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优秀非遗传承者,他们榜上有名

白癜风康复案例 https://m-mip.39.net/pf/mipso_4695249.html
1月5日下午,随着在聊城电视台演播大厅录制“‘相守心传’年聊城市第三届非遗春晚”,聊城市第三届十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及聊城市第三届十大人气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揭开神秘的面纱。在非遗晚会上,聊城市第三届十佳非遗传承人依次走上台,将“十佳传承人”奖牌、奖杯、证书揽入怀中。据悉,这标志着“聊城市第三届十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评选圆满画上句号。经过激烈的网络投票和专家评审,1月5日,聊城市第三届十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单最终揭晓。专家们结合网络票选结果和各大候选传承人对非遗项目的贡献,最终评选出聊城市第三届十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0名、聊城市第三届十大人气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0名。十佳非遗传承人分别是,洪林、侯少坤、杨连彪、相东方、刘建平、李延平、鲁清田、崔增、吴东青、韩华锋。十大人气非遗传承人分别是,田田、梁平、董友环、李振华、郭连成、于瑞龙、赵同环、郭春奎、王立河、栾占海。活动以非遗项目为形,以传统技艺为魂,通过传承人承载非遗的情况以及传承活动,宣传聊城非遗项目,促进聊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繁荣与发展,评选出为聊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用具体行动促进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发展。据了解,参加此次活动的非遗传承人总计30名,是聊城各县市区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中推选出的佼佼者,他们都为各自项目的传承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共服务科科长崔翔表示,举办本次评选活动,目的是为了对为聊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进行表彰,激励传承人更好地承载非遗信息和技艺,并将非遗技艺很好地传承下去;同时,也是为了让更多聊城人了解本土传统文化、古老技艺,让更多聊城人因为这些耀眼的非遗项目感到自豪。本次评选由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聊城晚报承办。

新闻延伸

聊城市第三届十佳非遗传承人各有绝活

聊城市第三届十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单刚刚出炉,聊城晚报记者发现,这些传承人之所以被评为“十佳”,其在承载非遗信息和传承非遗技艺方面,不但不遗余力,而且各有自己的传承绝活。

洪林亲自传授驾鼓技巧侯少坤重建临清龙灯队

临清驾鼓第四代传承人洪林,自幼在驾鼓声中长大,受父辈熏陶耳濡目染,七岁的时候就跟随父亲(驾鼓第三代传承人洪玉卿)学习鼓技,娴熟的掌握了驾鼓技艺。作为临清驾鼓队伍的骨干力量,洪林对临清驾鼓的资料一直搜集、挖掘和整理归档,包括视频、文字、图片等在内的更加完备的数字化档案库。每年都积极带领临清驾鼓队参加本市的品牌文化活动。年带领临清驾鼓队走进临清民族实验中学,亲自教授临清驾鼓的演奏技巧,让孩子们近距离了解这一古老文化的魅力。

临清龙灯是临清民间文化艺术遗产的宝贵资源,近三十年来传统龙灯技艺断层、面临消失,代表性传承人候少坤本着对社火文化执着的热爱,练就了娴熟的舞龙技艺,除了舞龙灯外,高跷、秧歌、舞狮及各种锣鼓等样样精通。侯少坤于年起招募爱好民间传统艺术的人员,重新组建临清龙灯队,根据队员们的兴趣特点,开始从基本的舞龙动作到龙灯锣鼓逐一培训排练,使一批年轻人逐渐的掌握了龙灯这一民间表演艺术的基本要领。目前,其领导的临清社火协会注册舞龙人员已过百余人,并先后组建了少年舞龙队和首支女子舞龙队。

杨连彪倾心为镶嵌技艺相东方传承技艺百余人

杨连彪,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杨镶嵌、百宝嵌、木雕镶嵌代表性传承人,从13岁起工笔绘制各种锦鲤、荷花。杨连彪痴迷于传统家具的设计手绘,成年后又与四代木匠之家的妻子共同传承镶嵌技艺。杨连彪经过近二十年的研究、绘制、修改,出自他手下的作品从器型上把握事物十分到位,工艺配置上符合北方大众的消费水准,在镶嵌技艺上完全掌握了宫廷家具镶嵌的水平,为全国不足5人濒危镶嵌技艺群体注入了新鲜血液。

作为高唐四平调传承人、年届花甲的相东方告诉聊城晚报记者,在学习演唱中,她吸收了郭汝河老师的“脆”和朱玉亭老师的“柔”等演唱特点,加之自己的发展与创新,形成了自己的柔、脆、美四平调演唱风格。近几年来,她收徒百余人,并毫不保留的把四平调演唱技艺传授给他们,带领徒弟在县城各层次文艺演出活动中亮相,还经常带领徒弟们到乡镇驻地及学校、敬老院演出,每年演出不下20场次,仅年高唐四平调被批准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以来的13年中,她利用各种场合演出达场次以上,观众累计达12万人次以上。

刘建平“柳林花鼓代代传”李延平徒弟遍及省内外

柳林花鼓市级传承人刘建平尽管比较年轻,但她为了让柳林花鼓这块国家瑰宝一代代传承下去,年,她经过重新查阅资料,不断练习,又单独和老艺人沟通交流探讨柳林花鼓,准备以舞台艺术的形式把柳林花鼓展现在广大群众面前。为传承柳林花鼓,她将冠县传承柳林花鼓的一舞蹈学校取名为“柳林花鼓代代传”,寓意让柳林花鼓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在传授动作的同时,她向孩子们讲述花鼓的故事,让孩子们在练习的过程中,一遍遍磨合,终于排练成功,参加了山东省第十一届青少年舞蹈大赛获得“一等奖”,在全省校园舞蹈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马官屯泥塑第五代传承人李延平,长在农村,小时候最感兴趣的就是和小伙伴们捏泥人,细腻的黄河胶泥经过他的手总能变成一个个憨态可掬的泥人。此后,李延平几乎泥不离手,天天捏泥人。20余年来,他先后求教于天津泥人张的弟子吕方、江苏惠山泥塑艺人王耀祖和聊城马官屯村泥塑老艺人郑克,学遍当时全中国最好的泥模制作技艺。近年来,他多方奔走,热情传授泥塑技艺,其徒弟遍及省内外。同时,作为聊城大学客座教授,他还将这门古老的记忆带进大学课堂。

鲁清田古法造纸很别致崔增鸳鸯饼传承数十人

阳谷石佛鲁庄造纸技艺传承人鲁清田,多年来一直坚守和传承古法造纸术,让全国各地人士了解古老的造纸术,使很多的书画和造纸爱好者前来观光实践。年,鲁清田对鲁庄造纸工艺车间进行了修缮和实用工具购置,培训及研发了新的纸类,培训授徒传承人近30名。过对生产工具的修复改善,大大提高了手工抄纸的产量和质量,产量由原来的每天生产0张,现在达到每天产出张。由于改善了抄纸环境和工具及研发的新纸,所生产的质量大幅提高,达到了国家大专院校使用所规定的标准。

多年前,郑板桥时任县令的鲁西重镇莘县古城镇,流传着一种美食——“鸳鸯饼”,既是美食,又有文化相伴。如今,鸳鸯饼已在其传人崔增手中得以继承和发扬。崔增依旧秉承传统手工技艺,不但制作出流水线无法匹及的佳品,而且陆续培养了数十位学员,并让鸳鸯饼这个历史文化美食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

吴东青免费传剪纸技艺韩华锋常演蛤蟆嗡剧种

非遗春晚颁奖仪式上,茌平剪纸第五代传人王玉飞代母亲吴东青前来领奖。王玉飞表示,母亲吴东青从小随祖母长大,其高祖母和祖母都是方圆几十里的剪纸高手,乡邻红白喜事的剪纸都出自她们之手。母亲自幼跟其祖母学剪小合碗、窗花、团花,后跟其父亲学画刻剪纸。母亲吴东青致力于茌平剪纸的传承与发展,培养了一批剪纸人才。同时她还在传承和培养剪纸文化上做了很多工作,包括开办免费学习班和到中小学进行剪纸特色课的教授等。

作为蛤蟆嗡市级传承人,几年来,韩华锋排演了《武训立志》、《武训行乞》、《武训推磨》三个小戏,并且在戏中扮演了武训。排演过《大刘老刘和小刘》,在其中扮演大刘,在大型蛤蟆嗡戏《武训舍情》中扮演娄进士。年,参加了昆山举办的全国百戏展演和东平举办的戏曲展演等活动。每年都参加送戏下乡惠民演出百余场。

聊城市第三届十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序号

姓名

项目名称

1

洪林

临清驾鼓

2

侯少坤

临清龙灯

3

杨连彪

红木镶嵌技艺

4

相东方

高唐四平调

5

刘建平

柳林花鼓

6

李延平

马官屯泥塑

7

鲁清田

石佛鲁庄造纸技艺

8

崔增

崔增鸳鸯饼

9

吴东青

茌平剪纸

10

韩华锋

蛤蟆嗡

聊城市第三届十大人气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序号

姓名

项目名称

1

田田

茌平剪纸

2

梁平

东昌古绵

3

董友环

茌平董庄中堂画

4

李振华

高唐老王寨驴肉制作

5

郭连成

莘县张鲁查拳

6

于瑞龙

于氏金刚力功

7

赵同环

柳林花鼓

8

郭春奎

东昌府木版年画

9

王立河

东昌陶器制作工艺

10

栾占海

东昌府木版年画

■来源:聊城头条(liaochengwanbao)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陈金路

你花了·秒来阅读

点个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ulinzx.com/lcxfc/905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