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春看课柳林风声整本书导读课

在科尔沁区开展的“主题学习”培训会上,有幸听了于秋婷老师的一堂整本书导读课,现场记录,课后写了自己所学之处。时间仓促,若有错别字和不当之处,请谅!

《柳林风声》整本书导读课

——于秋婷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故事类书籍吗?在故事百花园中,有一个重要的分枝——童话。

玩猜童话的游戏,初步感知童话的特点

根据人物猜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陶罐和》

童话中的人,不只是人,还可以是?动物、物品(自然中的所有物品都可以是童话)

根据据情节猜童话:《七颗钻石》

接下来的,只是一段环境描写。《巨人的花园》

小结:刚才从:人物、情节、环境来猜故事。接下来,从下面三个角度来读童话。刚才是一个故事,接下来不同的是一本书。

二、初步感受《柳林风声》的内容

1.根据题目,故事发生在哪里?“风声”又是指什么?

生:自然界的风

生:风刮过的声音

生:风吹过柳树林

师:读过这本书后,看看你有没有不同的理解。

2.继续观察封面,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人物是动物。

师:什么样的人物,出现在封面上?

生:主角

师:继续观察,还能读懂什么?

生:作者是:肯尼思格雷厄姆(英)

3.读书,还要读目录。

指生读目录,共十二章。

师:从人物的角度,再来目录,你有什么发现?

生:人物都是动物。

师:里面有多少动物?你来数一数

生:有5个。

生:21万字里,本书的主要人物,让我们一起读它们的名字:鼹鼠、河鼠、蟾蜍、老獾

教师贴四个主要人物的图

三、走进人物和情节

1.拿出阅读材料1,阅读提示:在整体浏览的基础上,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人物用心阅读,想想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些句子中读懂的,边读边批注。(学生自读关键段落)

师:你选择的是哪个人物?他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在文章一侧写批注。有一提示:默读更有利于我们的思考。(学生再次读书)

生:我喜欢獾。从獾说:“……”,我体会它乐于助人。

师:我把你的关键词“乐于助人”,写在獾的后面。你的表达有观点,有依据,非常好,继续交流。

生:我也是喜欢獾。从它让大家进去吃,看出它慈爱。

师:我也把“慈爱”写下来,除了獾,你还有别的选择吗?

生:我喜欢蟾蜍。从……体会到蟾蜍乐于分享。

师:板书:乐于分享。提示大家,从刚才同学们读的蟾蜍这个片断,你还到了什么?(抓标点符号,看还有没有不一样的感受。再读读。)

生:蟾蜍无忧无虑。

师:同样一段文字,带着不同的心境去读,就会有不同的感受。另外两个动物,谁来谈谈你的感受?

生:鼹鼠勤劳。

师:时间关系,最后一个同学来分享一个河鼠。

生:我从“河鼠干练地把船推到对岸……”,体会到河鼠乐于助人。

师:它也乐于助人,对人友好。板书“友好”。在这么短的埋单内,就对书中的人物有了初步的理解。

师:再来观察目录,谁出现的次数最多?几个章节?

生:蟾蜍,有五个章节。

生:把有蟾蜍的章节连起来读读。

师:你体会到蟾蜍的经历是怎样的?

生:曲折,不平稳。

师:谁还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生:惊险、刺激。

师:你们太会读书了,正是这样惊险的情节,才有魅力。看最后一章《蟾蜍洗心革面》,联系平时的理解,“洗心革面”是什么意思?

生:大错误,改过了。

师:蟾蜍为什么洗心革面?先来猜一猜是什么事件,使它洗心革面?

生:联系第六章”偷车被捕“和第八章”逃出大牢“……

生:第十章”历尽磨难“,可见它经历了许多波折。

2.师:赶快读读阅读资料2,读一读,找一找蟾蜍洗心革面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你最感兴趣的句子划出来,一会读给同学听。

出示一行四人夺蟾宫的段落。

生:因为友情感动了蟾蜍。

师:你对哪儿描写,感兴趣?读给大家听,选择其中一处读给大家听。

生读书展示。

四、走进环境

个性鲜明的人物,曲折惊险的情节是《柳林风声》的特点。除此之外,还有环境描写。请你读读这几处环境描写,看看是什么季节?(分别是春、夏、秋、冬)

师:正是以一年四季的顺序,记录发生在柳林中的故事。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就美美地读一读,一会展示你的朗读。

学生练读。

师找一生读自己喜欢的季节读,然后把读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去找第二位同学读。

师:就这样读着读着,你觉得它是一个普通的童话故事吗?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像现实的感觉。

师:更像是诗歌,是散文。《柳林风声》带有浓浓的散文特点,散文体童话。还有其它7个章节,你还没有读。如果让你来读,你最喜欢哪一章,理由是什么?

生:我想读第九章,究竟有什么样的魔力?

生:第三章,想知道野林是什么样子的?

生:第一章,我想知道河鼠怎么救鼹鼠?

……

师:除了内容,还有这些地方也值得。出示:本书的来历。

父亲写给儿子的书,除了友情,我们还能读懂亲情。

师:出示”本书的影响“。读了这样三段话,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不仅美国总统喜欢,而且《哈利波特》的作者也喜欢,因为里边有友情和亲情。

师:放映电影节选片断。童话不仅影响我们的童年时光,甚至影响我们的一声,这才是它最恒久的魅力。

英春看课:

《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课外阅读的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统编本教材,也提出要实现“单篇经典阅读、多篇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可见整本书的阅读,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由之路。

作为整本书的导读课,我认为主要有三个目的。一是激发学生对这本书的阅读兴趣,产生非读不可的欲望;二是初步感知读这本书的方法,避免学生读书仅仅是为了猎奇;三是在导读课上,激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语言。

于秋婷老师的《柳林风声》导读课,给我们很多的启发。

一是注重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如,“从题目上看,这个故事发生在哪里?风声指的是什么。你来想一想。”“蟾蜍最后决定洗心革面,是什么原因使他做出这个决定?你来猜一猜。”“河鼠是怎样救鼹鼠的,你来猜猜看?”本身,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就对童话里人物的命运很好奇,加之一节课内,于老师多次让学生去猜故事的情节,所以学生脑洞大开,积极参与猜读,并且很想去读书,验证一下自己的猜读是否正确,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勒斯·曼恩曾说:“不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试图把学生教学,如同敲打冷冰冰的铁块。”好的兴趣,会事半功倍。

二是引导学生发现读这本书的点。

为了使学生读书有效、读书高效,真正读到这本书的精髓,教师的引导必不可缺。在这一点上,于老师做得尤为突出。

首先,她用玩游戏的方式,让学生知道童话的特点,读童话类的文章,就要人物、情节和环境。

其次,引导学生从封面和目录入手,整本书的结构,故事的大体内容,使学生了解本书里有个性鲜明的人物,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美国的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指出,“每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为一个分析阅读的读者,责任就是要找出这个骨架。一本书出现在面前时,肌肉包着骨头,衣服包裹着肌肉,可说是盛装而来。读者用不着揭开它的外衣或是撕去它的肌肉来得到在柔软表皮下的那套骨架,但是一定要用一双X光般的透视眼来看这本书,因为那是了解一本书、掌握其骨架的基础。”于老师,让学生从目录入手,写了哪些动物?谁出现的次数最多?然后把出现次数最多的有关蟾蜍的章节找出,看“喜欢折腾的蟾蜍——偷车被捕的蟾蜍——逃出大牢的蟾蜍——历尽磨难的蟾蜍——洗心革面的蟾蜍”,尽管还没有细读这本书,但是学生从这骨架上,已感知到这只蟾蜍经历了一个由脱胎换骨的蜕变,经历了一场洗心革面的成长。

再次,引导学生这本书的环境描写,使学生知道《柳林风声》从语言内格来讲,还类似于散文诗。那么,接下来学生在阅读时,就会到文章的语言特点。

最后,是引导学生这本书的来历和影响。使学生知道,这本书不仅讲友情,还有亲情。

再次,整本书导读课上要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是发展了学生语言,培养了学生的思辨力。短短40要钟一节课,信息量大,学生读书时间充分,当学生反复读“夺回蟾宫”的句子时,小伙伴四人团结勇敢的场面跃然纸上;当学生反复读“春、夏、秋、冬环境描写”的句子时,语言的美、散文诗的特点就有了感觉。我想,长久这样训练下去,“语言的积累与运用”一定会落到实处。于老师引导学生抓住蟾蜍本身前后事情的联系,抓鼹鼠、蟾蜍、河鼠、老獾之间的联系,这一联系很重要,很必要,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考虑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对整件事件有了一个统盘考虑,这也正是整本书阅读的魅力所在,更是深度学习的最佳途径。

于秋婷老师简介:任教于山东省德州市实验小学,山东省特级教师,德州市教学能手,德州市首届名师,多篇文章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殿疯的原因
中科医院专家微信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ulinzx.com/lcxtq/498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