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夏,迎来了我自己的毕业季,我一直想找到一个能够承载这整个四年的方式,四个春夏秋冬,几张图片显示不完,几句话也说不完,在这里我好像能够写下很多文字。
这四年风风火火,也平平静静。
在校史馆
校史馆是家,是24小时的避风港,是绝对的安全感,总是让人时不时就想回去。走到馆里每一个点,都想到当时特别努力地背稿子的自己,带着来宾参观讲解的自己,看到图片脑子里就自动冒出来了该讲的话,讲稿已经熟悉成为了条件反射。在这里迎接过不少校友,现在自己也成为了校友,感觉太奇妙了。
在值班室、大厅通宵达旦的期末月,在弘远楼门口、停车场的滑板夜,放钥匙的秘密地,种进入校史馆的方法,奇怪的经历很多,奇怪的技能也增加了,在这里的每一刻都牢牢地刻在我心里。
这里的学长学姐,朋辈,各自优秀,各自精彩,在大家的身上看到了人生的无限种可能。一次次带我们练稿,一起参加五月诗存,一起做道具。
我们更像一个大家庭,陈老师是一个大家长,永远为我们考虑,永远想着我们,从陈老师,从校史馆得到了太多了温暖、尊重和关怀。每年都会被邀请去参加换届大会,一起合影。
毕业时给我们准备蛋糕、水果、纪念品、纪念册,举行欢送会,大家坐在一起像家人一样聊天,不管过了多久,每一次回去都能感受到热情和温暖紧紧环绕。
在校史馆也遇到了我大学里很重要的朋友。
是19年初,大二上学期期末无意的一次约自习,一起经历了一两周天还没怎么亮就进去,天黑了才出来“不见天日”的日子,人与人之间相互吸引靠近的契机真的是奇妙的。
她有的是热闹又孤独的灵魂,是无穷尽的新鲜感,带着对生活美好最敏锐的捕捉能力,看着她分享的图片,文字,会觉得真的有人能把日子过得这么细。我们的相处方式很随意,很轻松,会一起到处去尝好吃的,也会在我减肥的时候天天跟我吃食堂,有话想说就自顾自地发,也不在意对方回不回复,在夏夜的校园里散步,也一起去跨年。好像不用特意地去维系什么,反而更长远,更亲密。
在校青协
青协真的给了我太多太多的快乐和成长,从大一抱着懵懵懂懂只是想去支教的想法,阴差阳错来到了办公室,没想到过就在这里呆了三年,我四分之三的大学时光。
“一生温暖纯良,不舍爱与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