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思南经典诵读会第47期十四行诗,

但丁·罗塞蒂(-)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著名诗人、拉斐尔前派代表画家。他的诗歌内省自观,远绝尘嚣,执着于探索人类激情的奥秘,沉浸于对爱、美与永恒的追求。

但丁·罗塞蒂

他是十四行情诗高手,在戏剧独白和叙事歌谣方面,亦可比肩其文学前辈。他的作品以中世纪文学为滋养,上承浪漫主义,下应唯美、象征、颓废等潮流,观览他的诗作,就像观览一幅十九世纪英诗截面图。他的诗歌富有画意之美,很多作品或是为题画而作,或是配有他自绘的插图。

油画名称:心之女王(ReginaCordium)

创作年代:年

画中模特:伊丽莎白·西达尔(ElizabethSiddal)

这幅肖像画是但丁·罗塞蒂为西达尔与自己的婚礼而作。标题“心之女王”是罗塞蒂对西达尔在自己心目中的地位的确认,是他对新婚妻子重新作出的承诺。在英语里,“心”(hearts)还是扑克牌的一种花色,即中国人所说的“红桃”。罗塞蒂给这幅画取名为“心之女王”,与他在画中有意模仿扑克牌的风格有一定关系。

但丁·罗塞蒂的十四行组诗《生命之殿》共有首(含开篇),创作于年到年之间,几经修改和发表,在诗人临死前六月才最终定稿,代表了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十四行诗艺术的最高成就,也是这个时期英国诗坛上的一部扛鼎之作。

阅读《生命之殿》,就像一趟行走在美妙画卷中的浪漫旅程。这本诗集中的诗歌排列经过了罗塞蒂的精心设计。从《青春与蜕变》到《蜕变与死亡》,呈现了诗人的心灵由“爱”向“死”,又复归于“爱”的历程。

该译本还很“读者友好”,它不仅有完整的中英文对照,还配有罗塞蒂所作的多幅油画、水彩画和钢笔画,并贴心地附上了译者对画作的解释和诗画比照。

油画名称:叙利亚的阿斯塔蒂女神(AstarteSyriaca)

创作时间:年

画中模特:简·莫里斯

在这幅作品里,罗塞蒂把简·莫里斯塑造成叙利亚的维纳斯女神,即阿斯塔蒂。直接的目光、裸露的肩膀、不怒自威的神态,无不彰显女神的魅惑之力。罗塞蒂在为此画所配的十四行诗里说,女神身上两个银环所箍住的部位蕴含着天地相交的无限快乐(那是宇宙生命的起源),女神的脸具有穿透万物的魔力,能让所有人的心跳都屈从于她所掌控的节奏。罗塞蒂并没有呈现女神的全身像,只画到了膝盖处,远远望去,画中的模特给人正要从画框里走出来的感觉。

《生命之殿》充满了诗人关于时间、爱情和人生的感官印象,有时因过于追求片刻间的印象而不免风格晦涩,但半明半昧、富有诗意的暗示仍然是这一组作品最主要的艺术优点。这一系列诗歌直接滋养了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英国的唯美主义和颓废派创作;从沃尔特·佩特所撰写的关于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的系列散文,奥斯卡·王尔德所创作的戏剧《莎乐美》中,都可以见到《生命之殿》的回响。

油画名称:鲜花簇拥的女子(LaGhirlandata)

创作年代:年

画中模特:阿莱克萨·怀尔丁(位于画面正中)

在这幅油画里,罗塞蒂描绘了一位正优雅地曲起手指,轻轻拨弄竖琴的女子。她是爱和美的化身。环绕在她四周的是玫瑰、忍冬花,还有与衣袍的颜色难分彼此的绿叶。在身后守护她的是两位可爱的天使(扮演天使的模特据说是简·莫里斯的女儿)。

如今再读《生命之殿》,我们仍可以穿越百年逝去的时光,去追寻但丁·罗塞蒂那不逝的浪漫。

正如他在序诗的第一行里写道——

《生命之殿》

[英]但丁·罗塞蒂著

叶丽贤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1月

本周五晚,我们邀请到《生命之殿》的译者叶丽贤,与大家共读这本诗集。

十四行诗,瞬间的纪念

思南经典诵读会第47期

《生命之殿》

时间

3月29日(星期五)

19:30—21:00

地点

上海市复兴中路号

思南书局三楼

嘉宾

叶丽贤

叶丽贤

福建闽侯人,北京大学英美文学博士,中国社科院外文所助理研究员,《世界文学》编辑,译有《饥渴的想象:塞缪尔·约翰逊散文作品选》()、《生命之殿》()。

/参与方式/

参与诵读的读者需要在指定篇目中选取一篇。

我们会将指定篇目贴在下方,想要到场参与朗诵的读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ulinzx.com/lcxxx/1060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