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春节异常宁静,但真实了许多,

我一年的节日,只剩下过年了。并不像那些煽风点火的媒体所说的新潮移俗,也不像那些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孤独文案。我只是简单的因为吃不到粽子,月饼,喝不到雄黄酒。我很久不再问别人,别人也不问我有没有吃这些。年回家过年开始疫情后,包括今年三个春节我都不在家,除了疫情,还有因此带来的工作上的不顺,到今年渐有起色,但仍脱不开身。今年年的春节,我居然主动有了新年愿望,希望年工作顺顺利利,年的春节回家过一个空闲的春节。不出意外的话,年年都是这个愿望。年,我在家过年,有我熟悉的白萝卜红萝卜炖肉,素炒青菜,猫鱼(腐乳的老家称呼),泡笋丝,百叶(千张)。晃然间,妈已经是上60岁的人了,我不再像小时候缠着她要做哪样菜,让她受累,她做什么我就吃什么。以前在农村,年后的两个月是蔬菜空档期,一进腊月,要做一些放得久的菜,也是过年的部分桌上菜。上年夜饭桌的,除了上面提到的,现在还保留着在做或者能买到的腊鱼腊肉,每年家里必备的还有红曲鱼,酱豆,糯米糍粑,甜酒,一条鲤鱼,坛腌辣椒萝卜,皮蛋,盐鸭蛋(总感觉还能写很多,但很多都完全不记得了。)。红曲鱼现在都没听说过了,菜市场也没得卖,也没听人说要买红曲粉做鱼的,如果不是家里有老人,还做坛菜,估计很多人家里连坛子都没有了。小时候到了做酱豆的时候,妈妈就把装了衣服的木抽屉清空洗净晒干,铺上一层头尾斩整齐的干稻草,倒上煮好的黄豆抹平。关上抽屉等上些天数再打开,黄豆上就长了一层手指长的奶白色霉丝。如今老家稻草都打碎还田了,霉黄豆都是堆着用布包,很浅的一点霉丝,买的那种袋装炭黑色酱豆又苦又咸只能做调料。完全没有以前的味道。糍粑得几家人合作,现在只能买机加工的,水稍微煮一下就散了,锅底落下厚厚的一层,吃到口里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以前过年都要摆案桌敬祖先,鲤鱼是必不可少的,吃年夜饭的时候都不怎么动筷,但放凉后的鲤鱼非常的好吃,按习俗,头尾要留到正月十五才能吃的,每天都馋得不行,每年到元宵节时肉丝剔得只剩概念上的鱼头鱼尾了。很多年不摆案桌了,鲤鱼也可有可无了。现在提到年味淡了,网络上总是很笼统的说,因为现在条件好了,什么都不缺,什么菜都一年四季可以买到。但事实是,我的年夜饭桌上,有的菜真就消失了,而且很可能永远消失了。所谓的一年四季都可以买得到,只是反季节蔬菜,传统的日常特色菜,地方菜越来越敷衍,越来越少。今年,妈妈在通话里说,年年过年给你专门备的菜,结果你都没有回来,都浪费了。今年如果你回来了,我再去临时买。我知道,今年我没回家,妈妈不用去临时买,家里的年夜饭就只是随便凑盘子了。还有一天就过年了,我备好的菜里,荤菜只是比平时多买了几斤猪肉。有一年,我看到《在日本留学的日子里》里面的柳林,每天下班回家,都去附近的菜市场买一块便宜的猪肉,开水煮熟切片,淋上佐料汁和酱油就可以了,省时下饭。我试着做了,淋上一点湖南特产的坛腌剁辣椒,几滴酱油,少许味精,一根蒜茎切的生蒜丝,有时还会淋上一些空闲时熬的辣椒油。真的非常可口下饭,百吃不腻,也比泡面还要省时间。这几年没有正常作息的忙忙碌碌,靠着它,我才能认真的吃饱饭,吃好饭。选择再多,一年四季的蔬菜随时都能买到对我来说并没有实质意义,我反而过得越来越将就。今年春节,“就地过年”,因为疫情,仍然在被官方提及,提倡,但媒体却安静了,网民也好像没有什么要表达的。这几天一个小视频被刷屏了。有一个开车回家过年的网友,在路上用手机随手拍下了多辆途中出事故的车仍然不管不顾赶路的画面。第一张视频截图里,明显很可能是回家过年的,残破不堪的面子,显得寒酸但又朴实无华的里子。却轻易戳中内心。第二张截图里,完全是放飞自我了,只需照顾自己的得失。疫情这三年,贷款忽然还不上了,额度毫无征兆的任意断崖式下降甚至归零,工作一丢再丢。各种大起大落后,许多人看清了社会,也看清了自己。变得真实了,也变得踏实了。希望来年,更多这样真实的人间烟火,生活气息。风尘渐染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ulinzx.com/lcxxx/1267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