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尼北纬deg与中央媒体采访团

北京比较好湿疹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al/210405/8814491.html

卓尼因两棵马尾松而得名,因康熙皇帝御书的禅定寺而闻名藏区,因约瑟夫?洛克而名扬天下。

6月23日,由中宣部牵头,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多家中央媒体记者组成的采访团来到卓尼县,实地采访卓尼县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精准脱贫、全域无垃圾示范区创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工作。

采访一:卓尼县木耳镇博峪村

幸福·卓尼

博峪村是卓尼土司衙门所在地,丰厚的历史遗存,成为当地独特的旅游资源,博峪村通过探索生态保护、产业转型、环境整治“三位一体”的精准扶贫机制,使村庄环境面貌变美了,基层基础夯实了,发展后劲更强了,群众的钱包也鼓起来了,一个“生态宜居、魅力宜游”的藏族村寨,正以崭新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

村民用朴素的方言向记者讲述家乡变化

“我们借着乡村旅游发展的东风,办起了农家乐,日子过得富裕了;我们这里没有大都市的繁华,没有喧嚣、没有污染,有的是洁净的天空、泥土的芬芳;在这里您可以尽情的深呼吸,享受田园之乐。”博峪村村民对记者说。

采访二:卓尼县柳林小学

文化·卓尼

柳枝舞动着,歌声飘荡着,少年才俊奏唱着崛起的旋律,串起天使们一天的校园生活……

坐落于县城中心的柳林小学,由卓尼第十九代土司杨积庆烈士在年创办,在平方米的校园里,现有位教师抚育着名桃李。

走进垂柳轻拂下的拱形校门,古典式民族特色的校园里绿树掩映,阵阵花香沁人心脾,瞬间感觉心旷神怡、恬静舒适,真是工作、学习、生活成长的好环境。

“现在学校里给娃娃们教的多,我的娃娃不仅会画画、跳舞、还会吹葫芦丝,每天早上还有营养早餐,我们家长省心多了……”学生家长安拉主曼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小朋友和“国字号”的大姐姐们开心聊天

记者叔叔向我"请教"钻石绣

外籍记者在卓尼寻找自己的“家”

小小艺术品真精致

央视记者用手机拍摄孩子们的杰作

采访三:卓尼县幼儿园

希望·卓尼

洁白的哈达献给叔叔阿姨

期待你的明天像你的帽子一样漂亮

用相机定格孩子们的故事!

采访四:卓尼杨土司革命纪念馆

红色·卓尼

年,震惊世界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途经卓尼土司辖区时,第十九代土司杨积庆审时度势,深明大义,抢修栈道,开仓供粮30万石,妥善安置红军多人,为红军攻破天险腊子口和北上抗日的伟大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发展·卓尼

州委常委、州委秘书长、卓尼县委书记杨武对记者说:“卓尼县坚持生态是先导、产业是基础、文化是内涵的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思路,把生态优势资源作为战略资源加以保护和利用,将生态优势作为最大的发展优势加以培植,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民生工程,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示范村和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中,通过产业发展带动脱贫攻坚,在生态文明小康村基本实现了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用洁净能、居优美村的新生活,走出了一条生态文明建设与扶贫开发融合发展的道路。”

县长韩明生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打造全域无垃圾示范区,我们只有‘进行时’,没有‘休止符’。卓尼县坚持把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作为提升对外形象、打好脱贫攻坚战、建设‘六大卓尼’(小康卓尼、开放卓尼、绿色卓尼、和谐卓尼、幸福卓尼、实干卓尼)的战略举措,不断巩固和拓展整治成果,纵深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从‘视线内无垃圾’向‘全天候洁净美’升级转变。”

六月卓尼,天正蓝、山正绿、水正清、花正艳,庆幸来过!

编辑:卓尼县委宣传部审核:王芝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ulinzx.com/lcxfc/12242.html


当前时间: