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新华财经官方微博」原标题: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奏响“技能山西”强音核心提示:从年起,山西开始实施“全民技能提升工程”,着力构建“技能培训、政策支撑、劳务市场、信息管理”四大体系,致力于提高全省劳动者技能水平,努力让更多劳动者实现“一技在身、一证在手”。新华财经太原8月6日电(记者张磊)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从年起,山西省开始实施“全民技能提升工程”,着力构建“技能培训、政策支撑、劳务市场、信息管理”四大体系,计划5年完成万人的培训任务,致力于提高全省劳动者技能水平,努力让更多劳动者实现“一技在身、一证在手”。“重金良策”叩开“技能山西”大门年,山西省财政投入20亿元将完成万人的培训任务,完成万技能人才的取证,实现新就业万人。其中高素质农民的培训要投入4亿元(含农业农村厅1亿元)培训25万人,新增技能人才17万人,高技能人才3万人,实现脱贫劳动力培训全覆盖。“这个投入力度是前所未有的。”山西省财政厅副厅长段萃介绍说,年受疫情影响,山西的财政收入下滑、收支矛盾突出,他们克服困难、平衡收支压力、拓宽筹资渠道,从失业保险基金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设立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培训是增技赋能的一把“金钥匙”,通过开展培训、取证工作,山西众多普通农业从业者向高素质农民转化升级,高职院校毕业生通过“一技之长”成长为技能人才。山西省将培训工作和产业发展相结合,实施“一县一品牌”工程,培育发展了“吕梁山护工”“天镇保姆”等特色劳务品牌个。利用专门学院、县乡级合作社等单位,山西整合农科院所学者、农业部门农技专家等师资,为农民进行培训。忻州市繁峙县农发村的赫润梅曾是贫困户,在参加培训班后,学会了木耳吊袋种植方式。如今,她办起了合作社,年收入过百万元,带动几十户村民就业。据悉,自年实施“全民技能提升工程”以来,山西省已累计培训多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多万人,万人取得各类技能证书。劳动者技能水平大幅提高,技能就业、技能增收成效明显。山西还从职业标准规范、资金管理、信息化建设、数据统计调度等层面分别制定了多项保障性政策,促进技能培训相关工作。制定了20个技能评价标准,实现主导产业和新产业、新业态评价标准规范基本全覆盖;建立完善高素质农民培训持证数据库,实现培训持证信息可追溯、可查核、相关政策支持可兑现;在省内建立劳务输出总站,在粤港澳、长三角、京津冀三个重点区域建立劳务服务的区域中心站。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长孙法军评价说,山西省在培训内容、培训方法上有很多创新,特别是在全国第一个开展职业农民技能评价颁证工作,并率先制定发布了20项职业农民生产技能评价地方标准,大大提升了培训工作的规范化程度,为各省做出了表率。“增技赋能”武装新农人头脑在我国,农业农村正加快由传统向现代升级。规模化、专业化、科技化、融合化发展成为农业产业新形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培养高素质农民意义重大,更为急迫。围绕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山西实施农业企业家、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家庭农场主、返乡创业青年、种养加能手和能工巧匠5项培养计划,着力为乡村振兴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年近六旬的刘笑,是山西省柳林县三交镇的一位农民,也是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吕梁山上家喻户晓的抗旱“土专家”。他用三十多年时间钻研抗旱技术,研发出的“旱地水作物全封闭种植方法”“旱地保水柔性膜体结构材料”等11项技术和器械获得了国家专利。多年来,刘笑开展各类技术培训和科普讲座,为身边的农民传授抗旱“秘籍”。他曾东上太行,西渡黄河,完成了上千亩旱地节水农业的示范种植,甚至远赴吉林、甘肃和河南等地推广抗旱技术。求教的人众多,为方便交流,他建了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