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觉得不开心的时候,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不妨打开《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看看郁郁寡欢的蛤蟆先生是怎样一步一步摆脱困境,心情大好,活出自我的。
首先这是一本畅销书,年销万册。在英国被视为心理咨询入门书籍,不管你是否真的有心理问题,你都可以毫无戒备地翻开阅读,就像读一篇故事,轻松愉悦。
该书借鉴了《柳林风声》的人物,从形象到情节,属于拿来就用,而且反响热烈,这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用一个听着就很有趣的人物,蛤蟆先生,赋予它人类的情感,带着读者一点一点走进内心世界,找出自己所处的真实状态。
第一种,儿童自我状态。
在这一环节,重点阐述了适应型儿童自我状态。最大的表现为顺从,这是抵御愤怒的表现。对于父母的严厉指责,适应型儿童会出现同意、取悦、道歉、依赖等连锁反应。你可以自查,你或者你的孩子有没有这样的表现。
抵御不了的愤怒还是需要发泄出来,可能是撒泼,躺在地上,又踢又滚;怄气,绷着脸,死气沉沉;任性,不让我做,我偏做;郁闷,一个人郁郁寡欢,不想搭理人;拖延,你越催,我越磨磨蹭蹭;厌烦,表情,语言都透露着极其不耐烦。
愤怒通过以上方式进行释放,之后恢复常态,但却给人际关系造成伤害。
第二种,父母自我状态。
这也是常见的一种状态,你可能已经深陷其中。重点表现为,挑剔型父母。孩子做什么都不对,孩子有了一点成绩,也不会给予表扬,而是不屑一顾。孩子做错事,更是大为光火,批评教育的话,一箩筐一箩筐地往外冒。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是不罢休,不说个天昏地暗,总觉得内心不满。这样的人,在家庭里扮演上帝的角色,拥有绝对领导权。在工作上,又像家长一样对待自己的员工。
第三种,成人自我状态
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状态。处于这一状态的人,能够理性而不情绪化,做事情有计划,有考虑,有决定,有行动。能够很好地认识自己,不断学到关于自己的新知识,并能够把所学的知识与技能为自己所用。
人的境遇不是一成不变的,三种状态也是穿插交替,大趋势寻求稳定。成人自我状态是努力的方向,只有转变自己的行为和态度才有可能,而这需要付出勇气与决心以及艰辛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