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林镇各村史刘楼西村

北京比较好皮肤病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4658077.html
巨野人点上面(免费订阅)

??刘楼西村

明朝永乐年间(约公元—年),刘氏族人由江苏省丰邑县金刘寨迁此定居,命村名刘楼,沿用至今。

刘楼西村位于柳林镇的东南部,东与万丰镇白楼村为邻,北与该镇前陈楼相接,西与王水坑村相连,南与前王庄村接壤。

全村总面积90公顷,其中耕地80公顷,企业占地1公顷。辖区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源丰富,发展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盛产小麦、玉米、杂粮、棉花、花生等,是全县有名的花生种植村。

境内交通便利,紧邻苏柳(苏集一柳林)公路,是投资建厂的理想地段。

年,全村共有户,总人口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0‰。现有鲍、李、丁、刘4个姓氏,均为汉族。

年,全村经济总收人万元,其中农业收入万元,畜牧业收入13万元,其他收入40万元,人均纯收人元。大事记

年,黄旱,河干地裂,瘟疫成灾。蝗虫糟塌良田余亩,为了降低灾害损失,党领导群众,日夜奋战,采取人工捕打,挖沟深埋等一系列补救措施,使蝗灾损失降低到最低水平。

大事记

年,丁为连以优异成绩考人西安大学,属该村第一个大学生。

年8月,安装千伏安变压器一台。

年7月,筹集资金8万余元,对村小学进行修建。

年7月,该村刘念金、刘迎春二同志筹集资金多万元,投资兴建鲁西南蔬菜果品有限公司。

解放初期,粮食亩产公斤,皮棉单产20公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村民生产积极性,粮棉产量大幅度提高,特别是是近几年来,农村经济突飞猛进,农业科技含量愈来愈高,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力度愈来愈大,多元化立体种植模式迅速形成。年全村粮食种植面积为亩,皮棉单产首次突破公斤,创历史之最。其他经济作物面积亩,亩效益均超过元,真正实现了科学化管理、机械化作业。

农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二、三产业迅速崛起。年,村里拥有磨房2处,豆腐坊3处,榨油坊3处,商店4处,维修店1处,建材销售1处,建筑队3个,二、三产业收入达60多万元,全村人均增收元,从业人员多人,初步呈现百业兴旺,村强民富的良好发展势头。

建国前,群众文化科技落后,学龄儿童入学率占5%。建国后逐步改善办学条件,累计投资20多万元对村小学进行2次扩建,目前已达到国家"六配套"办学标准,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先后有40名学生考入大中专院校。

建国前,大多数村民过着半年糠菜半年粮的生活。解放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村民生活不断改善。年,人均纯收入元,住房由土房全部换成了砖瓦房。全村拥有各种机动车32辆,程控电话50部,洗衣机10台,电冰箱10台,电视机台(其中彩电30台)。

年4月,刘百玉、刘作建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该村第一批党员。年3月,刘楼村成立党支部,当时发展党员7名,刘凤西任村支部书记。年8月,刘景运任村党支部书记时,发展党员11名。年,刘相池接任村党支部书记。年,杜秀兰任支部书记。年12月刘楼村分为刘楼东、刘楼西两个行政村,刘爱民任刘楼西第一任村支部书记,当时有党员20名。多年来,党总支重视加自身建设,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连续多年被评为柳林镇先进党支部。全村现有党员22名。年—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巨野县先进党支部。

年12月,建立村民委员会,刘相池任村委主任,下设委员6人,村民小组4个。年3月村民换届选举,刘凤彬任村委主任,下设委员6人。年4月"一推双考"换届选举,刘念奇任村长,刘凤仪任村文书,下设4个村民小组,委员4人。自年以来,刘楼西村连续6年被评为柳林镇模范村委会。

村党支部书记刘凤彬村委会主任刘念奇村委会文书刘凤仪

-end-

转发到“圈子”里,让老乡们也了解一下吧

各村史持续更新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ulinzx.com/lcxxx/1206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