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生,我所知道的一切,都来自童书

题记:我们时常想找到一份给孩子们的书单,其实,作为成人的我们,可能才是最需要这份书单的,

这本书的作者叫陈赛,毕业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现任周刊主笔。

吸引我买这本书的原因是读了书中序《置时间之外》这篇文章。有一段话:

一个孩子体验时间的方式与成年人有很大的不同。对成年人来说,时间像一支箭,始终指向一个方向;孩子的时间却像一个圆圈,它哪儿也不去。所以,我们的时间高效却贫乏,而孩子的时间虽然没什么效率可言,却是开放的,充满了可能性-万物都是惊喜,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他们的世界每天都焕然一新,闪闪发亮。

昨天早上有个家长问我怎么治疗孩子的拖延毛病。

原来,她的孩子大概三岁,吃饭总是花上一个小时,上学老师迟到。

她不想孩子没有时间观念,不想从小就做一个不守时的人。

我推荐她这本书,也给她截图了书中的这段话。

我的方法不一定合适每一个家庭里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因为我从来不要求一个2-3岁的孩子去遵守我们成年人的时间观念。

优秀的童书,不仅仅能吸引我们现在的孩子,更多的可能是呼唤起我们自己心中那个10岁的孩子的重聚。

我同意书中作者的观点:

阅读童书也可以作为一种人生重聚的方式吧。隔着二三十年的时光,和自己内心那个10岁的孩子重聚,试着用他/她的时间重新度量人生,用他/她的时间眼睛重新打量时间-那种对时间尚且充满温柔、善意和期待的目光。

日本儿童文学家柳田邦男说:“人的一辈子有三次读童书的机会,第一次是自己是孩子的时候,第二次是自己抚养孩子的时候,第三次是生命即将落幕,面临衰老、疾苦、死亡的时候。我们都会出乎意料地从童书中读到许多称之为新发现的深刻意义。”

第一篇文章是关于《小王子》,我自己总是模糊地记得小时在香港TVB电视上好像有看过这个卡通,只是具体剧情不太记得。

我喜欢看人物传记,关于《小王子》的作者AntoindSaint-Exupry的真实的一生,本身就是一个有趣的故事。

上个月带嘉昊去了日本环球影城,看到snoopy的主题小乐园,只是我却不清楚,其实snoopy这个卡通人物是出自哪里的?

还有我和孩子们看了一次又一次的《野兽国》,作者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书里有个文章,《关于为什么孩子要读经典?如何读?-一位耶鲁文学教授的童书清单》。

在一个信仰缺失的时代,至少阅读能让人的心静下来,慢下来。孩子的成长能够优雅一点,从容一点。

教授最后的建议是:“我想,父母唯一能做的,恐怕就是温柔和耐心,适时地提供一些建议。比如你可以说,亲爱的,今晚我们关掉电视,让我给你念一本《儿童诗园》吧。或者,我坐在这里,给你读一则北欧神话,或者《柳林风声》,也许你会很喜欢的。让我们老派一晚上。虽然听起来有点可悲,但这是我唯一能建议的。”

本来就不看电视的我们,晚上9点回房间,就是跟孩子们一起的阅读时光。

除了在灯还亮着的时候用眼睛看绘本,我们关灯后还有爸爸妈妈的口述故事时间,有时候会一起背诵《弟子规》或者《三字经》。

还会一起念念一些简单的唐诗。

这样的时光,是孩子的,也是我们的。

棉花糖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北京那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什么是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ulinzx.com/lcxxx/662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