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白洋
我是一座千年古镇
这是我的最新简历请多多关照这是我的个人信息中文名:白洋镇曾用名:原名白羊,因临江有白色羊形巨石得名。后因滨临滔滔江水演绎为白洋。
英文名:BaiYang邮编代码:车牌代码:鄂E语言:西南官话,亦称上江官话性格:温和上进
我的人生故事:宋已成集。清顺治四年(年)曾为宜都县治。镇西北四陵坡南麓有宋宰相张商英墓,碑刻和甬道至今尚存。建有面积1.5万亩四陵白鹭自然保护小区。
这是我的家庭状况父母:中国住址:祖国大陆中部湖北宜昌枝江住房面积:.3平方公里人口:人(年)子女:白洋居委会万福垴村桂溪湖村垭子山村善溪窑村善溪冲村朱家冲村裴家岗村赵家铺村太保场村舒家嘴村官大堰村雅畈村张店村骆家冲村滚钟坡村
这是我的风情照片儿我美丽、淳朴,可爱,勤劳
这是我家的房子超级漂亮,有木有?
这是我现在工作的照片儿我时尚,潮流,奋发,努力,向上白洋镇五峰工业园
亚泰陶瓷
白洋镇五峰工业园
这是我的的学校
这是我家的风景宋墓群
四陵坡有市级保护的“宋墓群”,位于宜昌三峡与荆州古城之间。
三民堡
四陵坡上还留下抗日战争遗存的三民堡,位于位于宜昌三峡与荆州古城之间,分别以民生、民权、民族命名,现保存完好。
三国古战场
年,四陵坡上的“烽火台”、“古冢包”现保存完好,万福瑙有陆逊修筑的“将军台”(也称“点将台”)遣址,陆逊习马在沙湾后山,现“跑马岗”由此而得名,都曾经是三国古战场的遗迹。
石人石马
北宋时期,宰相张商英曾隐居白洋,死后初葬于江边。平反后当朝按国葬大礼改葬四陵坡,陪葬的石人石马等镇墓兽等遗存。
这是我的美食松树菌
腊肉香肠
豆si瓣子
鱼糕
猪油渣子
腌菜
榨广椒
鳝鱼
盘鳝
地钱皮
这是我的交通在白洋,有一座大桥正在修建中,它叫白洋长江公路大桥
(年8月8日开工。该桥初步设计批复总概算33.85亿元,建设工期4年,将成为宜昌市第八座跨江大桥。起点于宜昌高新区白洋林场,对接宜昌高速当阳至枝江段,在秦家河附近跨越长江,途径宜都市陆城、姚家店、枝城,终点在宜都市枝城全心畈与宜张高速公路宜都至五峰段连接。)
在白洋,有条公路,直接到达张家界
在白羊雅畈,还有一座桥,叫枝城大桥
这是我的故事,超有意思》》考古中的白洋
考古学家从白洋柳林大堰湾的丘陵坡顶砾石中,发掘出土了距今约5亿年的寒武纪瓣腮类贝壳化石,足以证明在地质时代早寒武纪时白洋属海浸区,生息着大西洋动物群;
考古人员在赵家铺发现的尖状器、在善溪冲发现的石斧和年6月18日,沙湾工业园区建设从地下两米处铲出11件编钟和1件鼎,足以证明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白洋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
专家初步确定沙湾为周代遗址,是楚人的聚居点。古代人们用石头敲打而成的粗陋工具在这里挖掘植物根块,攻击兽类,开创原始农业、牧业生产,并形成了原始社会部落,在白洋这块土地上开拓原始文明。由此可见,白洋境内到处都有古人类的家园。
》》史记中的白洋
有史记载和文物、文字考证,白洋至少已有多年的文化历史,特别是沙湾出土的编钟和鼎,把白洋的文明史推进到周代甚至更早的时代。
白洋是荆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属于大溪文化关庙山类型。
白洋原名白羊,镇东江边有一巨石,色白,形同羊状,故名。
南宋大诗人陆游于年曾来到白羊,他的《入蜀记》载:“(乾道六年十月)五日,过白羊市,盖峡州宜都县境上”(见光绪十年《荆州府志》)。后因滨临涛涛江水,常年的暴雨内渍或江河洪汛,白羊所在地一片汪洋,遂演变为白洋。
白洋的交通十分方便。水陆通道均是东下荆州、汉口,西进峡州夷陵、四川的必经之路,为古今军事要道;从东汉时起白洋就已成为官府传递官文或巡视各地的驿站,历史上称之为长江驿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
》》白洋都出土了些啥?
白洋相继出土了东汉时代“半圆方枚环状乳神兽镜”和西汉时期的“昭明重圆镜”。
》》白洋曾经是三国古战场
东汉末年,白洋曾是三国古战场。
四陵坡上的“烽火台”、“古冢包”现仍保存完好;
万福瑙有陆逊修筑的“将军台”(也称“点将台”)遣址,陆逊习马在沙湾后山,现“跑马岗”由此而得名。
》》历史中的白洋
春秋战国时期,属楚地。
秦时属南郡。
西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属夷道县,隶南郡。
东汉建安十三年()属临江郡。
建安十五年,属宜都郡。
建安二十四年()吴大将陆逊占领宜都郡,属吴。
三国时期,属吴荆州。
晋朝时属荆州。
东晋太和年间,属西道县,后仍复名夷道。
南朝宋武帝永初元年()属宜都郡。
南朝陈时,后梁与陈划长江为界,将县域分为江北夷道、江南夷道二县。
白洋属江北夷道县属后梁。
隋开皇七年()属峡州。
大业三年()属夷陵郡。
唐初县仍属夷道县。
武德二年()属江州。
贞观八年()属荆州都督府峡州郡。
宋朝时,属荆湖北路峡州夷陵郡。
元代,属荆湖北道宣慰司山南江北道峡州路,隶河南行省。
明代,属湖广布政使司荆州府夷陵州。
清顺治四年(),隶属于荆州府夷陵州,雍正十三年()改属荆州府。同治四年(),白洋为善溪铺驻地。
民国初年,白洋属湖北省荆南道宜都县。
民国11年()属荆宜道。
民国21年属湖北省第九行政督察区,民国25年属湖北省第六行政督察区。
后属宜都县江北第四区署。
解放初期为宜都县白洋区公所,年为白洋人民公社,1年,白洋人民公社改为白洋区,辖沙湾、新善、善窑、雅畈、石林、五合、张店、沿江、高殿九个人民公社。
3年,宜都、枝江分县,白洋全区划归枝江县。
年春拆区并社,白洋区分为白洋、顾店两个公社,白洋公社辖沙湾、善窑、新善、雅畈、张店和原石林公社的洲林、长坪、高石岗、百步坡四个大队,共41个大队,个生产队。
年11月成立白洋镇人民政府,代管沙湾、善溪窑、新善、雅畈、张店等五个乡人民政府。
年10月,撤销沙湾等五个乡人民政府,更名为沙湾、善溪窑、太保场、雅畈、张店五个工作指导组。
年1月,撤销沙湾等五个工作指导组,更名为沙湾、善溪窑、太保场、雅畈、张店五个管理区。
年2月,撤并犀牛坡、小冲、四陵坡等三个行政村,辖37个村个村民小组。
年5月,成立宜昌市白洋农业开发试验区。
年11月,成立镇属长岭岗林果场。
年11月,小冲、柳林分开为两村。
年7月,根据省、市关于“一撤销、三取消”精神,撤销沙湾等五个管理区,镇直管到村,辖38个村个村民小组。
年7月,按照乡镇机构改革的要求,设立白洋镇社区居委会,辖白洋集镇、四0四厂、善溪窑、雅畈等五个居民小组。
年6月,根据省、市关于税费改革和合村并组的精神,全镇38个村个村民小组合并成15个村74个村民小组。
年末辖万福垴、桂溪湖、垭子山、善溪窑、善溪冲、朱家冲、裴家岗、太保场、赵家铺、舒家咀、官大堰、雅畈、张店、骆家冲、滚钟坡15个村民委员会,1个社区居委会,74个村民小组。
》》》白洋民间故事
相传,白洋集镇上的仁圣宫、永庆庵均由关公捐银所建。
有史记载,公元年夷陵之战的“火烧连营七百里”从白洋杨家嘴开始起火,陆逊在此创造了东吴以少敌众、以弱胜强大战蜀军的古战例。现民间还流传着大量关于三国时的故事。
北宋时期,宰相张商英曾隐居白洋,死后葬于四陵坡。
张商英(-),字天觉,号无尽居士,蜀州新津人。
哲宗初(年)为开封府推官,崇宁初年(年)分别为吏部、刑部待郎、翰林学士、宰相。
因受奸臣蔡京陷害,在白洋隐居。
他带发出家,在传庆寺传授佛道教,多次与好友浮玉山、汉钟离、吕洞宾、苏东坡等名人、文人墨客谈古论今、吟诗作联。
死后初葬江滨,平反后当朝按国葬大礼改葬四陵坡,陪葬的石人石马等镇墓兽现有遗存。
相传元、明时代有四个皇帝葬在白洋后山,故山名“四陵坡”,《荆州府志》记载“直至清末四陵坡还驻有御林军”,“划四陵坡为禁地,不准老百姓通行”。四陵真否,又在何处?尚待考证。
不过,宋代四陵坡上葬有众多贵人,称之为“宋墓群”,确有此事,它还被列为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代宰相张居正曾到白洋为曾祖张唐望树碑立传。
张唐望早年落籍白洋,并生下张居正爷爷的张阳波,死后葬于白洋“五阳之地”,人称张唐望为“张国老”。
张居正是明代著名政治家,嘉靖进士,明穆宗隆庆元年(7年)入阁,穆宗死,张居正扶年幼神宗继位,从年起,前后当权十年。
张居正父死荆州,在吊丧期间张居正来白洋为曾祖父立碑,碑的正面刻有“张公唐望国老之墓”,落款是“曾孙兵部侍郎张居正立”,碑的背面刻有张唐望生平。
上世纪60年代初碑还立在墓前,后由于街道建设,墓地上建了房屋,碑已失踪。
元代由官府“在白洋驿建北山书院”,北山书院的前身为“清江书院”,吉州书院山长文璋早年在白洋北山书院读书。
清雍正元年(年)旅居白洋的杜、杨、艾、李、蔡五姓商人集资在白洋建“鄂城书院”,现发掘有“鄂城界碑”,估计是鄂城书院的学田。
书院的设立,为白洋知识分子提供了成才的场所。
清顺治四年(年),宜都县治所曾乔迁白洋。
20世纪30年代前后,中共湘、鄂西边区主要创始人之一的周逸群、段德昌率人到白洋进行军事斗争。
年元月,军事干部易吉光(又名易朴、易诗光,中共党员),通过国民党驻宜的43军参谋长兼师长的谢汝霖(宜昌人,中共地下党员)的关系,进入白洋团防做兵运工作并任教练长。
易在此期间,除秘密开展兵运工作外,还培养副教练长汪道兰(白洋人)、朱德宜(白洋人)等六人加入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中共白洋第一个党支部,易吉光任党支部书记。
在党的领导下,白洋的工人、农民和学生运动兴起,年5月,党支部秘密组织纪念“5.8惨案一周年”的政治斗争,被敌人密告国民党宜都县党部,县党部派四川军阀杨森率部对白洋党支部开会地址实行包围,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与会人员迅速组织疏散,汪道兰、朱德宜等人在掩护同志撤离时不幸被捕,5月9日,汪道兰、朱德宜、刘和廷(曾为猫子会打过锣)三人被敌人刀杀于白洋苦草坝。白洋的革命斗争开始处于低潮。
抗战时期,民国29年,日本鬼子的铁蹄践踏白洋。民国32年6月12日,国民革命军出动6架飞机,在白洋至丁家店约3公里的木鱼坡途中,对日寇从宜都调往当阳的行军部队进行阻击轰炸,致使日军伤亡惨重。
民国32年8月17日,国民党30军在太保场与日军相遇,一场“太保场浴血战”在这里打响。
民国32年10月13日,杨家嘴农民杨连武等取了一日本鬼子的首级,只身游过长江交给国民革命军。
抗战胜利后,白洋后山曾竖立起“抗战英雄纪念塔”。
日寇投降后,国民党反动派在四陵坡、窑嘴修筑“三民堡”,时任白洋区的财粮委员陈进隘曾为该工程拨款,(陈进隘系白洋供销社退休职工,年病逝),企图阻止我解放军西进。
曾几何时,人去堡空,留下了历史的笑柄。
中原解放军挺进鄂西,于年7月12日解放古老背,接着宜都县城、白洋先后解放,8月7日,中共白洋区委、区政府成立,白洋回到了人民的手中。
白洋从北宋时就有集贸市场,继而发展到商贾云集,成为瑶华、安福寺等地农产品的集散地、出口地,具有一定规模。
日寇占领前,白洋集镇上著名建筑有清凤观、传磬寺、仁圣宫、水府庙、黄金堂、兰(张)氏宗祠、望江楼、明月桥等,尤其是兰(张)氏宗祠的石狮、石柱、石匾、石刻工艺巧夺天工,至今还被人啧啧称赞,可惜的是大部分古建筑设施遭到日本鬼子的破坏,现只留下了部分遗迹。
我叫白洋
身上有无限可能未来也会更加璀璨!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