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县是著名的“中国肚倍之乡”,气候非常适合肚倍树生长。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竹山县就致力于做大做强肚倍这一独特的林特资源产业,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快肚倍基地建设,培植和壮大肚倍加工企业,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不断提升肚倍产品的产销规模。
肚倍是个宝,以肚倍为原料开发的单宁酸、苯甲酸系列产品,广泛用于医药、化工、电子、食品、印染、生物、航天等领域。为了进一步开发这一优势资源,竹山县林业局与中国林科院、湖北林科研究所合作,先后完成了“竹山县肚倍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没食子酸工业化生产新工艺”等重大研究课题,科研成果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林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七五”星火科技成果博览会金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湖北省星火科技二等奖、十堰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科技奖项。上世纪50年代,竹山县就被国务院命名为“肚倍之乡”,其产品现已广泛应用于医药、石油、机械、化工、轻工、生物工程、航天工业等领域,产品远销日本、韩国、比利时、德国、法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竹山绿茶
圣水绿茶产于“中国高香型生态绿茶”之乡的竹山县,覆盖全县15个产茶乡镇,20余万亩茶叶基地。产品精选上等茶芽,采用传统工艺,精心加工而成,产品独具天然花香、滋味鲜醇、汤色绿且明亮、入口清甜,饮罢回甘生津,齿含余香,喉部湿润甘甜,神清气爽,对身体健康大有裨益。当地种茶品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在《中国茶叶五千年》一书,第三页原文中就对该县的茶叶起源做了相关记载,有关资料表明,在唐朝武周年间,竹山的茶叶就已具有相当的知名度,武则天品钦该县现在的得胜镇圣水村的茶叶后,倍加赞赏,遂赐名“圣水贡茶”,并令建御茶苑和圣水寺,以传承圣水茶艺。千百年来,圣水茶文化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产品以“绿色、有机、健康、安全”为主题,先后通过了ISO质量管理体系、QS食品质量安全和OTRDC有机茶三大权威认证。
圣水绿茶历史悠久,素有“贡茶”之誉;产地生态独特,环境优越。产品外形圆直,锋苗挺秀,色泽翠绿,白毫满披;花香持久,汤色嫩绿明亮,滋味鲜醇爽口;叶底嫩绿明亮、匀齐;有机内质,品质上乘。
竹山郧巴黄牛
十堰市名特产品。郧巴黄牛是我国南方优良黄牛品种巴山黄牛的粗壮型,个体较大,肌肉较丰满,耐力强,善爬山,抗病能力较强,适于山区农耕和运输使用。郧巴黄牛主要产于竹山、竹溪、房县等地,郧西、郧县、丹江口市。
最早发现于竹山县得胜镇庙垭,故称庙垭牛。年竹山县农业局在庙垭建立庙垭牛配种站,年5月《全国畜禽品种志》牛种编辑组对十堰市郧巴黄牛进行了实地考察,一致认为该牛是优良的役用牛,并定名为郧巴黄牛,年列入《湖北省畜禽品种志》。核心产区竹山县现存栏黄牛4.6万头,其中能繁母牛1.6万头,种公牛头。
竹山郧阳大鸡
竹山郧阳大鸡是竹山县的特产。郧阳大鸡形成历史悠久,属肉蛋兼用型品种,以竹山县、神农架林区的肉蛋品质最佳,为中心产区。
郧阳大鸡原名竹山大鸡,系我国秦岭以南,巴山地区的优良品种,属蛋肉兼用型。主产竹山县双台、楼台、城关、潘口、溢水、文峰、深河、田家、官渡等九个乡镇。现饲养量达30余万只。该品种于年在竹山和神龙架林区首先发现,后经《中国禽志》和《湖北农业科学》等编辑组组织专家进行多次调查分析,于年5月经全国畜禽品种志专家组再次深入十堰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分析,命名为郧阳大鸡,并于年收录入《湖北省家畜家禽品种志》,并于4年再次录入《湖北省家畜家禽品种志》,是湖北省优良的畜禽地方品种,为保护郧阳大鸡这一优良基因库,竹山县县、乡两级政府采取办郧阳大鸡养殖示范场和规模养殖大户的办法对该项品种进行了纯繁扩群发展,其目的是使郧阳大鸡品种资源得到保护、发展和开发利用,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产业。
竹山龟鳖奇吃
堵河,不仅盛产鱼虾(主要是小白虾),更有乌龟和老鳖。当代人尤其是咱们中国人很喜欢吃,于是设想出了一套乌龟和老鳖大菜的新奇制作方法。这套烹饪方法,本人已经在自己出版的《王三圣传奇》一书中的专门章节中做了详细的讲述。
先说吃乌龟。准备工作是,选牛蹄大小乌龟一只,老房屋泥瓦两匹,银(木)碳火两盆,黄酒调和葱、蒜、姜米、醋等汁水一碗,竹(管)制作如大号注射器般能吸能挤的“水枪”一支。具体烹饪方法是,用一盆碳火作为底火,在底火碳上仰面放一块泥瓦,把嫩乌龟放在泥瓦上面,再在乌龟背上盖一块瓦,盖瓦上再“座”一盆碳火。乌龟受热后蜷伏在双瓦内,下受火,上受火,慢温慢热渐烤渐烙得心里直发火,跳也不能跳,挪也不能挪,避也不可避,躲也不可躲,只气得把头收缩在肚子里也无可奈何。
再说吃鳖。准备工作是,选马蹄鳖一两只,白酒调和葱蒜姜末作料汁水一碗,长嘴瓷壶一把,木匠打眼如筛子状锅盖一个,10斤以上青石头一个。具体烹饪方法是:先把马蹄鳖丢进冷水锅里,盖上筛子样的锅盖,压上青石头,把白酒作料汁水倒进长嘴壶,然后才填柴烧火(您点燃液化气灶、电炉子也行,但以文火为妙)。等待锅中的水慢慢升温加热,鳖孙子受热手烫难耐,计较机得乱转悠,乱扑腾着寻找出路,恰好有锅盖上的窟眼可供鳖孙子钻出头来张开嘴巴敞风透气儿——得,您就拎着长嘴壶儿,只管朝鳖的喉咙里倾注汁水儿,鳖娃子再钻,再张嘴,再倾注汁水,让白酒调和的作料汁水参与鳖孙子亡命前的血液循环,渗透它的五脏六腑。民间把乌龟和鳖统称为王八,如此奇吃,应了中国汉字的象形会意的一个标准字:美!
竹山堵河鱼
汉江主要支流——堵河,由南而北的大走向,闯荡出清清冽冽甘甘醇醇,蓄一路上千山万豁松柏竹杉云雾缭绕的苍翠,挟两岸梅兰菊芍老葛纠缠的芬芳,奔腾着山光水色的鲜活底蕴,流淌着涧谷崖峡的钟毓灵秀,滋养出了形形色色的堵河鱼。
堵河鱼,在艳阳高照的清冽中,在天高气爽的明澈中,交织摇曳出来赤白青澄黄蓝紫——鱼的彩虹。说赤的,有红鲤、红鲢,月亮红、和红绿交织的桃花鱼;说白的,有白鲢白鲫白大片;说青的,有青鱼埘鱼和鲚鱼;说黄的,有蟮鱼桂鱼和团鱼;说紫的黑的,有鳙鱼湫鱼和水陆两栖的大鲵;说更奇怪的,还有驴头峡官渡河段山腰“响鱼洞”里飞出来的“洞鱼”。
堵河鱼为什么会那么享有质量嫩味美的盛名?
那是因为,从竹山县城逆流而上,一直南行,您就会发现,堵河上游基本上依然保持着原始的绿色生态环境。堵河鱼,呼吸的是山风山露山韵的清新;堵河鱼,吞吐的是千溪万泉融会的纯净;堵河鱼,沐浴的是松竹摇影的苍翠和漫山遍野山花秀草的芬芳;堵河鱼,游弋的是“明月松间照。青泉石上流的宁静”…说白了,堵河鱼没有经受工业废气和现代垃圾的污染。因此,吃起堵河鱼来,先从气味上讲,它由表面到内存乃至鱼的五脏六腑压根儿就不带一丁点有毒气体有毒液体的“熏陶”,不带大都市畔江河湖塘的所养之鱼的泥臊气和乱拉乱屙的尿骚气。堵河鱼,禀赋的是山水间的清新气,是山光水色的灵秀气,所以,吃出来的是鲜气嫩气香气和美气。
竹山绿松石
绿松石工艺名称为“松石”,因其形似松球且色近松绿而得名。其英文名称Turquoise,意为土耳其石。但土耳其并不产绿松石,传说古代波斯产的绿松石是经土耳其运进欧洲而得名。
绿松石是深受古今中外人士喜爱的古老玉石之一,远在新石器时期就为人们所饰用。在年前埃及皇后木乃伊的手臂上,戴有四只绿松石包金手镯。
绿松石制品颜色美丽,深受古今中外人们、特别是穆斯林和美国西部人民所喜爱。目前中国绿松石首饰品和工艺品,畅销世界各国,均采用国内产的原料。
竹山绿松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湖北省竹山县城关镇、潘口乡、溢水镇、麻家渡镇、宝丰镇、秦古镇、竹坪乡、得胜镇、大庙乡、双台乡、楼台乡、文峰乡、田家坝镇13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竹山佳肴“金包银”
一般说来,世界上的人,不喜欢钱财者少;向往拥有钱财者众;为着钱财和金银的拥有,有人是诚实的劳动,辛苦一生;有人经营有方,生财有道;有的则是权与钱的交易;更有人是不择手段,不惜谋财害命!然而,竹山县南部深山的庄户人家的日子,在改革开放以前却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拥有“金包银”呢。
在改革开放以前,竹山县南部深山的二荒地和仰头就掉草帽的高坡地,主要生长的农作物只有包谷和洋芋两种。在刀耕火种的原始生产劳作方式下,围着树蔸疙瘩火,烤吃剥皮洋芋果,是庄户人家生活的真实写照。由于没有水田,不能生长稻谷,自然就缺大米吃,所以从前南部深山的庄户人只能在病重或者是死亡之前才可以吃到大米。没有办法的人户,亲人死亡也给弄不到一点米返回吃的。有头脸有主意的人家也只能象谋求药引子一样给将亡人弄点大米吃,是尽一分极大的孝心和爱心。
没有大米吃,还是要照常过日子。包谷和洋芋怎么做饭吃呢,一是煮洋芋蒸洋芋,二是搅包谷糊涂蒸包谷参干饭,三就是煮洋芋里搅包谷糊涂,四就是蒸洋芋包谷面干饭——也即有名的“金包银”。
金包银也有两种做法,一是把洋芋先排列在锅底层,洋芋面上再铺包谷参同蒸;饭熟,用铲子翻起洋芋伴和包谷参;二是把洋芋和包谷面参合着混蒸;两种做法异曲同工,效果一样,都是金黄黄的包谷面粘和着白弄弄的洋芋果——所以谓之金包银。
第一种做法,洋芋的底层慢慢蒸炕出了焦黄的“粑粑”,突出了洋芋的香;第二种做法则是洋芋和包谷面的底层一同起了锅巴,突出了整体的香脆,甜然,醇厚的味道,比现在的康师傅、太阳锅巴胜出了几筹。若有客人上门,富裕的人家也会黄焖出野猪肉块子和家猪肉蹄膀佐餐,让那猪油的肥腻浸透着金银。
竹山莲花茶
配方:黄连(酒炒)、天花粉、菊花、川芎、薄荷叶、连翘各30克、黄柏(酒炒)克,茶叶克。
用法:上药共制粗末,和匀,用滤泡纸袋包装,每袋6克。每日3欠,每次取末6电,以沸水泡焖10分钟,饮服。
功效:情热泻火,祛风明目。适用于两眼赤痛,紧涩羞明,赤眩贯睛、大便秘结等。
竹山县是历史悠久的“仙茶故乡”。竹山县润兰茶厂便位于仙茶故乡----其环境幽美的绿色新村。多年来,良好的信誉受到新老客户的一致好评,所生产的绿茶,金银花茶、莲花茶等一系列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竹山县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国家级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和莲花茶受到原产地域产品的保护,这给世界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源源悠长的资源。
竹山柳林腊肉
在竹山县柳林乡,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自制腊肉的习俗。柳林腊肉的制作方法其实很简单:将新鲜的猪肉用盐腌制4至5天后,就开始熏烤。据说有经验的柳林人,会选用松枝、桂枝、香椿枝等来熏肉。熏肉的火候是很有讲究的,火不能过大,更不能间断。待肉块的颜色变成黄里透红,就将其悬挂起来。
腊肉有很多种烹饪方法,炒、焖、蒸、炸、炖均可。其中,属腊猪蹄炖汤最令人难忘。用腊猪蹄炖汤,首先须用火将腊猪蹄烧好。烧制的火候及时间要不长不短,恰到好处。将肉剁成块后,放入冷水中,用大火烧开,撇去浮沫,再改用小火。柳林本地常用的佐料一般是葱、姜、蒜、辣椒、花椒、桂皮、八角等。炖的过程中,尽量不要去搅动。当肉熟至八成,加上柳林的笋子干儿、洋芋、香菇等配料,待洋芋一熟,这道靓汤就可上桌了。扑鼻的香味把“馋虫”都勾出来了,喝一口汤,醇厚绵长;夹一块儿肉,肥的不腻,瘦的贼香。若再来上一碗“面面儿干饭”,更令人叫绝。
编辑:静静
来源:今日竹山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云上竹山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