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乡风俗柳林元宵节的盘子会

作者简介

刘平生:笔名凡夫,男,年生,山西临县人,供职于汾西矿业贺西煤矿。自幼喜爱文学,年开始发表作品,散文《九曲人生路》获第三届“散文世界杯”大赛优秀奖,并于年在大型文学《岚》中刊登作品。

在我的老家临县,每年的元宵节伞头秧歌对唱赛是非常热闹的,成为当地民间春节期间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我们的煤矿就在距离柳林县城15公里的地方,我来这里工作也有十几年了,但是一直没有看过柳林元宵节的“盘子会”。

据朋友们讲,柳林元宵节的“盘子会”十分热闹。难道柳林元宵节的“盘子会”真比老家的伞头秧歌对唱赛更热闹?只有看了才有发言权。我怀着这种心情今年有幸看了柳林元宵节的“盘子会”。

夜晚来了,光彩动人。彩灯点亮了,民间的花灯也一盏一盏亮起来了。路边,一堆一堆的旺火也燃起来了,远远望去,红彤彤的,暖洋洋的,像黑夜神奇的心。

我看到了柳林“盘子”,像小小的一座庙宇,或者说像一座大神龛,飞檐斗拱地装饰着,鲜艳夺目,四面,不,也许是六面、八面,彩绘着天上地下八方神灵,南海观音、送子娘娘、太上老君、关帝财神等等,被灯光照的雪亮,下面设着香案、红烛,摆着各色供品。供品中,最惹眼的是用白面和红枣蒸出来的花馍,高高地垒起来,形成一座枣山。随行的人告诉我,这枣山有个名字叫“枣洞洞”,可别小瞧这“枣洞洞”哟,它关系着人间的生育大事,若有那想生孩子的妇女,就要趁五更天无人看见时,悄悄跑到这“盘子”前,把这枣馍偷回家,想生儿子的,就要掐掉“枣洞洞”最顶端那花馍的尖儿,吃下去,若是想生女儿,就要掐掉花馍的花瓣儿。

关于“盘子”的来历,说是有几百年。几百年来,每到正月十五闹花灯这几天,它就被乡亲父老们恭恭敬敬地抬出来,粉刷一新,点起明烛,四周再燃起旺火,到了夜晚,它就成了整个村庄的心脏。从前,没有电的那些夜晚,黑是多么纯粹的黑啊,它明烛高烧的雪亮就像一村人袒露无疑和盘托出的心事和愿望,一年中总有这么几天,他们坦白着自己,向苍天,向八方神灵,表露着心愿,原来这“盘子”里装的都是人间的愿望,原来它是这样一只巨大的盘子。现在他们都在这儿了,都在这雕梁画栋浓油重彩的盘子里了:佛祖菩萨观音罗汉玉皇大帝太上老君王母娘娘真武大帝关圣帝君,天宫地宫水宫风神雨神雷神水神火神土神树神,正财神偏财神武财神文财神,当然少不了面如满月的送子娘娘,你看所有的神灵,济济一堂,多么热闹多么喜庆啊。四周围,一堆堆旺火旁,跑着大大小小的孩子,同行的人告诉我,那是孩子们在等着看跑秧歌舞狮子呢。

在我的家乡叫扭秧歌,为什么在这里不叫扭秧歌,而叫跑秧歌。一位同行告诉我:这是地方的方言,扭秧歌不叫扭,叫“跑”。真是十里乡俗不一样,何况相隔一县呢?

花红柳绿的一支队伍,人人挥舞着一把彩扇,扭得欢天喜地。他们正在“掏场子”呢。看见了旱船、艄公,看见了花伞,个个彩蝶翩跹。十二连城、蛇盘九颗蛋、天地牌、龙摆尾,真是气吞山河。你看那小小一把花扇,撒、抖、拉、挽、操,变化着无数花式啊。那花扇是会说话的,会笑,飞着眉眼。特别是在男人们的手里,一把彩扇使平时看上去呆头呆脑的汉子风情万种。花扇和花扇,心有灵犀,传着情,漂亮极了,说不尽的缠绵、亲爱、性感。这是黄河岸边男人们的舞蹈,流传至今,他们完全陶醉在这期盼一年风调雨顺的幸福感觉之中。

这里的跑秧歌与故乡的扭秧歌相比,缺少了一项主要内容,那就是伞头即兴演唱的秧歌。

在回矿的路上,我感觉柳林元宵节的“盘子会”中盘子和跑秧歌结合在一起好热闹,这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同时勾起了我对故乡的思念,故乡的今夜,那一定是一个狂欢夜,每一个村庄,每一个城镇,到处都是伞头秧歌队伍。伞头们打着伞,是秧歌队的灵魂,他们载歌载舞,又扭又唱;他们一张嘴,唱词就像小鸟一样飞出,全是即兴的唱词。

不管是柳林的元宵节的“盘子会”,还是临县的伞头秧歌赛,这些民间珍贵的优秀传统文化应该发扬光大,来丰富人们的生活。

这里是一群喜欢文字的发烧友,

知彼欢迎大家的投稿~

投稿邮箱:

qq.







































儿童白癜风如何治疗
北京治疗白癜风需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ulinzx.com/lcxxw/373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