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慈展厅听党史,厚植情怀成栋梁白

北京白癜风最佳治疗方法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114/5202240.html
习总书记强调: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用好红色资源。为了推动白塔畈实验学校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深耕青少年阵地,厚植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3月30日,白塔畈实验学校组织数百名学生分班级走进白塔畈镇光慈展厅,追寻革命诗人蒋光慈先生短暂却又光辉的一生。支部书记、校长关从胜,副校长杨涛和部分班级班主任参加了这次活动,支部副书记彭忠良经过长时间的素材搜集和讲稿准备,当起解说员。在这个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草长莺飞、孕育希望的日子里,同学们怀着崇敬、肃穆的心情走进光慈展厅,在古铜色的蒋光慈先生雕塑面前,或凝神注目,或举起稚嫩的小手行队礼。蒋光慈先生手握书卷,戴着一副眼镜,目光炯炯地望着远方,坚毅的眼神中流露出革命必胜的信念。蒋光慈的家由祖父蒋德福迁往白塔畈,其父蒋从甫在白塔畈小街租房经商,后又买房开起杂货店,店号名“蒋恒兴”。农村收获时节,又增开米行,家中渐有积蓄,在白塔畈小街扎下根来。蒋光慈故居坐落在白大村白大老街中间,坐东面西,呈“凹”字形,原为土墙草顶店房四间,瓦顶堂屋、厢房各三间,蒋光慈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少年。在蒋光慈先生写的一首诗《乡情集》面前,同学们饱含深情地诵读起来,声音琅琅,“在村镇的北头有一条小河,小河的两岸上有着柳林,这里在夏天可以听见蝉鸣,在冬天也不断孩子们的踪影。”这是蒋光慈先生对家乡白大河的描写,表达了浓浓的思念家乡之情。彭忠良对同学们说道:不管我们走到哪里,故乡永远是我们的根,不能忘了根。13岁时,蒋光慈考入临近的河南固始县县立志成小学读书,得到老师詹谷堂(革命烈士)的引导帮助,接触到新思想,为以后走上革命道路打下了基础。小学毕业后,他考入固始中学。年12月7日,蒋光慈先生在莫斯科加入共产党,成为中共旅莫党组织早期党员之一。当时,全中国党员总数不足人。年1月,蒋光慈先生出版了第一部诗集《新梦》,这部诗集为中国无产阶级文学大厦奠定了第一块基石。彭忠良还向同学们绘声绘色地讲述了《少年漂泊者》中主人公汪中的故事。汪中是一个佃农的儿子,父母被地主索租逼死后,四处流浪,沦为乞丐,备受风欺雨虐,人讥狗咬。后到汉口当旅馆茶房、纱厂工人,在二七大罢工中,因参加工会被捕。出狱后到上海从事工人运动,不久又到广东入黄埔军校,在北伐革命战争中英勇牺牲。小说通过汪中这个形象,揭露了旧社会的罪恶。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和书信体形式,洋溢着强烈的反抗情绪和浪漫主义激情,颇有革命鼓动性。彭忠良动情地说道:同学们,旧社会就是一个人吃人的社会,同今天的幸福生活相比,简直是一座人间炼狱,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长成国之栋梁。年11月,此时的蒋光慈先生重病缠身,挣扎着完成了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咆哮了的土地》。蒋光慈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其文学成果颇丰,他创作了30多部总共多万字的作品。他的作品在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创建中极富开拓作用,创造了一系列的“第一”和“先导”、“先声”。蒋光慈先生溘然长逝后,当时的市长陈毅亲笔题写了“作家蒋光慈之墓”的碑文。在那个时代,以习仲勋、胡耀邦、陶铸为代表的数千万青年,就是在读了蒋光慈的小说之后,才毅然踏上革命的征程。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金寨革命博物馆,在讲解员介绍蒋光慈及其作品时,他深情地说:“我的父亲当时也是受了蒋光慈作品的影响走上革命道路的。剥削制度要推翻,就是读了他的小说才认识到的。”走到这里,彭忠良循循善诱问道:看了这些,同学们有什么想法?大家不禁张大了惊讶的嘴巴,羡慕不已。彭忠良因势利导,对同学们说:对,我们现在虽然比不上蒋光慈先生,一部作品影响一代人投身革命事业,但是我们可以写出一篇篇优秀的习作,让老师在班上当成范文朗读。同学们纷纷点头称是。当每个班的同学参观展厅快要结束的时候,彭忠良都向大家提出几个问题,没想到同学们印象很深刻,竟然异口同声,对答如流。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白塔畈实验学校开展这次党史学习教育,广大学生回顾了中国革命文学开路先锋蒋光慈的一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决心刻苦学习,奋斗不息,建功立业,努力成长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来源:白塔畈实验学校

初审:李乾祥

终审:卢万胜

投稿邮箱:jzjyzc

sina.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ulinzx.com/lcxyy/1084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