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柳林观音洞—
探访柳林观音洞
杨洪胡正忠
八马岗下观音洞,四季香火别样浓;
观音端坐莲花台,隐在深山梅林冲。
观音洞
艾家镇柳林村西,有南北走向U型山谷,名“梅林冲”,有观音洞隐于其中、曾为香烟缭绕之佛教文化场所。
●卡曼斯科
年11月19日下午,笔者率一批文友从艾家集镇出发,前往柳林村四组考察了传说中的观音洞。我们乘车沿刘柳进发,经过柳林村委会后,来到了家住柳林村四组梅林冲口的黄玉珍房前。
●前往观音洞
的路上
下车后,我们向右行50米,从黄开俊住房前跨过一条小溪沟,再爬上多米山坡,然后沿着山路横行多米,转入多米长的大湾道。在未接近山洞之前,我们无法看到山洞,因为它完全隐藏在一大片树林之中,只有当你进入了那片茂密的树林之后才能看见一个巨大的岩屋。
●杂草丛生的山坡
△山坡上,长满芦草
●茂密的森林
遮挡住看不见
当我们来到岩洞前的平地上,首先看见在滴水沟内砌筑有一堵长35.5米、高5.5米、且经过粉刷的土砖墙。只见墙体上的粉刷层大部分已脱落,墙体也残缺不全;墙面上依次均匀地敞开着三个门洞,上圆下方。正是这三个门洞将整个岩屋划分为佛爷殿、观音殿、城隍殿三个部分,只有观音殿前的那一段墙体保留得较为完整。
●土砖墙
●正门
我们透过门洞向里观望,发现岩洞呈M型,因为在正中的观音洞门内9米处,有一段2米宽的凸岩,将整个岩屋一分为二。若背靠砖墙向内看,左边岩屋较大,深度为46.8米,宽度为18米;右边的岩屋略小,深为28米,宽为17.5米。岩屋总面积为平方米,高度为外高内低;在两个岩洞间的交汇处矗立着两道边长为4米的正方形土墙,墙内的空间便是“观音殿”,在殿内紧靠岩石凸出部的下端,还依稀可见观音塑像座下的莲台残留部分。
●观音殿
△四面墙内的空间,便是“观音殿”
●莲台残留的部分
△殿内角落里依稀还可见到观音塑像座下的莲台
土砖墙的前面是一块大平地,面积约平方米,平地上生长着一些树木和杂灌,其中有一棵金皂角树,胸围有一米多粗;平地的外侧是一面10多米高的土坡,坡面上有一大片碧绿碧绿的观音莲,生长得十分茂盛,非常打眼。
●观音莲
△已经高出正常男子身高的观音莲,非常的茂盛
我们在洞内外进行了搜寻,发现散落着许多石碑,除了很多碎片外,保留比较完整的石碑仅有三块,都是功德碑,碑文尚可辨认,记载着捐资人的姓名、钱数。其中矗立在岩洞口右角上的那块石碑落款时间最早,为乾隆七年仲春月;第二块石碑斜躺在大岩洞里面,落款时间为乾隆四十八年;第三块石碑则躺在岩洞外的滴水沟边,碑体已经发黑,很多字被岩上的滴水溅得比较模糊了,旁边还有一块断碑的上部,碑头上刻有“梅林冲观音洞”字样;在左洞的前角上残留着一个土灶台,附近的地面上散落着几块石碑碎片,中间刻有“重修灵官金身”,落款时间为嘉庆二十年九月。
●时间最早的石碑
●第二块石碑
●第三块石碑
位于洞外,略微发黑
●第四块石碑
为弄清观音洞的基本情况,我们专程前往柳林村五组访问了85岁的兰富贵老人。他说观音洞的来历是这样的:南海观世音菩萨游历荆门山时,发现有八匹金马在柳林村西面的山岗上来回奔跑、嘶鸣,闹得当地百姓日夜不得安宁,于是她驾祥云到山岗上,将那八匹金马收服、封闭在山下的山洞里。到了晚上,观音菩萨便在山上的另一个岩洞中打坐歇息。后来,当地百姓为了纪念这件事情,就将金马奔跑的山岗取名为“八马岗”,将观音打坐的山洞取名为“观音洞”。
●观音莲
年,大清雍正皇帝驾崩,皇四子爱新觉罗弘历继位。经过康熙和雍正两代贤君的励精图治,大清朝国运昌盛、百业俱兴,进入了史志上所说的“康乾盛世”,老百姓得以安居乐业。由于清朝政府信佛,所以佛教无论是在朝廷还是在民间都大受追捧,得到大力弘扬和广泛传播,与佛教相关的寺庙、殿堂、佛塔和洞窟等建筑参拜场所迅速兴旺起来。
前去冒险的一行人
兰富贵老人说:观音洞佛教殿堂始建于乾隆初期。当时有个得道高僧,四处云游来到乌石铺后,听说了柳林村观音洞的故事,就慕名来到梅林冲、爬上八马岗,仔细察看了观音洞的情况。为顺应时代朝流、弘扬佛教文化、传播业道轮回思想、颂扬救苦救难、普度众生的观世音菩萨,他决定将观音洞打造成一处佛教文化场所。
●兰富贵老人家中
于是,那高僧就四处化缘,到附近百十里进行游说,让绅士乡民出资、出劳打造观音洞。在洞前筑起了一道开有三个门洞的土砖墙,在洞内按照岩洞的形态依次建造了佛爷殿、观音殿、城隍殿,在三大殿内塑造、供奉了大大小小一百多个佛教神像,大的有两米多高,小的也有一米七八。中间的观音殿里供奉的是端坐在莲花台上的观世音菩萨,两边的墙壁上除了描绘有五彩图案(现在已经看不清是什么东西了)外,还凹进去一些小孔洞(不知道作为何用)。
●研究洞内的
各种石块
观音洞建好后,各地佛教僧人及地方百姓都来祝贺,石碑上曾有记载。观音洞内菩萨众多,悬挂着各种色彩的幔帐,观音洞里每年都会举行几次大型祭祀活动,其规制与执笏山庙相呼应,香火十分鼎盛。观音洞从乾隆初期修建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被捣毁,共经历了多年的历史,从那些碑文上考证得知,观音洞中途曾历经几度重新修缮。
据兰富贵老人回忆,他们年轻时,经常去观音洞参加祭祀活动,亲眼看见过三大殿内的陈设摆布。洞里不仅有许多菩萨,还有直径达到一米二的大鼓、重量达到两千多斤的生铁大钟。当地人每年闹元宵就会找观音洞借大鼓用。解放前还有曹姓、杨姓、王姓、狄姓四个和尚在观音洞打理佛事。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一场史无前例的“破四旧”(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风潮席卷了中华大地,绝大多数宗教文化场都被当作牛鬼蛇神,遭遇了空前洗劫。观音洞、执笏山也无一幸免,许多宝贵的书籍和珍贵的文物悉数被毁,其毁灭程度达到98%以上。所有的菩萨都被砸坏掀到了岩坡下;所有的佛事器具都被砸坏变卖了废品;大部分碑刻也被砸成了碎片;连那道土砖墙上的土砖也被拆毁了许多;洞门上的殿名文字和花饰彩绘也被挖坏。后来,洞前平地上那棵生长了上千年的桂花树也被当地无知的百姓锯倒、解成了木板。
现在我们所看见的观音洞已经满目疮痍,昔日的繁荣只能留存在人们的记忆之中,而今有幸再遇盛世,在这个多元文化相互包容的时代,为充分尊重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仰自由,凝聚爱国热情,但愿柳林村观音洞的佛教文化能重放光彩、再现辉煌,为点军区宗教、旅游文化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备注:杨洪,艾家镇政府公务员、区民协副主席。
胡正忠,艾家镇刘家村村民、市民协会员。
更多精彩,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