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同德县在规划中的羊曲水电站库区将于年底落成。淹没区涉及海南州3个县、5个乡镇、15个行政村,户,人,电站建设拟征占用土地亩,其中农用地.5亩,建设用地.8亩,未利用地亩。影响寺院1座,羊曲大桥1座,公路4.4公里,提灌站14座。
值得注意的是,羊曲水电站库将淹没的同德县,存活着全世界最大一片野生古柽柳林,世界最大的柽柳之王就在这里。一旦库区建立,这些野生古树就不复存在了。
柽柳是一种灌木,喜光、耐旱、耐寒、亦不怕潮湿,寿命可以达到三四百年,是非常“顽强”的树种之一。它的根系极为发达,即使在干旱的沙漠,也可以深入到地下几十米的地方吸取地下水,形成固定的“沙包”,是防风固沙的优良品种。(仿佛听到了防沙治沙的福音)
为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两全,羊曲水电站的工程投资方提出了移植保护方案。这个可行么?
显然是被pass了。植物专家实地考察后明确反对古柽柳移植,这里的古柽柳都长的异常粗大,与植物志记载的灌木状的柽柳属有着天壤之别。它们地处海拔米以上的河滩潮湿沙地上,生长面积78.5公顷,核心区约16公顷以上。共有棵柽柳胸围超过30厘米,其中胸围超1.4米的百年古树株,最大的一棵胸围达3.67米,而最高的一棵地上部分接近17米。这个发现颠覆了各种植物志里认为柽柳属植物为灌木或者小乔木的定义。
柽柳多以灌木或者小乔木存在,小乔木的直径一般为20厘米左右,树径在30厘米以上的单株柽柳极为罕见。“高、大、奇”只是古柽柳的外表,由于树龄古老,这些树还是记录气候变化的“活字典”,对当地的生态环境有重要的参考作用,在生物多样性与遗传性上具有不可估算的价值,堪称“植物界的大熊猫”。可想而知,当植物学家们发现这些罕见的柽柳后是怎样的心情。
不过,保护水土和生态的古柽柳或将全军覆没,一份名为《黄河羊曲水电站库区甘蒙柽柳移植扩大试验实施项目招标公告》的文件显示:这片古柽柳将于年11月15日开始施工移植。专家指出:"当地的土壤特性与移植工期不存在古树移植施工的可行性,强行移植很可能使这批古树全军覆没。”这片古柽柳林已经在羊曲水库区生活了几百年,和周边的生态环境已经融为一体,若进行大规模移植,能保证它们存活下来么?确定不是一场生态灾难?
先破坏后治理的道路已被证实是一个行不通的方法:伦敦大雾事件、我国的癌症村、华北地区雾霾等。更何况是在生态已经相当脆弱的西部高原地区,一旦遭成严重的毁坏,恐怕是一道永远抹不去的疤!
生态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