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示范村是指依托乡村文化旅游资源,以旅游业为主要产业或特色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村民普遍受益、乡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安定,在全省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旅游乡村。
山西省首批14家AAAA级和第二批家AA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拟入选名单公布,共有观光休闲型、文物古建型、客栈民宿型、文化遗产型、名人典故型、红色文化型、名吃特产型、生态康养型、农俗体验型、研学科考型等十种乡村旅游发展路径。
这里只写14家4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至于家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就不在此赘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百度搜索。
1.太原市阳曲县黄寨镇上安村上安村有年的历史,原名上岸村,因在大禹治水时期,晋阳湖涨潮至此,取名曰“上岸村”。大禹治水成功之后,村里一片安居乐业的景象,后人为图吉祥如意、风调雨顺,故将村名改为“上安村”。村北边坪、神堂坡就留有大禹治水的足迹。曾经的上安村一度是民间贸易小集散地,史称“小青龙镇”,是山西人“走西口”的必经之地,非常繁荣。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上安村因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造成村民生活水平低下,贫困人口占到90%,是典型的贫困村。
如今的上安村能被评为4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得益于青草坡乡村庄园。青草坡乡村庄园依据这个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小小村落,集“食、住、行、游、购、娱”为一体,主题特色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主要农作物有谷子、玉米、葵花、高粱、薯类、荞麦等,凝聚了余年的中国农耕文化缩影。
旅游区内建筑物主要以民俗窑洞、平房、四合院为主。后期新建以阳曲乡村风味菜品为主打的“草坡堂大酒店”,并逐步修缮古窑洞遗迹。现对外接待住宿均为窑洞四合院,极具乡村特色。于年至年相继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山西省休闲农业示范点,太原市对外宣传基地。不管是休闲度假还是中小型会议、培训班、研讨会,或是青少年农耕文化起源教育,这里都很适合。
2.大同市灵丘县红石塄下车河村车河社区是灵丘县平型关国家有机农业公园规划建设的第一个试点项目,包括上车河、下车河两个行政村,是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省转型综改重点项目、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程于一体的一个综合性项目。
下车河村以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为突破口,大力发展有机家庭农场和有机农业产业,推动产业发展逐步形成“有机+生态+旅游”的发展格局,打造以度假养生、田园休闲、山地运动为核心功能的山水田园度假村。
车河村有着全国第二大的有机蔬菜种植基地,种植有机杂粮、蔬菜等,养殖有机鸡、有机青背山羊,区域内鸡蛋、谷子、黍子、水稻和玉米等农产品全部取得有机认证,市场接受度很高。
“有机农业+生态旅游+美丽乡村”让车河模式成为了乡村旅游的示范村。
3.忻州市岢岚县宋家沟乡宋家沟村宋家沟村位于岢岚县城东13公里处,是宋家沟乡政府所在地,异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
年,周边的甘沟、东场沟、圪豆沟等6个山庄窝铺村民迁入宋家沟村,在村西建起“一户一棚一舍”庭院式建筑。年以来,周边14个村的异地扶贫搬迁户拎包入住,现全村常住人口人,成为全县仅次于三井镇的第二大集镇。
年,宋家沟作为有特色风貌、特色资源、特色文化的示范村、样板村进行整治提升,融入陪伴式、系统性乡建的理念,全面完成了市政基础设施、沿街景观等的改造,村标、绿化、公共浴室、公厕、导引牌、景观照明等的整治,形成了错落有致的民居、宽敞整洁的街道、古色古香的院落等一派新式农村面貌。
4.阳泉市盂县孙家庄王炭咀村王炭咀村现有耕地面积亩,全村人,是典型的纯农业村,该村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的示范村。先后获得“卫生先进村”“基础设施建设先进单位”“生态文明村”“红旗村”“新农村建设先进村”“山西省美丽宜居示范村”等荣誉。
沿村道路遍布万寿菊、格桑花、核桃树、松柏树,种植草坪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60%;投资修建了休闲公园、文化广场等公共设施,在村内主干街道和公共场所安装路灯,全村基本实现亮化全覆盖;实行垃圾集中处理,进行旱厕改造,推进污水治理项目和天然气入户工程。
村里靠着千亩核桃园和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建成了一个集住宿、餐饮、会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休闲旅游观光园。
5.阳泉市城区义井镇小河村小河村位于城乡结合部,距市中心仅4公里,北与白羊墅火车站相距一公里,年步入小康村行列。
著名红色作家石评梅女士的祖籍地,素有"礼仪之邦"之称,文物古迹、文化遗产丰富,是阳泉市唯一省级历史文化名村,许多古建筑依然保留,一派古村落气象。
石家花园始建于清雍正年间,距今已有年历史,堪称我国北方最具特色的大院民居文化,代表了小河村历史文化名村的价值和品味。
年12月25日,小河村被评为国家森林乡村。
6.阳泉市平定县娘子关镇娘子关村娘子关村是山西对外开放的东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被誉为"天下第九关"的长城关隘“娘子关”就坐落于此,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原名“苇泽关”,因唐平阳公主曾率兵驻守于此,手下部队人称“娘子军”,故得今名。
古堡连接傍山而筑的古长城如两翼飞展,为古老的娘子关经济起飞展开了新的翅膀。内城门上镌刻的"京畿藩屏"四个大字记载了这方土地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史所作出的艰辛和贡献。
这里家家流水,处处涌泉,组成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天然画卷。娘子关的水磨面味道香甜,享誉三晋。
7.晋中市平遥县段村镇横坡古村横坡村距平遥古城15公里,该村始建于元朝,距今多年,房屋依山而建,土窑洞,四合院,属于典型的北方民居。
借助平遥古城景区的综合优势,以村庄历史文化为基础,构建了一个以现代化循环农业以及休闲旅游为依托,集乡村旅游、生态休闲、绿色健康为一体的晋商历史文化特色古村落。老窑洞被修葺一新,改造成特色宾馆和习俗展示馆对外开放。
8.吕梁市汾阳市贾家庄镇贾家庄村贾家庄村距汾阳古城五公里,与汾酒之都杏花村相毗邻,是全国农业战线的先进典型。
贾家庄村60年代已发展农业机械化,被树为"全国农业机械化十杆旗之一";70年代以来大力发展多种经营,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粱、水稻等种植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一代文豪郭沫若参观后即兴挥毫写下了"杏花村外贾家庄......红旗高举在汾阳"的赞美诗句。
9.吕梁市柳林县三交镇三交村三交村是中国红枣第一镇——柳林县三交镇中心村。
村主导产业为旅游、红枣、商贸。
具有千年历史的三交村自古就是黄河古渡,水陆码头,是秦晋两省四县交界处。村内有基本保存完整的米明清古街,初步形成老爷庙(山西省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成立地)、水台山、明清古街等相互衔接的旅游圈;基本形成了赏黄河风景、采摘红枣、领略黄土文化、红色文化内涵的旅游体验。
10.长治市上党区振兴新区振兴村振兴村既是城市化农村,也是田园化城市,其特色在于突出了三“美”,即山水相依的生态美、中西合璧的建筑美、古今对话的文化美。
荣获年度中国乡村休闲旅游示范奖。
11.长治市壶关县大峡谷镇大河村大河村地处晋豫两省交界处,太行山旅游开发区腹地,毗邻太行山大峡谷青龙峡景区,全村村民多数经营旅游产业生存,是旅游开发的最佳地。
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的大河古村已经形成了以青龙峡、大河热情漂流、中国攀岩基地国际攀岩赛等为主的自然风光和户外娱乐景区;
以佛寿塔、报恩精舍、佛缘桥和观音寺等为主的佛教文化线路;以大河关晋豫商路古驿道、相传曹操当年住过的老客栈和太行山大峡谷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等为主的融历史文化和科教功能的景点。
12.晋城市城区钟家庄洞头村洞头村的历史可追溯到唐玄宗天宝年间,距今多年。
这里有保存完好的典型的太行山地形地貌,林木覆盖率高达95%以上。千峰凝翠,溶洞诸多,蔚为壮观,具有绿、幽、秀、奇、险的自然生态旅游特色。
抗战时期八路军常在这里驻扎修整,当时被称为“抗日堡垒村”,解放战争时期又被称为“红色堡垒村”,现在建成了廉政教育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13.临汾市安泽县府城镇飞岭村飞岭村位于安泽县境内,安泽县享有国家森林公园、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中国天然氧吧”之称,林木绿化率达67.2%。
飞岭村以农业田园化、农村景区化、农旅一体化为总思路,依托本村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优越的人文自然资源和厚重的乡村本土文化,打造了“蒹葭乡居”民宿等特色乡村旅游项目。
接下来将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品质,重点打造农耕文化体验园和药茶体验馆。
14.临汾市曲沃县北董乡南林交村南林交村南有龙王池泉水绕村而过,农林繁茂,山水秀美、人文资源厚重,荣获了“全国绿色村庄”、“中国传统村落”、“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等多项称号。
“诗经源,龙泉绕,银杏千年娇”是南林交村主要的旅游资源,以种植莲菜、洋葱、大蒜为主导产业。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中最脍炙人口的爱情故事,也以雕塑的形式出现在南林交诗经文化园中,既丰富了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也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旅游体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