联系销售渠道,让枣农们实现了增产增收。除了对枣林的改造,该院还主动支持村民发展养殖专业合作社,将50万的产业扶贫资金入股养鸡专业合作社,让贫困户每年得到分红元,整个村子每年实现分红元。

特色产业发展好了,老百姓的钱包鼓起来,大家的干劲也更足了,五里后村到处呈现着一片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

物品送进家里头温暖融进百姓心

扶贫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在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道路上,柳林县检察院驻村扶贫工作队干警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用实际行动温暖贫困户的心灵。

五里后村贫困户陈金富的儿子陈小军今年18岁,是一名在校学生,去年不幸身患骨癌,经手术治疗,已经花去了20多万元的医疗费。20万对于这样一个贫困家庭来说无疑已是天文数字。然而,在今年体检时,陈小军癌症再次复发转移,这一噩耗让这个家庭瞬间陷入了困境。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柳林县检察院驻村扶贫工作队及时向结对帮扶五里后村全体党员干部发起“献出一份爱心,点亮一盏希望灯”捐款倡议。全体党员干部积极伸出援手,纷纷献出爱心。共捐出善款0元。在干警的努力下,陈金富一家最终渡过难关。

扶贫工作并非朝夕之事,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柳林县检察院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检民一家亲的涵意,而老百姓竖起的大拇指,便是对他们最真诚的感谢……

检察周刊







































白癜风怎么会得
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咨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ulinzx.com/lcxxx/470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