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在柳林汊长大,柳林汊是依附在沅水河边自然形成的村落,依山傍水,人们日出而作,日暮而归。柳林汊的名字来历已经无从考究,但或许是取自于两个地方吧。一个是沿河的一排大柳树,每一颗都应该有上百年的年龄,我记得开始上小学的年纪,我们一群小孩手牵手来围柳树,都要四五位以上的小孩才能圈的住一颗树。另外一个就是河里有一个洲,名字叫开岩洲,河水被洲自然分割成两条,这应该叫汊了吧。
柳林汊属于沅陵县(古为辰州),是大家熟悉的湘西地区。从地理位置来讲,沿河上游是沅陵,下游是桃源。当年沈从文先生从北京回凤凰探亲走过这条水路,途径柳林汊,沅陵,留下很多文章来描述沿途秀美的沅水风光和风土人情,这些文章收录于《湘行散记》。先生用这么一句话来描写沅陵,“美得让人心痛的地方”,柳林汊无疑荟萃了沅陵自然山水的精华部分,先生有这么几句话来描述,“这地方,多美丽,出金子,我生平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好看的地方的“,“什么唐人宋人画都赶不上,看一年也不会厌倦“,而且在其很多文章里多次提到柳林汊,可见柳林汊的的山水风光给其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长大后,离开家乡的我也走了很多路,去过很多地方,但我儿时记忆里面的柳林汊仍然是最美的地方,没有之一。这里有巫楚之乡、山鬼故家特有的神秘故事,有善歌善舞的苗家子弟,有沿河搭建的吊脚楼,有土匪曾经占据的山洞,有汇入沅水的无数溪流,有泛舟在河上的渔家晚唱,更有充满了传奇色彩的明月山,夸父山,寡妇链这些风景,还有很多很多,举不胜举。不过在我记忆里最深刻的是三个。
第一个当然是门前这条河,沈先生有句话“悠悠的沅水,翠翠的山峦,宁静的河滩,轻摇的渔舟”这本身就是一幅画,怎么看怎么美。小时候家家户户家里都是备有一个大水缸,里面倒入的就是河水来作为饮用水,因为富含矿物质,水显得特别甘美。河里的水都是透明的,坐在船上看是能够看到底部的鹅卵石的,也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鱼在水里游,仿佛唾手可得,其实水是挺深的,由于光线折射的原理,会让人觉得水很浅。沅水自古有“三垴九洞十八滩”之说,有江水湍急的河滩,有水底深浅不一的暗礁,当然也有露出水面的礁石,有的甚至是山包大小屹立在水中,大一些的上面也是被植被覆盖。记得小学时候,我们班曾经有一次春游就是坐船去桃花源,我们坐上机板船顺着沅水而下,一路上观遍了沅水之美。水面平静的时候,看着水底的鱼游来游去,水面倒印着旁边的山,同湖泊一样;遇到滩头的时候,船速会加快,撞击产生的白浪晶莹剔透,在阳光下摇曳生姿;最美的是路过很多露出水面的山包,穿行于这些山包,你会有不知身处何方的感觉,我想仙境也就是这样吧。这段水路经历在我的梦里面重复出现的频率是数一数二的,和梦见自己坐在教室考试的次数不相上下。
第二个就是河滩,特别是春天的河滩。从大柳树到河水大概有50到米不等宽度的河滩,基本上还是土壤覆盖为主。春天的时候,万物生长,大柳树会抽枝发芽,绿色的柳条垂下来,你会很容易理解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含义。河滩上新长的青草绿油油的,最令人难忘的是草丛里面会开各种各样的花,对的,真的不是一种或者几种,是很多种花,大家都在争相斗艳,怒放着生命,告诉大家春天到了。有的河滩不远的地方有农户的菜田,金黄色的油菜花虽然颜色单一,但胜在花团锦簇,数量繁多,也是美不胜收。我们放学后最喜爱的就是在河滩上嬉戏,当然免不得回家要挨一顿骂,因为身上会沾满五颜六色的花草汁。
第三个就是明月山亦或明月洄。我们小的时候,走亲访友都是靠走路的,走路的时候最喜爱的忘掉疲惫的方式就是缠着大人讲故事。而每次经过明月山的时候,母亲都会讲一个有关的故事,慢慢的我对明月山也了解起来。原来山顶真的有一座庙,庙门口贴着一副特别的对联,一边一个字凑成一个对联:长长长长长长长,朝朝朝朝朝朝朝。前一个字描述的是山下的河水潮起潮落,另外一个字则描述了庙里和尚每天早上打坐烧香。山上那三个凸起的石头下面本来各有一个窝,分别会自己出油,盐,米,但是后来由于一个贪心的和尚想把三个窝淘干净,结果再也不出了。明月山下的水是明月潭,尽管河水是透明的,可是明月潭你是看不到底的,因为太深了,老人们常说是通往龙宫的。《辰州府志》记载:山下有明月,池水清漪,皎然月白,故叫明月洄。
由于上游五强溪水电站的建立和一段时间的全民淘金矿热,水路和部分生态被改变了,很多风景也被改了,但随着生态的自我修复,慢慢的也在回到曾经熟悉的画面。也衷心的希望我们的下代不要再经历以牺牲环境换经济的经历,让这片古老的山水变的更美。也欢迎大家来这里旅游和体验。
PS.本文所有图片都来自于当地同学的朋友圈,就是当下的照片。
Ajaxz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