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风华正茂。是怎样的青春密码,让中国共产党保持着前进的不竭动力?百年历程的党史篇章又为我们诠释出怎样的青春风骨?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有无数红色诗词应运而生,九三学社山东省委青工委从中撷取出关于“青年”“青春”“理想信念”“家国情怀”的部分节选,特别推出“感受百年红诗中的青春相”活动,以此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周年,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七一”讲话精神,响应总书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号召,传承九三学社“爱国、民主、科学”精神。青年强则国家强。我们希望通过本次活动更好地携手同心路,让更多的九三青年人了解党的历史,敬畏党的历史,心怀国之大者,奋斗新征程。本次“青春相”活动共分为以青春之我、问苍茫大地、红叶颜色好、取其志更坚、谁为万夫雄、理想大于天、千载德犹馨、她在丛中笑、家国永不渝9个专题,每期一个主题,逐期推送。
第八期:她在丛中笑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深入解读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宝贵经验和实践启示,解读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解读在新征程上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根本要求。
年来,中国从一个历经数次革命和列强入侵的半殖民地国家,发展成为世界先进强国和第二大经济体,这条道路,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一起走过来的。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历经磨难而数度凤凰涅槃,并在执政道路上取得非凡的成功,这是由共产党自身所具有的独特优势所决定的,她是由理想坚定,品德高尚,意志坚强的成员构成的伟大政党。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近现代)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年6月,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召开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苏共代表团和中共代表团发生激烈争论。会后,苏联撤走在华的全部专家,撕毁几百个协定和合同,停止供应重要设备。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直对华经济封锁。苏联的严重措施,实际上断绝了中国从国外获取先进技术装备的正常渠道。与此同时,中国正处在三年困难时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在严重困难面前,毛泽东始终保持着中华民族大无畏的气概顶住了大国沙文主义的压力。中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赢得了普遍的赞誉。
年12月,毛泽东在广州,为即将召开的中共中央扩大的工作会议做准备。他读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感到文辞好;但意志消沉,只可借其形,不可用其义,于是他再续一首与陆游的词风格不同的咏梅词,目的主要是鼓励大家蔑视困难,敢于战胜困难。此词最早发表于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毛主席诗词》。
“青春相”此词塑造了梅花俊美而坚韧不拔的形象,鼓励人们要有威武不屈的精神和革命到底的乐观主义精神。上阕主要写梅花傲寒开放的美好身姿,描绘梅花的美丽、积极与坚贞;下阕主要写梅花的精神风貌,表现了梅花坚强不屈、不畏寒冷,对春天充满信心和谦虚的风格。《卜算子·咏梅》是毛泽东诗词中比、兴手法用得最好的一首。作者将梅花的自然美与人的德善美有机地融为一,达到了“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词中象征、拟人、衬托、比喻、夸张、对仗、顶针等多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写出了梅花富于挑战性的个性和谦逊无私的高风亮节,较完美地实现了托物言志的目的。
西去列车的窗口贺敬之(近现代)在九曲黄河的上游,在西去列车的窗口……是大西北一个平静的夏夜,是高原上月在中天的时候。一站站灯火扑来,象流萤飞走,一重重山岭闪过,似浪涛奔流……此刻,满车歌声已经停歇,婴儿在母亲怀中已经睡熟。呵,在这样的路上,这样的时候,在这一节车厢,这一个窗口你可曾看见:那些年轻人闪亮的眼睛在遥望六盘山高耸的峰头?你可曾想见:那些年青人火热的胸口在渴念人生路上第一个战斗?你可曾听到呵,在车厢里:仿佛响起井冈山拂晓攻击的怒吼?你可曾望到呵,灯光下:好象举起南泥湾披荆斩棘的镢头?呵,大西北这个平静的夏夜,呵,西去列车这不平静的窗口!一群青年人的肩紧靠着一个壮年人的肩,看多少双手久久地拉着这双手……他们呵,打从哪里来?又往哪里走?他们属于哪个家庭?是什么样的亲友?他呵,塔里木垦区派出的带队人–三五九旅的老战士、南泥湾的突击手。他们,上海青年参加边疆建设的大队–军垦农场即将报到的新战友。几天前,第一次相见–是在霓虹灯下,那红旗飘扬的街头。几天后,并肩拉手–在西去列车上,这不平静的窗口。从第一天,老战士看到你们呵–那些激动的面孔、那些高举的拳头……从第一天,年轻人看到你呵–旧军帽下根根白发、臂膀上道道伤口……呵,大渡河的流水呵,流进了扬子江口,沸腾的热血呵,汇流在几代人心头!你讲的第一个故事:“当我参加红军那天”你们的第一张决心书:“当祖国需要的时候……”“呵,指导员牺牲前告诉我:‘想到呵,–十年后……百年后……’”“呵,我们对母亲说:‘我们–永远、永远跟党走!……’”第一声汽笛响了,告别欢送的人流。收回挥动的手臂呵,紧攀住老战士肩头。第一个旅途之夜。你把铺位安排就。悄悄打开针线包呵,给“新兵们”缝缀衣扣……呵!是这样的家庭呵,这样的骨肉!是这样的老战士呵,这样的新战友!呵,祖国的万里江山!……呵,革命的滚滚洪流!……一路上,扬旗起落–苏州……郑州……兰州……一路上,倾心交谈–人生……革命……战斗……而现在,是出发的第几个夜晚了呢?今晚的谈话又是这样久、这样久……看飞奔的列车,已驶过古长城的垛口,窗外明月,照耀着积雪的祁连山头……但是,“接着讲吧,接着讲吧!那杆血染的红旗以后怎么样呵,以后?……”“说下去吧,说下去吧!那把汗浸的镢头开呵、开到什么时候?……”“以后,以后……那红旗呵–红旗插上了天安门的城楼……”“以后,以后……那南泥湾的镢头呵–开出今天沙漠上第一块绿洲……”呵,祖国的万里江山!……呵,革命的滚滚洪流!……“现在,红旗和镢头,已传到你们的手。现在,荒原上的新战役,正把你们等候!”看,老战士从座位上站起–月光和灯光,照亮他展开的眉头……看,青年们一起拥向窗前–头一阵大漠的风尘,翻卷起他们新装的衣袖!……但是现在,已经到必须休息的时候,老战士命令:“各小队保证,一定睡够!”立即,车厢里平静下来……窗帘拉紧。灯光减弱。人声顿收。……但是,年轻人的心呵,怎么能够平静?–在这样的路上,在这样的时候!是的,怎么能够平静呵,在老战士的心头?–是这样的列车,是这样的窗口!看那是谁?猛然翻身把日记本打开在暗中,大字默写:“开始了–战斗!”那又是谁呵?刚一入梦就连声高呼:“我来了!我来了!–决不退后!……”呵,老战士轻轻地走过每个铺位,到头又回转身来,静静地站立在门后。面对着眼前的这一切情景,他,看了很久,听了很久,想了很久……呵,胸中的江涛海浪!……呵,满天的云月星斗!……该怎样做这次行军的总结呢?怎样向党委汇报这一切感受?该怎样估量这支年轻的梯队呵?怎样预计这开始了的又一次伟大战斗?……戈壁荒原上,你漫天的走石飞沙呵,……革命道路上,你阵阵的雷鸣风吼!乌云,在我们眼前……阴风,在我们背后……江山呵,在我们的肩!红旗呵,在我们的手!呵,眼前的这一切一切呵,让我们说:胜利呵–我们能够!…………呵!我亲爱的老同志!我亲爱的新战友!现在,允许我走上前来吧,再一次、再一次拉紧你们的手!西去列车这几个不能成眠的夜晚呵,我已经听了很久,看了很久,想了很久……我不能、不能抑止我眼中的热泪呵,我怎能、怎能平息我激跳的心头?!我们有这样的老战士呵,是的,我们–能够!我们有这样的新战友呵,是的,我们–能够!呵,祖国的万里江山、万里江山呵!……呵,革命的滚滚洪流、滚滚洪流!……现在,让我们把窗帘打开吧,看车窗外,已是朝霞满天的时候!来,让我们高声歌唱呵–“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贺敬之,山东枣庄人。中共党员,年出生,年毕业于延安鲁艺文学系,诗人、剧作家。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15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6岁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17岁入党。年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年斯大林文学奖。
年春夏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吸收了一大批上海青年入伍,《西去列车的窗口》(载年1月22日《人民日报》)。就是以此为题材写成的一首抒情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由年解放新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支部队组建起来的。这支部队从南泥湾时期起,就一直同作者的思想和创作经历发生了密切的关系。年延安整风和大生产运动期间,作者曾随鲁艺秧歌队到南泥湾三五九旅驻地和垦区作慰劳演出,并激动地写下了《南泥湾》的歌词。年3月底,作者和兵团派来上海的同志一起,参加了和青年们的座谈以及家访等活动。不久便登上了从上海奔赴新疆的火车。同年12月,在阿克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驻地,作者才写成了《西去列车的窗口》这首诗。
“青春相”此诗“选择列车的‘窗口’作为构思的核心,把广阔的背景和地域,两代人的历史和现实,热烈送别的昨天和急切期待的明天统统糅在一起,汇入‘窗口’,使它们在其中展开、深化和飞腾,从而保证了诗作的紧凑和集中”。
作者调动各种艺术手法,对或急或缓、或高或低的感情旋律作出生动细致的表现。一是通过景物描写烘托人物的感情,如开首三节:“在九曲黄河的上游,/在西去列车的窗口……//是大西北一个平静的夏夜,是高原上月在中天的时候。//一站站灯火扑来,象流萤飞去。/一重重山岭闪过,似浪涛奔流……”第一节点明地域,第二节点明时间,第三节则从列车旅客的视角出发描写了富于动态的感受和印象。有了这三节,就为底下人物的活动交代了背景,渲染了气氛。二是选择人物具有典型意义的表情动作来表现他们内在的感情波澜,让“那些年轻人闪亮的眼睛”,“遥望六盘山高耸的峰头”,让“头一阵大漠的风尘”,翻卷起年轻人“新装的衣袖”,带队的老战士把年轻人的铺位安排好以后,“悄悄打开针线包”,“给新兵们缝缀衣扣”,以此来表现老战士对青年的一片深情。三是在必要的时候,直抒胸臆,以便把诗作的感情推向高潮。(社省委青工委供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