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淮阳柳林)《钱氏家乘》的三次续修
钱良营
周口(淮阳柳林)钱姓源于浙江杭州临安吴越王钱鏐之二十一世孙钱龙。钱龙字灵长,为明代世袭指挥使。据考证,钱龙于明朝年间由汴京携带家眷,乘坐船只,顺运河(鸿沟)南下,船行至陈州固陵(即今淮阳齐老乡柳林村)码头,龙蹬岸栖息,见此地风成化习、街市繁荣昌盛、民众安居乐业,便在此定居。龙为周口(淮阳柳林)钱姓始迁祖。至此,周口钱氏以柳林为根源地,历经五百余年的繁衍生息和迁徙,由原来的老固陵小宗亲四门,发展到众多分支。目前主要分布在周口市辖的淮阳、郸城、商水、太康、沈丘、西华、项城等县市区的50多个村镇,全市钱姓人口已达两万余。
周口(淮阳柳林)《钱氏家乘》,现存的有一九五二年和一九八六年的两种版本。一九五二年的版本为吴越王钱镠三十四、始迁祖钱龙十四世,柳林人士钱良辅先生组织修订。钱良辅先生与江浙钱姓名人钱士青,既钱文选先生,通过大量的书信来往,掌握和了解到吴越钱氏的根源,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又依据固陵钱氏最早的钱氏发展记载,修编了固陵《钱氏家乘》(年版本)。
根据考证,钱良辅修编的《钱氏家乘》为手抄本,包括插图绘像,都是钱良辅宗亲绘制。钱良辅修编的《钱氏家乘》为传承钱氏根源、为钱氏后人寻根问祖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是一部具有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的宝贵的文化遗产。目前存世已经不多。
一九八六年的版本,是在一九五二年版本的基础上续修。因当时条件限制,加之钱氏后裔居住广泛,交通不便,通讯不发达,给续修家谱带来很大困难。但是,宗亲先辈们克服种种困难,最终把固陵《钱氏家乘》延续传承下来,为后世宗亲提供了寻根认祖的依据。是难能可贵的。一九八六年的版本为刻印线装,一套五本,现存较多。比较清晰地记录了周口(淮阳柳林)钱氏宗亲的来源、繁衍和迁徙过程。为后世续修家谱提供了可供借鉴和了解的历史资料。
新时期周口(淮阳柳林)《钱氏家乘》续修工作是从年酝酿、年初启动的。这次续修是由淮阳北关钱良营、北小关钱良学、柳林钱立勇、商水中岭钱世杰等钱氏宗亲发起的。为保证续修《钱氏家乘》工作能够顺利完成,先后成立了周口市钱姓文化研究会、周口(淮阳柳林)钱氏家乘编写组委会、周口(淮阳柳林)《钱氏家乘》编委会。制定了续修周口(淮阳柳林)《钱氏家乘》的方案,以周口市钱姓文化研究会的文件形式,向全市钱氏宗亲聚集地下发。
为使周口(淮阳柳林)《钱氏家乘》续修工作顺利开展,他们先后召开动员会、促进会、通报会等各种大小型会议十余次,以各种形式推进续修工作。制订了彩色宣传页两种,印制达一万份,发放到各地宗亲手中;为采集信息的方便,他们设计了六种表格,印制数万份,为信息采集人员提供了便捷的方式。针对信息采集不均衡,外出打工人员多的实际情况,他们还通过网络进行宣传,在河南钱鏐研究会博客和周口钱姓文化研究会博客上宣传续修周口钱氏家乘的消息。在《周口晚报》上登载续修周口(淮阳柳林)《钱氏家乘》的公告。
采集信息是续修家谱成败的关键一步,周口各地钱氏宗亲在信息的采集上都做到了细致认真。如白楼钱庄,淮阳城北小关钱氏、商水中岭钱氏等地采集的信息,脉络清新,前后照应,较好地反映了本地宗亲发展的轨迹。
为了挖掘周口(淮阳柳林)钱姓的历史文化和与周口钱姓相关的古迹,他们多次到柳林、郸城钱店等地深入采访,挖掘到与钱氏有关的古迹,如柳林的才子楼、御赐牌坊、钱良辅日记、固陵红石桥、郸城谷堆庙等,这些文物古迹都记载着周口钱氏的发展历史,记载着周口钱姓的历史文化,对于家族文化、民族文化的传承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与传统的续修家谱不同,年版本的周口(淮阳柳林)《钱氏家乘》除了把世系这一卷极力做好外,还重视创新,挖掘历史文化,围绕钱姓历史名人和当代名人做了大量的工作。周口(淮阳柳林)钱氏先祖,有许多在历史上都是声名远扬的人物,如24世祖钱腾云、钱万选、钱腾云等,在当时都是功德显赫的高官,相当于现在的部级官员。28世钱廷文。在当时有钱才子称誉。著有《柳圃诗集》六卷、《别集》四卷,其事迹和作品在清朝时期的陈州府志上都有记载。而在老族谱上却很少记载。因此,新续家乘注重挖掘周口籍钱氏名人,设立章节,对周口籍钱氏名人给予记载、介绍和传播。
除了挖掘历史文化和历史名人,记载当代名人,续修周口(淮阳柳林)《钱氏家乘》还增补了孝贤卷,对孝顺儿子、孝贤媳妇进行记载,把钱姓耄耋老人也记入了家谱。
通过创新,年版本的周口(淮阳柳林)《钱氏家乘》既成为一部传承周口钱氏世系的家书,又成为记载周口钱姓历史文化发展轨迹的宝典。
附图:1、1年周口淮阳柳林《钱氏家乘》
2、年周口淮阳柳林《钱氏家乘》
3、年周口淮阳柳林《钱氏家乘》
河南钱镠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