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下的洛宁ID:luoninglizhongcan
本平台由李中灿创办,旨在以图片为媒,不定期的呈现,与你一起感受家乡洛宁的那些景色、那些人物、那些故事。
最近CCTV来咱洛宁拍电影了,由央视电影频道爱电影栏目组筹拍的微电影“柳林镇”于6月18日在豫西山区洛宁县下峪镇后上庄村正式开拍,(下峪镇前身为柳林镇)为了给大伙带来一些台前幕后有趣的拍摄花絮,几天来我跟随剧组实地拍摄,记录了一部影片前期拍摄的大部过程、剧组人员的辛苦、下峪镇党委的重视,以及秀美的自然风光,淳朴的乡情民风。
据导演于振鹏介绍,这是一个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喜剧故事。村委会主任连续几年把果园和鱼塘承包给自己的小舅子张大猛,今年村民有意见了,要求换承包人。这时,张大猛表示,今年承包赚钱的话,立刻就给乡亲们修路。乡亲们信不过张大猛,于是推举憨厚的葛志军监督其履行诺言。葛志军在监督的过程中发现张大猛不办实事,于是和乡亲们一起想办法解决了修路问题。最终,葛志军被推选为新任村委会主任。
当下,拍微电影早已不是什么稀罕事儿,然而央视电影频道《爱电影》栏目组走进洛宁拍摄微电影还是新鲜事儿。今天就把我这些天所跟拍的一些花絮带给大家,希望大家喜欢。
央视电影频道《爱电影》栏目组筹拍的微电影“柳林镇”6月17日在洛宁县开机。
跟拍中了解到,这部微电影的主创人员中从制片人到执行制片人,再到主角等多为郑州、洛阳人,而且群众演员也多为当地群众。图为开机仪式现场。
剧组人员与下峪镇领导、君龙矿业负责人等合影留念。
来自咱洛阳的该片制片人张田甜表示,自己看到剧本后,第一个想到的地点就是洛宁县下峪镇——此地秀美的风光和淳朴的民风曾给她留下深刻印象。图为18日在下峪镇后上庄村开拍的摄制现场。
拍摄过程中镇党委、政府参与到其中,为剧组提供帮助。图为影片制片人与镇党委书记柴运涛在摄制现场。
别看这是一部时长不足30分钟的微电影,拍摄团队却很豪华。导演于振鹏是中国剧本网、中国编剧网创始人,曾任优酷网原创影视剧监制;摄影师周昱是央视电影频道《爱电影》栏目第一摄影师;灯光师王京参与《山楂树之恋》《三枪拍案惊奇》等知名影片的拍摄。图为该剧演员在化妆。
据执行制片人武岳鹏介绍,该片摄制完成后,将于7月底或8月初择机在央视电影频道《爱电影》栏目播出。图为上庄村拍摄现场。
洛阳日报报业集团小记者俱乐部口才班老师、该片制片人张田甜说,让较多的当地人参与拍摄能更好的反映当地风土人情,这样制作出来的影片也更有亲和力。作为洛阳人,她希望借助这部影片为家乡影视产业发展做些贡献。图为6月18日上午,天下小雨,摄制组工作人员撑伞录制。
摄制现场,当地群众们主动协助剧组搬运石头当拍摄道具。
虽说拍摄时间紧张,但剧组人员还是非常注意做到不影响当地群众正常生活。图为摄制现场,剧组人员为三夏车辆让道。
在下峪镇写生摄影基地定点农家乐——上庄大院门口,摄制组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工作。
剧组工作人员在观看摄制效果。
在农家小院录摄现场,导演在和演员们说戏。
为寻求拍摄效果,摄影师登梯进行工作。大家平时看到的一些震撼的或唯美的画面,其实背后都是这样艰难的拍摄而出。
中午时分,骄阳似火,工作人员用红白布搭棚遮阴进行摄制。
午饭送到现场,演职人员们快速的吃完饭并没有选择休息,而是接着录制。
影片在下峪拍摄,也受到了当地群众的热情帮助。图为在上庄大院摄制现场,听说需要凳子,群众把自家的凳子拿来让剧组使用。
那些我们在电影上看到的局部画面,其实就是这样拍摄的。
拍摄完一处的全部内容后,剧组转移摄制阵地。
现在来到下峪地界的西子湖边进行拍摄。
跟拍的摄影师在骄阳下忘我的工作。
“打架群众”、摄影师、录音师交织一曲紧张动人的电影拍摄交响曲。
剧照一张。
摄制现场,为了追求完美的角度,摄影师爬在被太阳晒的灼热的石头上拍摄。
摄制组车辆陷入泥滩,乡干部及剧组工作人员协力进行排险。
柳林镇微电影摄制组在下峪镇街上摄制场景。
摄制组工作人员向群众散发传单,为他们介绍影片信息和上映时间。
通过这几天的跟拍,我有三点感受:
第一,我们所看到的电影、哪怕是微电影,背后的摄制量工作真的很巨大。
第二,一件事情的成功离不开各方的积极参与和热情帮助。
第三,下峪镇写生基地真美。
《宁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