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田真一:关西大学教授
与谢芜村《仿王蒙山水》年京都国立博物馆
一、从故乡到江户
享保元年(年),芜村出生在大坂郊外的毛马村。毛马村,位于淀川中心地带、去往中之岛的必经之地。虽然明治时代河道大改动,但江户时代中心区淀川仍是重要的分岔点,京大坂仍维系着河流的主干道。
据说芜村是村长家的孩子,芜村自己对出生闭口不谈。原姓谷口,也许是母亲的姓,本名就无从可知了;传闻说家道早年中落。
从家里出发到江户,前后发生之事均不明,江户有无亲戚也不知。不久之后,投奔到从京都回来的俳句诗人早野巴人门下。在孤独的深渊无法自拔的芜村,被巴人的俳句深深吸引了。巴人的草庵在日本桥石町,附近有一座报时的钟楼,取名“夜半亭”。巴人对于对于芜村来说,亦师亦父,更是生涯中唯一的老师。
在芜村的早期作品当中,《卯月庭训》——这首画中诗,附在刊刻出版的自画像之上。俳句与绘画同框,早就显示出俳句与绘画的高超技巧。
与谢芜村《捣药的玉兔》
宽保二年(年)6月,巴人以67岁高龄去世。芜村在二十七岁的夏天,唯一的庇护者逝世之后,前往从未踏足的关东地区。尽管芜村最大的支持者不在了,但关东一带仍有巴人的故交。例如结成的雁岩、晋我,下馆的风篁,关宿的阿谁,宇都宫的露鸩。拜访各地的权贵,不久许多人委托他作诗作画,芜村日精益进。
三十岁前夕,追随着芭蕉的足迹,芜村到达奥州。《奥の细道》在漫步柳林之时而作,与夏初季节观赏芭蕉不同的是,初冬的荒凉广阔之景更幽渺。二十九岁的芜村来到宇都宫,编写《岁旦贴》。《岁旦贴》是徘谐名家们在新春之际出版的诗册。当时芜村并不是名家,当地的徘句诗人露鸩极力推荐芜村去参与编集。
与谢芜村《奥の细道图卷》
芜村的足迹并不限于关东。当时滞留在江户的他,非常熟知净土宗大本山坛山寺的后门附近,尤其是流行的汉诗诗人服部南郭的私塾“芙蕖馆”,芜村也来学习汉诗、汉文的写作,得到文学素养的修炼。这些经验,是芜村的绘画、徘谐均有质的飞跃。进京之后的人脉也有所疏通。
青春时代在江户、关东地区度过的芜村,一直呆到36岁。曾经的芭蕉之旅,芜村几次在江户和近畿地区来往,之后再没有一次向江户方向去。之后,芜村便移居京都,与江户已逝的缘分成为了重要的财产。
二、从进京到丹后
宋屋是芜村在京都不可或缺的人物,宋屋是老师巴人在京都时代培育的一代精英门生。进京之后,芜村理所应当前去拜访,当然是芜村在京都的立足点。话虽如此,但是要在京都立足,时机尚未成熟。勉强数年之后,宝历四年(年)春夏之际芜村离开京都,前往丹后的宫津地区。
江户的增上寺、结城的弘经寺、京都的知恩院,还有这见性寺,都是芜村栖身过的寺院,都属于净土宗。这是芜村作为僧人的信仰,另外,作为未断凡尘之人,以僧人之身在外旅行比较方便,在宫津地区的长期停留,僧籍也必定延长。
无论如何,芜村不是平凡的修行僧,而是巧工绘画的画僧、精通徘谐的能人,是具有高超才能的宾客。当时以“朝沧”为画号的作品流传相当大,也就无从得知和想象是“他”。
与谢芜村《山野行乐图屏风》18世纪纸本淡彩.1cm×.0cm(每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相比于关东时代,芜村画技有着长足的进步。传世的几幅山水画和唐风人物画中,其中的《方士求不死药屏风图》、《十二神仙图》、《丰干经行图》等名作中都可见独特技巧,以其精彩、表情丰富的人物图,那轻妙洒脱的容貌和姿态,表现了晚年的芜村的全部。不过徘画之作《三徘僧图》和《妖怪画卷》,自然和微笑成为了图样。
在丹后的这段时期,更是芜村人生中的重大转机。宝历七年(年)9月芜村返回京都,不久自称“与谢”之姓,舍弃了僧人的身份,成为俗人,脱离了僧籍,“与谢”之姓和妻子的出现,事情有好必有坏,那个时候,芜村下定决心成为画家,有信心有远见,这是都已过40岁了。
三、归京·从讚岐到承袭“夜半亭”之名
从丹后回京之后,不久芜村就销声匿迹了。无论是画坛还是诗坛,人才济济的京城之地,其他人都脱离门户另立新派。尽管那时候,尽心尽力专致画业,留下许多的画作,但还是唐风人物画和风景画居多。
明和三年(年)六月,机会来临了。朋友集会时,成立了“三菓社”,真正的俳句诗会开始了。可是,越是鼓足干劲的时候,聚会在两次之后就中断了。九月份离开京城,踏上去讚岐的路,这次是和妻子孩子一起启程。不明缘由的是,讚岐俳谐活动与他并没有关系——从芜村的画业开拓目标上来看是如此。
与谢芜村《象头山图》
在讚岐的三年中,去过琴平、丸龟、高松等地,迄今为止见过各式各样的画境了,比如《寒山拾得图》和丸龟妙法寺现存可见的《苏铁图》,“这就是芜村啊!”——也就是被芜村纯熟的画技折服,惊叹不已。
明和五年五月返回京城,数月后再开俳句诗会,慢慢变得优秀起来。到年末为止的这大半年间,共举办了十八次诗会。因此明和七年3月(年),五十岁的芜村,正式成为一味俳谐宗师,独率一门,成为“宗匠立机”,江户的巴人“夜半亭”名号也传给了芜村,成为“夜半亭二世”,他也写下一诗纪念此事。
“夜半亭”是那些出于守护的责任,无弓无箭的情况下,以血肉之躯防盗花人,为他们的谦逊之心而传的名号。没有自信、明显的自卑,怀着本心,兼看人品,还在绘画生涯的芜村,穿着一双草鞋,尽管困惑,仍旧前行。
第二年春天,岁旦贴《明和辛卯春》编集而成,集合全门上下的力量,一当上宗匠就早早完成了任务。
这之后,终生呆在了京都,把一生的精力都倾注在绘画和俳谐上。
与谢芜村《十便贴》之“宜秋图”年纸本设色18cm×17.8cm
四、蕪村开花——京都徘坛的实力统率者
归京之后,那时的诗人们大量活跃在文坛,不知不觉芜村的交际圈变大,俳谐之志更坚定。三莱社的诗会比谁都热心的出席,事前芜村先作好诗,然后接受大家的斧正和建议,芜村承袭“夜半亭”之后,支持者更珍惜这种切磋的机会。
好友的相继离世,芜村伤心不已,不断进行徘谐创作。在夜半亭在经历了某种不明原因的颓势之后,逐渐恢复了生机。芜村明显在接洽各地徘坛的领袖们,把江户和京城徘坛并列成为中央徘坛,尤其是以加入芜村“夜半亭”为目标的京城俳句诗人们。
安永五年(年)四月,洛东金福寺境内,曾经有复兴芭蕉庵的计划提起,夜半亭当即支持。六年后(年)竣工,那也是芭蕉中兴的机遇。
这时,绘画方面出现了一大转机。
明和八年(年)8月,和池大雅合作的《十便十宜图》完成了。池大雅作《十便图》,芜村继而作《十宜图》共计两本画册。全二十图,都是18厘米的四方小图,都是意境高深的令人称赞的作品。
与谢芜村《十便贴》之“宜晓图”年纸本设色18cm×17.cm
每图都是以“宜春”、“宜风”等为主而墨书的七言绝句,歌颂的是中国清代诗人李渔的山庄的生活之景,是书画一体的系列作品。
大雅那个时候在京都,是涉猎书画的名家,声誉极高,年龄比芜村小,但职业生涯比芜村时间长。
大雅的《十便图》完成之后,大家便猜芜村的《十宜图》如何作画。那样的话,无法得知大雅的书画之中的含义,不用说绘画,文字更是。不追随他人,想象这是绝好的机会展示自己风采。
五、蕪村成熟——传世徘画的杰作
安永六年春,在仅有二十页、书名为《夜半亭》的小册子上,出乎意料的出现了“鼎盛之作”——《春风马堤曲》。总共18首诗,全部都是俳句形式,比汉诗规定的字数多几字的诗句,是短歌、俳句自由创作,形形色色诗律混在一起的作品。日本的诗歌,无论如何形态,都是从五·七·五音律孕育出来的。因此,这部作品在多种诗形的运用下,是音律束缚的释放。并且能勾起读者的乡愁,通俗易懂,确实是先决于时代之作。
芜村当年甚至给自己定下了每天写十句的定额任务,尝试集中创作俳句——已经是超过60岁的俳句修行了。可是没几天就无法继续了,不得不永远终止了。中断不久后,空白的笔记就用往昔的话语来填补。
画业方面,从前的画号“谢春星·谢长庚”改成了“谢寅”,具体时间不可而知,比如安永七年(年)六月创作《山水人物画》的左右署名是“春星”和“谢寅”;下个月的山水图也使用“谢寅”这一称号,从那之后就一直使用新号。尽管那样,落款仍旧共用“春星·长庚”之印。凡是晚年皆用“谢寅书”的画作,被认为是芜村绘画的最高境界。尤其是以《峨眉露顶图卷》、《夜色楼台图卷》这两幅诗情画意的横卷轴,六曲一双的银地屏风《山水图屏风》,都是伟大的作品,画风开阔舒朗。
与谢芜村《武陵桃源图》年京都角屋藏
还有绘画和俳谐一体的作品。
特别是芭蕉的肖像画,芜村不厌其烦的描绘了无数次,并且多数是芜村作为外行画家时所画。而作为职业画家后,芜村却没能留下珍贵的芭蕉画像。
芜村65岁时,安永9年(年)冬天,继任者几董的《两吟歌仙》二卷完成了。第二年天明元年五月,同宗的金福寺的芭蕉庵完工。天明二年,相隔十年之后,十分珍惜,并协助支持举办的名古屋的晓台的芭蕉百年忌辰上,嘱咐继任者们继承这种体制,俳谐的盛况在芜村的支持下踏实发展着。
十二月二十四日晚上,芜村将候在一旁的月溪招来,指示他写下一句又一句的诗。与《春风马堤曲》的“初春”之作正好相反,好似生命。这一生,每一只言片语,都将沉寂于往生世界,六十八年的生涯戛然而止。亲戚和相关人员发布了讣告。年关将近,顾忌新年,只能等待。改到第二年一月二十五日正式下葬做佛事。在金福寺境内的芭蕉碑旁安葬了他。弟子们为了彰显爱戴之心,墓的背面刻着“天明癸卯年十二月夜半社弟等授资建立”;墓碑表面,只是简单的刻着“与谢芜村墓”。
翻译:蒋美颖
本期编辑:沈子寒
亚洲美术立足亚洲美术弘扬东方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